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5-03-20王晓娜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经济企业

王晓娜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130111)

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王晓娜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130111)

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互相制约,但又互相支持。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高等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在提高高等教育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高等教育 地方经济发展 问题 研究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非常密切,不但关乎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还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相吻合。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尤其是在体制上的改革,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伴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高等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互相制约,但又互相支持。从高等教育角度讲,一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许多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了许多能够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某些就职于高校所在地成立的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二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近年来,地方企业的很多课题都由高校承担,研究得到很多新的科技成果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在新技术与科研成果的指导下,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明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地方经济发展看,一是地方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高等教育是在高等院校中产生的,存在于地方中,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物质支撑。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经济水平好的地区财政收入就会比较高,可以在资金等方面给予高等教育更多的支持。同时,地方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从而影响高等教育。

基于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必须保证二者之间协调发展,但不能要求二者做到同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可以超前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稍微落后一些,这完全不影响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但从高等教育近些年的实际的发展看,发展水平还是要超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滞后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2.高等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2.1人才培养结构缺乏科学指导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中,科学合理的本科与专科比例应该在1∶1~1.5。梯形或宝塔形人才结构是最合理的一种结构,纺锤形人才结构很容易导致地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在当前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中,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都是由一些中专或高等职业院校合并产生,随后进行资格升级,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本科教学,甚至某些高校为增加生源,盲目开发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或学科,不但抢占地方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对原本高校中专业特色强、学科实力强的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2.2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等院校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大多是围绕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这些较重大的课题,很少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考虑,也很少考虑地方企业的客观需要,导致高校科研投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一致;评价科研成果时,大多量化论文数量,很少考虑科研成果是否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地方企业发展。当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还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进一步验证,导致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难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3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地方经济水平是否发达,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有直接的关系。当前,很多东方企业拿出资金进行科研投入时,通常要与经济利益挂钩,因为科技研究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则会对参与科研的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成果的中试环节难以进行,就难以保证科研成果带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3.1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以保证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高等院校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人才层次培养要呈现梯形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就地方而言,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以当前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规划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正确引导地方高等院校持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专升本院校、专业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保证高等院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不断发挥特长优势,加强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要以地方产业的发展为战略目标,对当前设置的专业、学科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出改革与调整,保证地方高等院校中的专业结构、学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发展。

3.2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

地方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拓宽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发动社会上企业的力量,争取企业更多的专项补助资金,争取地方企业家、社会名流等各项资金资助补充科研经费,确保高校中的各项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促进科研成果的中试、转化,确保科研成果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高等院校在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方面,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需求实际,选择可以为地方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保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持续健康,地方大企业能够顺利转型,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3.3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院校与地方企业之间要加大合作力度,不断推进产学研更好地合作,在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方面,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在高等院校内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聘为某个专业或学科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客观问题,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在高校中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管理、资金、技术等难题进行调研,然后提出针对性强的发展建议,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校企双方要以便捷沟通、提高办事效率为前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双方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一是让高校的科研团队及时掌握企业为何难以更好地发展,做好客观实际的调研工作,以便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同时企业可以进一步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对科研成果进行及时转化;在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生产力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评估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商业价值及利益分配,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3.4转变办学观念

高等院校不但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这就需要转变高校办学观念,将高校定位于创业型大学。在地方,创业型大学是地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使三方更好地合作;创业型高校必须保证高校的研究质量,为企业的创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3.5兴建科技园区

地方政府可以在高校相对密集的区域,兴建特色明显、优势集中的科技园区,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比例,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政府的财政收入。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以科技园区为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功能,促进地方其他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地方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

4.结语

高等教育是对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针对性强,具有全局的作用,要稍微超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促进地方经济更好发展,必须重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资金、教育改革、专业设置等方面支持高等教育,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芮桂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2]邓雪峰.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3]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3(09).

[4]高江宁.地方高校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实证分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13(10).

[5]何本初.地方本科院校要紧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J].滁州学院学报,2006(01).

[6]董文波,王大成.浅论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对接

[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科研成果转化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