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译本《阿Q正传》中文化词的翻译策略探析①

2015-03-20周世培

关键词:阿Q正传汉英阿Q

周世培

(贵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而文化又靠语言来传承,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文化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汉英翻译既是汉英语言的转换,也是汉英双语文化的交流。而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靠文化词作为载体的。每个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都会遇到文化问题,正如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一文中指出的那样“……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人们全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1]。而在处理文化问题时,译者往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在翻译策略和方法上做出选择和决定,即使他在翻译策略或者翻译理论方面知之甚少。纵观鲁迅小说《阿Q 正传》,我们发现小说中存在着很多中国文化元素,而传递这些文化信息的文化词更是随处可见,鉴于此,作为译者的蓝诗玲对于这些文化词的处理,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英译本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探析译者对这些文化词的英译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更深入地了解和评判蓝诗玲的英译本《阿Q 正传》。

二、文化词的分类和文化词的翻译

(一)文化词的分类

文化词,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就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文化意义就是指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①。奈达把文化元素可以划分为五个面:“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2]P9。纽马克也提出类似的文化元素的分类,他把文化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手势和语言”[3]P9。中国学者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也将文化元素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4]P8三种。综述以上三个学者对文化元素的分类,我们发现,生态文化方面可以归属到物质文化方面,宗教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归属到社会文化方面,而语言文化、手势和语言以及心理文化可以归属为认知文化,因此,文化词大致分为三类:物质文化词、社会文化词和认知文化词。

(二)文化词的翻译方法

在处理汉英翻译中文化词的问题时,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许多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比较典型的有张春柏[5]P213在《英汉汉英翻译教程》一书中提出的四种策略和方法:异化、归化、折中翻译和音译;另一学者周志培[6]P498-505在《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中所提出的借用、音译、替代、仿译和释义五种策略和方法。

三、蓝译本《阿Q 正传》中的文化词的翻译策略

蓝诗玲在处理《阿Q 正传》中的文化词英译时,是采取了什么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呢?译者本人没有明确陈述出来,所以要探析蓝诗玲在翻译小说中的汉语文化词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我们必须先对译者和她的翻译观进行探讨。

(一)蓝诗玲的翻译观

蓝诗玲,原名Julia Lovell(朱丽亚·拉佛尔),生于1975年,英国新生代汉学家、翻译家。她毕业于剑桥大学中文系,取得现当代中国文学方向的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讲授中国历史与文学,现任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教授。蓝诗玲一直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接触和学习第一部中国作品就是鲁迅小说。1998年本科毕业后,蓝诗玲来到南京大学交换学习一学期,从此与中国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03年翻译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开始,蓝诗玲基本每年出一本有关中国的译著或者专著。近年来她翻译的代表作主要有:欣然的《天葬》、朱文的《我爱美元》、张爱玲的《色戒》、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以及鲁迅小说全集,其中英译本《我爱美元》获国际性文学奖“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英译本小说鲁迅小说全集收录进了西方门槛很高的“企鹅经典”译作系列。

有关蓝诗玲的翻译观,覃江华[7]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观论”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蓝诗玲的翻译观:关注翻译文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重视语言差异和文体考量,关注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文中还分析了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处于边缘性的缘由:中西方在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使西方把中国文学都误解为枯燥的宣传工具,因此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知之甚少。侯松山[8]在文章“蓝氏英译《鲁迅小说全集》归化策略评析”中探讨了蓝诗玲以译语接受者为主的归化翻译策略。蓝诗玲本人在译作《鲁迅小说全集》的《翻译札记》(A Note on the Translation)里,提出了的“忠实性再创造”(faithful recreation)[9]Pxliv的翻译观念。蓝诗玲说,“总体上,我最基本的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因此,“忠实性再创造”可以看做是她对翻译的本质的认识,而关注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则是她的翻译策略在英译鲁迅小说中运用的集中体现。

(二)《阿Q 正传》中的文化词的翻译策略

从上文论述可以看出一方面蓝诗玲要力求“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却以译语读者为主体,尽量考虑英汉之间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译文进行“再创造”,让读者能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学作品。译者更像是一个处于汉英双语之间的调停者和平衡者,只不过译者稍稍向于译语读者。为了践行自己的“忠实性再创造”的翻译观,译者在处理《阿Q 正传》中的文化词时,采取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读者接受度和译文质量。本着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蓝诗玲主要运用了意译、音译、仿译和替代等翻译技巧和方法对《阿Q 正传》中的文化词进行英译。

1.意译

意译是指由于受限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性,译者不得不舍弃原文字面意义,追求译文和原文在含义上和交际功能上相似的翻译方法。意译是蓝氏在翻译《阿Q 正传》过程中处理文化词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的方法,譬如对原文中对“王八蛋”和孙子”两个文化词的处理。如果分别直译成“turtle 和grandson”的话,那么汉语中“王八蛋”和“孙子”这两个文化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就完全丧失,而且会让英语国家读者费解。中国读者一看到这两个汉语文化词就很容易知道他们是骂人的词汇,而“turtle 和grandson”这两个英语词汇在西方英语读者看来他们只是指代普通的事物和人,没有贬义和骂人之嫌。蓝诗玲把他们译为“bastard 和idiots”是出于对译文读者的考虑,是运用了她所提倡的“忠实性再创造”的翻译理念,对其进行了意译。第一,她忠实于汉语原文意象,即汉语文化涵义,传达出了骂人这一交际意图。第二,对于原文的汉语意象进行再加工和创造,在英语中找到了相对应的、能传达出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效果的英语词汇。译文中这样意译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引车卖浆者流”意译为“the debased vulgarity”,“小鬼见阎王”意译为“He’d be a mincemeat”,等等。

2.音译

音译是汉英翻译中常见的一种译法,特别是翻译一些反映中国特有事物的名称。《阿Q 正传》中绝大多数的人名和一些地名都是采取音译。比如说“阿Q”、“孔夫子”、“阿贵”、“阿桂”、“阿富”、“赵白眼”、“未庄”等分别音译为“Ah Q”、“Confucius”、”“Ah Quei”、“Fu”、“Zhao Baiyan”和“WeiZhuang”。这些人名和地名文化词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是根本无法或者没有必要采取其他译法进行英译的,因此音译可以忠实地保留了原文中的汉语文化元素,同时也是最直接和有效的译法。

3.仿译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仿译是指“通过借自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者短语而进行的逐字直译或者词根对词根的翻译(In linguistics,a calque or loan translation is a word or phrase borrowed from another language by literal,word-for-word or root-forroot translation.)”[10]。从这一定义上看,仿译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一些直译和借用。“paper tiger”是汉语“纸老虎”的仿译,也是汉英翻译中最典型的仿译例子,汉语中也有一些来自英语的仿译,比如说“瓶颈”和“连锁反应”就是“a bottle neck”和“chain reaction”的仿译。蓝译本的《阿Q正传》也有不少的文化词仿译的例子,比如说“长衫人物和短衫人物”、“观音娘娘”、“地保”和“翰林”译为“men clad in long and short gowns”、“the Goddess of Guanyin”、“the local constable”和“the imperial academy”。英语中没有这些对应的文化词,这些词的翻译都借用了英语中的一些词来进行直译。译者分别借用了英语读者比较熟悉和易于理解接受的“gown”、“Goddess”、“constable”、“academy”来翻译。这些仿译例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蓝氏“忠实性再创造”的翻译观,反映了蓝氏对鲁迅作品和中国文化的喜爱。

4.替代

由于文化的差异,文化词中所蕴含的事物的联想和文化意象也迥然不同,因此需要用译入语文化中读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化词替代原语文化词,比如说汉语喜欢骂人比较蠢时说“蠢猪”,但是英语中很少用“猪”来骂人,所以考虑到读者接受度,英译时要“驴”替代“猪”译为“stupid ass(蠢驴)”。蓝氏在翻译“毛虫”时用“slug”来替代“worm,译为”hairy slug”,因为slug 在英文中原意是“鼻涕虫”,有脏而且讨厌之意象。蓝氏在翻译一些汉语习语时,也运用了替代的翻译法,譬如原文中的汉语习语“魂飞魄散、君子动口不动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老鹰不吃窝下草”。汉语原文中的“魂魄、口、塞翁失马、和窝下草”蕴含的文化意象在蓝诗玲的译文中替代为“wit”、“head”、“every silver lining”、和“shit”。这些文化词中的文化意向的转换既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理解的困惑,又很好地传递了文化意象词所承载的交际信息。

四、结语

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蓝诗玲在处理《阿Q 正传》中的文化词英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忠实性再创造(faithful recreation)”。但是所谓忠实并非愚忠,在忠实有损于译文的可接受性时,译者往往采取变通方法,运用了意译、音译、仿译和替代等翻译技巧和方法,因为她深知,在翻译过程中“有一些特别的地方,绝对的忠实会严重影响英译文的通顺(fluency)和理解。②

注 释: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5610993.htm

②Abrahamsen,E ric. Interview:Julia Lovell[E B/OL]. http://paper- republic. org/eri cab rahams en/interview-julia.lovell,2010- 01- 10.

[1]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 翻译通讯,1984,(1).

[2]Nida,Eugene,A.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 Dell Hymes,Allied Publishers pvt,Ltd.,1964.

[3]Newmark,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张春柏.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覃江华.“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观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8]侯松山,马蕾蕾,杨密芬. “蓝氏英译《鲁迅小说全集》归化策略评析”[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2).

[9]Julia,Lovell. The Real Story of Ah- 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Xun[M]. The Penguin Group,2009.

[10]http://en.wikipedia.org/wiki/Calque.

猜你喜欢

阿Q正传汉英阿Q
阿Q和老A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