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利县低产茶园的成因及改造措施

2015-03-20涛,刘

茶业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平利县建园低产

汪 涛,刘 兵

(1.陕西省平利县茶业局,陕西平利725500;2.陕西省平利县洛河镇农综站,陕西平利 725500)

平利县地处陕西秦巴山区,现有茶园总面积 1万hm²,其中老茶园面积2133hm²,占茶园总面积的22%,遍布全县11个镇,为充分利用好这份宝贵的茶叶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近年来平利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抓点示范等多项有效措施,出台一系列扶持奖补政策,多次对县内低产茶园实施综合改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茶叶产量由过去平均10kg/667m²提高到75 kg/667m²,茶农经济收入大幅增加,茶叶品质大幅提高,茶叶产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引领该县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务工就业、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亮丽名片。2014年,全县茶叶产量 7500t,产值达到 8亿元。现将我县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技术措施总结介绍。

1 低产茶园的成因分析

1.1 茶园树势老化

平利县老茶园85%以上面积是解放后六、七十年代茶籽直播茶园,大多数树龄都已超过 40年,由于多年生长发育,地上部分枝条老化,有些已寄生苔藓、地衣、枝干成瓦灰色,经多年采摘,新枝细弱,出现大量“鸡爪枝”,结节枝,萌发的新芽芽头瘦小、叶片薄、节间短,对夹叶多,开花结果多,采茶期推迟或缩短,抗病虫能力差。地下部分吸收根大量死亡,根系分布范围缩小,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水平降低,有机质消耗多,积累少,这些因素造成茶树生理生长衰退,茶树育芽能力减弱,单产低。

1.2 园地选择不当

由于建园时的指导思想是“不与粮油争地,提倡茶园上山”,建园前又缺乏对气候、雨量、土壤等条件的考察和规划,将茶园沿等高线建在坡度大、土壤瘦薄的陡坡、山梁、干堡上,未砌石梯坎或土梯坎,水土肥流失严重,茶树根系裸露,不是薄怕干旱,便是风害冻害,使茶树种后不久,就花果累累,未老先衰,产量很低。

1.3 建园质量很差

由于当年发展速度快,又缺乏技术、资金,建园时既没有深翻改土,更没有施有机肥料,种植后肥培管理条件又差,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低下,土层浅薄,通气性和保水性不良,茶树生长衰弱,投产慢,产量低。

1.4 茶园管理粗放

由于建园质量差,带来了茶园成园慢,见效慢的后果,导致茶园管理粗放,有的茶园茶粮间作普遍,很少施肥甚至根本不施肥,造成茶树长势衰退,萌芽能力下降;有的使茶树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茶树营养生长下降,病虫危害严重;有的幼龄茶园经过一次或两次定型修剪就投产采摘,采狠心茶,只顾采茶喝,不顾茶树活,全年不留真叶或留叶极少,茶树失去养身之本造成茶树矮小,生长纤弱,形成“小老汉树”,早衰低产。

1.5 茶树品种混杂

建园全部选用的是湖南群体实生茶籽,品种优劣混杂,发芽迟早不一,易变异,紫芽叶多,大面积投产后,出现产量低,内质差,给采茶和制茶增加了难度,造成品质差,产值低。

2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根据形成低产的原因应分别进行以下六项技术改造:

2.1 改树

改树是对茶树的树冠改造。对茶蓬矮小或主枝枯老、分枝细弱、发芽率差的茶园,视其衰老程度,分别采取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的方法进行树冠改造,达到复壮树势目的。

2.1.1 深修剪

对树冠骨干枝健壮、采摘面鸡爪枝多、育芽能力弱、对夹叶多的茶园,在春茶采摘后(5月底)用篱剪剪去树冠上层15-20cm。

2.1.2 重修剪

对茶树主枝健壮,但分枝稀乱、两层楼式树冠。在春茶后(5月上旬)用篱剪剪去茶树总高度1/2-1/3,保留1-2个分枝,使养分集中供应。

2.1.3 台刈

对于主干衰老、着生苔藓、地衣;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的茶树,在第一轮春茶采后(4月上旬)用台刈剪或手锯,离地3-5cm地上部分进行台刈。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修剪,均要求剪刀锋利,剪口光滑,冠面平整并把修剪的细嫩枝叶结合改土埋入园中,老枝清除到园外。

2.2 改土

坡陡、土薄、耕作层浅是大部分低产茶园的主要原因,在改树之时必须进行土壤改造。主要方法有:

2.2.1 深翻改土

深翻宜在秋茶结束后 9-10月进行(不采秋茶的茶园在七、八月进行),深翻深度一般20-40cm,树冠下宜浅、行间宜深。老茶树可适当伤根,促进根系再生,幼壮年茶树应少伤根系 。深翻后,沿茶树树冠垂直向下处抽槽施肥,槽深、宽各30×50cm左右,每667m2施于土杂肥4000kg、油饼150-200kg,过磷酸钙(或骨粉)50 kg,分层覆盖,表土翻底,底土盖面,促进土壤熟化。

2.2.2 加培客土

对土层瘠薄小于30cm的茶园,在耕锄一次后选择含有机质丰富的森林表土、塘泥、潮泥等酸性肥土,挑客土加厚土壤耕作层至30cm以上。

2.2.3 砌坎保土

对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利用清捡石头砌坎,或草皮砖筑坎的办法,并结合修建排灌系统,提高茶园保土、保水、保肥的综合能力。

2.3 改园

改园是是对茶园的群体结构和立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的一种方法,主要方法有:

2.3.1 稀改密

凡茶园低于800丛的茶树应采取挖丛补缺(选择同品种、同树龄性状表现良好的茶树)的方法进行补植,使密度达到1200丛/667m2以上。对行距在2-3m的低产茶园,除补植断行缺株外,还应在行间增加一行。补植的最佳时间在秋季结合改土分步进行。做到多带土、少伤根、分层踏紧并离地3-5cm以上全部剪去和浇足定根水。

2.3.2 密改稀

对八十年代中期建立的三行密植茶园,因群体密度大影响个体发育可以从园中挖去一行,降低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增强育芽能力,从而提高鲜叶品质,挖去的茶树用于稀改密的茶园补植。

2.3.3 丛改条

对茶丛稀疏、零乱、矮小、树势衰老缺丛率达60%以上的低产茶园,一般应按新茶园种植规格,重新设置茶行,待新茶园成园后,挖去老茶树,实现改植换种之目的。

2.3.4 坡改梯

凡坡度超过30°的高山茶园,因水土流失严重。管理不便的茶园,应退茶还林。坡度在 15°-25°应砌石梯坎或土梯坎。坡度15°以下的改成等高条植茶园。

2.3.5 改单一茶园为生态立体茶园

根据茶树系统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大力提倡在茶园中营造立体生态林,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用生物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对原茶园道路、排灌、防护系统设置不合理的,或没有规划的应重新规划,做到山、水、林、园、路综合布局,集园林化—绿化—美化、观光休闲于一体,达到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之目的。此项改造也是将低产茶园通过改造转换成有机茶园的关键措施,这是从根本上增强茶叶品质的关键技术。

2.4 改采

改只采春茶为既采春茶,也采夏秋茶;改老嫩一把抓为严格按照所制茶类按标准分批分次采。改掐采为挺采或提采。

2.5 改变病虫防治办法

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改以化防为主为以农业防治,机械防治,采用植物源、矿物源药剂综合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勤除杂草,适度修剪,多次采摘、合理施肥和人工摘除等,机械防治措施主要有灯光诱杀等。每年 10月中下旬,要采用45%的石硫合剂150-200倍,对茶园普遍防治病虫害一次,防治翌年茶园被病虫危害。严禁在茶园使用剧毒高残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克百威、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脂等。

2.6 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低产茶园改造后要严格按照茶园的管理方法进行锄草施肥和防治病虫等,只重改造 ,不重管理,茶园难以由低产质差变成高产优质。

对实施台刈和重深剪改造的茶园,养树是获得理想改造效果关健技术。采取台刈的茶园,当年10月上旬可离地面30-35cm进行第一次修剪,第二年5月上旬在第一次修剪的高度提高15-25 cm剪平,同年10月份控制树高70cm剪平。第三年便可投产采茶。采取重修剪的茶园,当年秋茶可打顶采茶,10月上旬离地65cm以上全部剪去,第二年春可打顶采茶。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1-3年内,茶叶采摘要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每次修剪前,可打顶采茶一次,增加茶园效益。采取台刈改造的茶园,第二年进行打顶养蓬;每三年春留二叶,夏留一叶采;第四年按投产茶园采摘方法实行全年分季、分批,按标准多次采摘。采取重修剪的改造茶园,当年实行打顶养蓬;第二年春留二叶采,夏留一叶采;第三年按投产茶园采摘方法实行春、夏、秋分批多次按制茶标准多次采摘。

猜你喜欢

平利县建园低产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2020年安康市平利县文化馆“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正式启动
平利县镇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