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初探

2015-03-20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胡 莎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20212)

近年来,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他们正常学习生活的最大障碍。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虽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已取得普及和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对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0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66份,并到本地同类高职院校实地考察,结合访谈调查和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初步探析。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1.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近年来,多起校园悲剧,如马加爵事件、刘海洋事件等,激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实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出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各高职院校也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其作为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广大高职学生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有了新的认识,91.4%的学生都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在该课程的学习意义方面(多选题),基本持认同肯定的态度,其中46.1%学生认为能够丰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54.3%学生认为有助于认识自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33.4%学生认为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惑。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基本普及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已普遍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第1~4学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同时,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每年3月份为“3·25善爱我”心理健康活动宣传月,针对全院学生开展现场咨询、素质拓展等活动;每年4月、5月为“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组织开展团心理健康教育体辅导、讲座等,每年6月、12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9月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每年10月召开心理委员培训班。学院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起广大高职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二是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三是初步解决心理问题,教育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干预和治疗。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问题学生”,主要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把教育对象当成了治疗对象,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给广大高职学生带来“正能量”。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多选)”这个问题,46.5%学生认为是“了解了心理学知识”,33.2%学生认为是“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高达34.9%的学生认为“听听而已,对自己没有影响”,少数学生选择了“运用所学积极调整情绪与心态”、“更多地了解自己”、“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可见,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能达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等核心目标。

2.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部分高职院校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时严重不足,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未能形成知识体系,有些学校主要针对大一年级开展教学,未能贯穿整个在校的三年时间。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普遍未能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学生特点、行业背景特点、专业技能培养特点等,精心设计心理健康的教学,教材选用也不规范,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为应付上级要求而被迫开设的情况,未能形成规范合理的教学体系,也缺乏严格的评价标准。

2.3 教学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以传统讲授为主,形式过于单一。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多数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耐心,这种单向性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虽然开展了创新教学形式的有益尝试,将案例教学、团体辅导等方式融入教学中,但由于场地、时间、教师教学能力等的限制,教学效果不佳。

问卷调查发现,对于“本课程的授课教师授课方式是否多元,与实践指导相结合”这个问题,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否定答案,52.6%学生认为本课程任课教师不太符合“与学生互动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积极性高”的描述。可见,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较为普遍。

2.4 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偏重理论学习,多以心理健康概述、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挫折应对、恋爱心理、就业心理等常规内容为主,与普通高校教学课程无异,没有体现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教育思想,未能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色,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涉及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容几乎缺失,将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帮助有限,达不到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问卷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不符合“课堂安排紧凑,教育内容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描述。可见,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2.5 师资力量不足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经过专业学习、具有相关从业资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业教师,专业、专职教师往往只有1~2名,存在聘用辅导员、兼职教师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往往导致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也就存在课时不足、合班上课等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问卷调查中,65%学生对本班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是“中”或者“差”,说明了目前教师的教学能力未能满足学生需求。此外,由于师资问题,该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可能涉及到教务处、学工部、团委、思想政治教育课部等不同部门,未能理顺管理监察机制。

3 小 结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课程质量有待提高。针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凸显高职特色,深入分析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心理专业教师聘用与培训,加强兼职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切实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正确的自我情绪管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曹璐.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9):92-93.

[2]黄金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46-148.

[3]应金萍,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5):67-73.

[5]赵雪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7-1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