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信的成功透视其未来发展的结构缺陷
2015-03-20袁文丽
袁文丽 赵 飞
由微信的成功透视其未来发展的结构缺陷
袁文丽 赵 飞
[摘 要]自2011年初腾讯推出微信至今,微信用户已经突破5亿,并呈现出良好的国际化发展势头。从早期主打社交功能,发展到今天的功能众多、包罗万象,微信正从手机应用向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转变,并逐步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备了鲜明的全球化和平台化的特征。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微信既有其先天的优势,也有不容忽视的结构缺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在安全、易用的前提下进一步予以完善。
[关键词]微信;发展现状;成功原因;结构缺陷
[作 者]袁文丽、赵飞,山西大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互联网开始全面向移动平台发展。iPhone划时代的出现及随后谷歌对Android平台的开发及推广,大大加速了智能终端普及的进程。时至今日,大众的生活、购物、社交、娱乐、出行,都得以在手机这一更小尺寸的平台上进行。而相应的通信技术革新如3G乃至4G LTE民用平台的推广、网络速度的飞快发展以及推送机制的更迭,使得廉价便捷的通讯需求得以实现。在这样一个被计算机工程学家称为弥漫计算时代的背景下①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21-22页.,微信以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身份登场。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的iPhone版本,仅三天后,微信安卓版也迅速在GooglePlay上架,并迅速受到市场热捧,宣告着国内全民“Instant Time”的到来。
一、微信得以成功的原因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讯、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②方兴东、石现生、张笑容、张静:《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现代传播》2013年第6期,第122页.是能够跨平台乃至跨过运营商提供语音、短信、视讯、图片等多样化服务的软件。早在微信发布之前,国内外早已有数十款类似的软件,较知名的WhatsApp、TalkBox等主要流行于欧美,Line、Kik、KakaoTalk在我国台湾地区、日韩及东南亚流行。国内则有小米公司的“米聊”及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的“飞信”“沃友”“翼聊”,后来又有电信用户专属的“易信”及阿里云跟风而出的“来往”等APP。在这样一个复杂纷乱软件生态圈,微信凭借什么杀出重围、脱颖而出呢?
首先,微信与QQ账号相关联,使其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毋庸置疑,腾讯QQ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拥有了中国最广大的用户群,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这个基础是其他任何同类软件都无法比拟的。据腾讯公司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4年二季度,QQ月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8.29亿,其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则达到了2.06亿。只要有QQ账户就可以使用微信而无须另外注册的便利,在微信初期的推广中对用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与QQ类似的聊天方式、简洁的语音聊天等,能够让QQ使用者毫不费力就过渡到微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以及注册成本的降低,使新兴的微信能够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QQ账户变成其必然的潜在用户群,这一天然的优势,使微信得以迅速抢占市场。
其次,微信具有跨平台的便利性。可以这样说,只要拥有一部智能设备,就可以使用微信。也就是说,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处于哪个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下,只要有网络,拥有一部智能手持类设备,当然设备必须是主流的IOS、Android或者WP平台(此三种平台占据了全世界智能移动终端超过99%的数量),就可以安装并且使用微信。而微信的信息发送、接收及各类服务的推广都可以借由发达的现代网络得以实现,其功能铺展和讯息传送因而跨越运营商、跨越不同的智能手机平台。正因如此,微信使用门槛极低,在智能手机基本普及,特别是国产厂商不断拉低入门手机售价的情况下,几乎人人都可以购买一部设备来使用微信。而之前的飞信等只是针对自己的目标客户,且不可以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发送消息。
再次,强关系链的社交功能是微信最重要的杀手锏。微信创新了多元化的社交功能,以手机通讯录的智能匹配辅以LBS,使微信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突破了网络以及终端平台的限制。而其私密化的设定,一方面让
使用者发送的信息仅限好友接收,非好友则无法接收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微信朋友圈无法共享,且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之间的互动。这种注重强关系链的产品设计,让微信朋友圈区别于微博的公众互动,成为私人媒体社交的一场狂欢,每天刷朋友圈已经成为后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必修功课。无论是公众平台还是朋友圈,隐私的设置让每一次对话和信息获取都是私密的,这种推送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亲密感,这也正是微信大受广告商青睐的原因。在web 3.0时代,微信的“即时社交”功能赢得了用户,把握着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趋势。
最后,微信不断完善的功能增强了用户的黏合度。在微信快速抢占市场后,其功能也随着版本更迭而逐步强大。从发布之日起,微信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腾讯整个产品链体系中布局在移动端的一个环节。除了与通讯录相关联之外,微信还可以直接导入QQ联系人,搜索并添加QQ号。微信和PC上的QQ端以及移动QQ端的导入和迁移是打通的。微信承接了这些关系链,并不断拓展和完善自身的功能,以完成对前辈产品如米聊等的超越。仅从2011年的微信版本更迭中就可以看出,其版本号从1.0更新到3.5,前半年基本每月一更新,后半年基本每半月一更新,1。x版本注重基本功能,如让用户方便找到好友及邀请好友。面对用户基数未能达到平台级的现实,微信没有过多地增加功能,以免对用户造成过多的干扰;2。x版本不仅打通了“QQ邮箱提醒”和“QQ离线消息”,其“好友推荐”还把QQ、SNS、通讯录好友直接推送给使用者,以方便用户,“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使微信兼具强关系链好友和陌生人社交;3。x版注重增加用户体验,其多语言、自定义背景、动画表情、加载速度,以及“摇一摇”“扫一扫”“漂流瓶”吸引了众多使用者,成为他们自娱自乐的利器,而“通讯录安全助手”则让产品和通讯录结合得更加紧密。
无疑,个人电脑端的QQ拓展方式不少,而微信则增加了“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这三大移动终端特有的功能,不仅丰富了随机的陌生关系入口,也增加了地理近层关系入口,增加了随机陌生关系从线上迅速转到线下的机会。2012年后,微信先后完成了细节上的布局和优化,于2012年8月开放了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很快成为企业、组织和媒体人抢占的一块高地。这些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开放,让微信的功能更为强大,甚至微信产品部的副总经理放言:每个公众号都是一个App,其背后隐藏的深意便是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第三方的App Store。人们开始享受微信公众号订阅推送而带来的各种便利。除了腾讯新闻推送外,各类订阅号的推送也充斥微信朋友圈,且新的服务号也不断兴起,打开微信便可享用越来越多的新功能。之后微信移动平台的App正式上线,迄今为止全都是游戏。第一款游戏“打飞机”的推出引起了一阵朋友圈比拼的狂欢。随后微信游戏如“天天酷跑”等连续在苹果App Store成为第一名的下载应用,游戏收入第一天就突破了500万元。如今的微信,已成为国内营收规模最大的移动游戏分发中心。再加上微信支付、微商店、微信理财的开发以及与嘀嘀打车的捆绑,微信已经突破了即时通讯软件的限制,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大型生态圈的布局也已接近完成。
二、微信存在的结构缺陷
微信虽然在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功能也日益丰富和强大,但其在传播频率、渠道和范围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使得微信的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大规模群体传播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终端的局限性使得其信息量不能同PC端相比。相较PC而言,手机移动终端的屏幕较小,显示内容也相对有限。且在手机平台,由于显示大小及部分手机能力的限制,无法像电脑端一样同时进行多项任务,如同时浏览多个网页,或一边浏览网页一边观看视频等。并且手机的内容承载能力、传播速度以及快捷性等尚无法和电脑相比,对图像、文字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与电脑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微信的信息量和丰富度还不能与PC相比。
其二,公众号的传播频率相对较低。由于关注者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推送信息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性浏览,故而微信主要还是以聊天为主,即使公众平台的推送,也是以对话框的形式出现,这势必增加信息积累后溯源的难度。再加上微信没有搜索功能,不能对信息的来源进行查找、论证,也无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因而很难进行大数据的统计,不能全方位把握用户的数据轨迹,以便进行内容与需求的智能匹配。
其三,微信群组多为小型群组,人数有限,传播规模和广度不够,结构相对单一。微信与微博的基因属性完全不同,微博更为突出的是其媒体传播属性,而微信则以其突出的黏性和私密性胜出,使其更适于人际传播。而恰恰是这一突出的特点,限制了微信进行大众传播的能力和范围,使其不能实现整合平台的“水波纹”式传播。美国道琼斯公司提出的“水波纹”理论是指新闻信息的传播就像水面上被石子激起的波纹一样,一圈一圈迅速扩散开来。不仅是微信平台的私密性限制了其信息传播的扩散,而且其语音等信息无法复制、转发等局限,也使其传播结构相对单一。
其四,微信的朋友圈多来自熟人社交圈,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也限制了其互动的维度和广度。这一点可以说是利弊相生,目前尚未取得平衡。微信群体主要靠人际关系来结合,基本上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同事、亲戚、朋友等,受众相对较狭窄,也不利于人群的集结。陌生人所占比重较少,基本上还是一个熟人交际圈的产物。微信社交基因相比QQ有所退化,并有逐渐成为广域“熟人圈子”的趋势,有些趋于保守。并且由于顾虑用户体验,微信提供的游戏也基本以单机为
主,缺乏互动。由于朋友圈私密性的特点,对某些事件的传播、评论缺少转发功能,而且只有共同的好友能看到,也就注定了微信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并且微信也容易被不良分子使用,出现陌生交友诈骗、信息过载以及隐私保护依赖于服务器安全的问题。
微信是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标杆,其多样的功能、完整的生态圈接口,吸引了众多的拥趸。随着在全球的不断扩张,微信逐步成为第一款来自中国的世界级互联网产品。但正如马化腾所说,微信只是无线互联网时代的站台票,不是船票。互联网时代更新淘汰速度之快,使得任何一款产品都必须如履薄冰。微信本非一个独立的产品,除了自身对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外,其竞争力更多地依赖于腾讯整体布局的产品链,只有当腾讯整体的产品链打通PC端和手机端,进而形成传播规模更大、传播结构多样、互动维度和广度得以拓宽的平台系统时,微信才可能在未来爆发出更大的竞争力。我们期待微信能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带来定位更加精准、更便利和易用的用户体验,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后来者能够丰富移动互联网产品线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