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宾塞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2015-03-20李贞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斯宾塞身心身体

李贞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体育系,广东 珠海 519090)

斯宾塞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李贞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珠海519090)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斯宾塞的体育思想,认为:其体育思想呈现崇尚自然、注重游戏与变换环境等特征.此对处于困境期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建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个体人”与“职业人”的协调发展;引入游戏,提高兴趣,促进社会化;改变教学环境,增强乐趣,利于身心全面发展.

斯宾塞;高校体育;快乐教育

1 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赫伯特.斯宾斯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在19世纪60年代早期,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的大学,其教育思想统治了美国大学三十年.[1]斯宾塞的《教育论》,也有被译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部分,以快乐教育理念为核心,贯穿教育实践的始终.尽管斯宾塞的体育思想,研究的是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养护”与“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但个中寓含的快乐教育理念,见解独到,对高校成年阶段学生的体育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将其体育思想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启发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另辟蹊径.

2 斯宾塞的体育思想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泛指“身体锻炼”和“卫生保健”两个方面;狭义体育包括“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2]斯宾塞是从广义体育上对体育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身体养护”与“身体锻炼”两个部分,覆盖了儿童的饮食、衣着、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概括斯宾塞的体育思想,呈现出崇尚自然、注重游戏与变换环境等特征.

2.1崇尚自然

崇尚自然是斯宾塞快乐教育的起点.斯宾塞在谈及儿童“身体养护”时,认为首先要“听从身体方面的“良心”引导,按身体需要来给予食物与衣着.[3]提出“儿童食物的质量高于成人,饮食需既营养,又易于消化,数量按需供给.”[4]而在其“身体锻炼”研究中,斯宾塞十分注重儿童的身体锻炼,认为儿童的体育锻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且要使身体的发展和心智的发展保持平衡,并根据青少年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他们的成长过程分为几个时期: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并强调从胎儿起到青年时代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应放在首位.斯宾塞还提倡儿童参加户外运动、户外运动能使孩子们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优美的自然风景.斯宾塞对自然体育和游戏活动的偏爱也正是他崇尚自然体育原则的显著体现.[5]

从大自然中学习、根据身体的需要来添衣与供食、提倡自然的身体锻炼及遵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等理念都是斯宾塞崇尚自然体育教育思想的表现.概括斯宾塞崇尚自然的体育教育思想,主要是强调听从内心的自然需要与遵循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身体养护”与“身体锻炼”.

2.2重视游戏

重视游戏的介入是诸多教育家热衷的一种教育方式.斯宾塞也认识到游戏活动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其体育思想中十分肯定游戏活动这种方式.其认为“游戏不仅能给儿童无限的乐趣,而且游戏中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能将动作平均分配到身体各个部分,促进儿童身体各部位全面均衡的发展.”[6]斯宾塞重视游戏的体育思想,集中体现了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游戏能带来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参与者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第二:游戏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2.3变换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7]斯宾塞重视环境对育儿的重要作用,认为不同的“环境”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迥异.其提到的“环境”是相对于儿童这一中心主体而言的,它包括供给儿童的食物与儿童参与的运动项目两个方面.他认为“变换环境对于身体健康多么有益.”[8]提出:儿童的食物需多样化、按照儿童的需要经常轮换食物.混合多种食物,经常吃到特别喜好的食品的愉快足以刺激神经,加强心脏活动,使血液运行更为有力,而有助于消化.[9]这是斯宾塞重视“变换环境”体育思想的显著体现.斯宾塞除主张儿童参加游戏活动外,还提倡儿童参加其他的体育项目,如游泳、户外运动、竞技运动等,其认为游泳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肺活量,发展儿童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还能使儿童获得应付紧急情况的技能,而户外运动能使孩子们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优美的自然风景.促成儿童身心健康成长.[10]通过变换不同的食物与不同的运动项目等多种方式,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3 斯宾塞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尽管斯宾塞崇尚自然、注重游戏与变换环境的体育教育理念是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养护”与“体育锻炼”中提炼出来的,但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借鉴意义仍不可小觑.

3.1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个体人”与“职业人”的协调发展

斯宾塞崇尚自然的体育教育原则,强调听从内心的自然需要与遵循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学生首先是一个自然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享有普通人追求健康,发展强健体魄的基本权利.因而,高校体育教学中,首先需满足社会人追求强健体魄的基本需要,需开设适合大学生年龄阶段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储备较好的身体素质,遵循大学生作为“自然人”对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如对大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将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户外运动、健身运动、自行车、律动舞蹈等运动项目,引入大学体育课堂,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锻炼意义重大.

其次,高等院校是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由学习者向社会过渡为职业人的重要桥梁.高等院校的学生即为进入社会的“准职业人”.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到复杂的.当人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11]当“准职业人”身体锻炼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将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发展职业能力,包括职业体能、意志品质、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为更好的过渡到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使高校学生由“准职业人”较好的过渡为“职业人”.因此高校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上也要紧跟学生的职业需要,使体育课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建议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开设或开发体育项目,以学生职业需求为主导形成“菜单式”课程体系供学生选择.如对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有普适锻炼作用的篮球、足球、拓展等项群可以考虑作为必学或必练项目;在此基础上再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选修项目内容.如:对外贸易、文秘等形体、气质要求高的文科类专业学生可适当开设舞蹈、形体等选项课来提升学生的职业修养.

3.2丰富多彩的游戏,提高兴趣,促进社会化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天然的本质的优越性,但游戏不是儿童的专利.游戏的本质决定在成人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它.游戏的不确定性、未知性,是促使参与者乐意参与的源泉;游戏的竞争性是激励游戏者学习的动力,它要求参与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人的行为习惯,锤炼人的意志品质,内化成个人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游戏的本质属性对人类的教育意义与斯宾斯提出的重视游戏、提高兴趣,促进教育的作用不谋而合.高校体育教学中可增加丰富多彩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关注力、持久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例如:乒乓球运动项目内对协调性、灵巧性要求比较高,可适当安排一些锻炼学生协调性与灵巧性的游戏内容,利用游戏的不确定性、未知性与趣味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专项所需的运动技能,又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3.3改变教学环境,增强乐趣,利于身心全面发展

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今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一直沿用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三大球与三小球;体育教学环境不外乎篮球场、田径场与功能教室.教学项目的单调与教学环境的一层不变,导致学生对课程的乐趣感受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正如斯宾塞体育思想中提到:“通过变换不同的食物与不同的运动项目等多种方式,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上述问题也可通过拓展教学运动项目,变换教学环境等方式来解决.在现有传统选项课的基础上,增加户外拓展、无线电测控、定向越野等项目,让学生到大自然去不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亲切,还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的上课环境室内与室外相互交替,亦可增强体育课程的乐趣,深受学生欢迎,还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笔者调查了解,目前韶关学院开设的户外运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开设的无线电测控等体育选项项目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感受体育的锻炼价值,还提升了环境的保护意识,自身修养也得到提高.

4 结论

体育教育是一项快乐而漫长的事业,如何让这项事业开出灿烂之花,斯宾塞的快乐体育思想或许能成为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斯宾塞的快乐体育思想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的教育论,其对于教育者的知识面与组织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寓含快乐教育理念的斯宾塞体育思想有其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施行于高校体育教学,对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1〕Jone Dewey,Characters and Events,Popular Essays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Henry Holt,New York,1929,p.59.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4〕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2005(2):129,123.

〔5〕〔6〕〔10〕孙珍珍,李志勇.斯宾塞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17,118.

〔7〕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3248.

〔8〕〔9〕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35,127.

〔1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G807.4

A

1673-260X(2015)11-0146-02

猜你喜欢

斯宾塞身心身体
改变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斯宾塞的自我安慰
耶!70岁啦!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给身心降个温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