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初探

2015-10-14张叶欣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加坡学院科学

柏 毅 张叶欣

(东南大学 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96)

新加坡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初探

柏 毅 张叶欣

(东南大学 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96)

本文主要从科学教师入学要求和培养模式方面介绍新加坡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状况,包括培养机构、培养年限、培养课程、实习制定和评估方法,以期找到新加坡科学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启示。

新加坡 科学教师 职前培养

在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测评中,新加坡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PISA2012中,新加坡以551分的平均分位居第三名,明显高于OECD组织的平均分501分。在TIMSS2011中,新加坡四年级学生科学成绩平均分仅次于韩国,名列第二,八年级学生科学成绩平均分排名第一。

新加坡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其对教育的重视和完善的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密切相关。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教育,将教师视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最宝贵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秀的高素质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促进学校的高效运行,从而保证教育体制的良性发展,使新加坡成为亚洲教育发达国家之一。新加坡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最好的教师,在他们入职教学后,给予他们最好的职业发展[1]。

在新加坡教育部供教师选择教授的科目里面有科学,但在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提供的培养类别里面没有专门的科学教师培养,与其相对应的是理科教师培养,科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即理科教师。理科教师培养包括理科教育硕士和理科教育学士,理科教育学士又分为小学和初中两种类型,每种都包括一般理科教育学士和体育及运动科学教育学士两个分支。

本文主要介绍小学一般理科教育学士培养模式,下文简称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模式。

一、成为科学教师的途径与要求

在新加坡有三种途径可以申请成为教师,对于教师资格证拥有者,可以在新加坡教育部官网填写表格并将表格及支持材料邮寄到指定邮箱,教育部将在三周内处理申请。教育部入学处根据入学要求进行初步评估和筛选,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申请人的基本素养和中小学学习能力”。入学处会根据综合评估的情况,对所有申请人划定入学分数线,然后根据入学线分数,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提供就读名单[2]。

对于曾经接受过教育部培训的教师,则可以通过填写另外一张表格重新申请成为教师。

对于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的,可以申请攻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学硕士,对于新加坡剑桥A水准考试证书持有者、高中毕业生,理工学院毕业生,海外学历获得者达到相应要求后,可以申请理学教育学士[3]。因为对教师质量有高标准的追求,一般情况下,大约只有20%-25%的申请人能够得到就读的机会[2]。

二、新加坡科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1.培养机构

新加坡师资培训的唯一机构是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凭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与强大优势享誉国际。在最新的2014年QS世界排名达到第39位,更是在QS 2014-2015年顶尖年轻高校排名全球第一,并且是全球科技大学联盟成员和创始校。

作为新加坡唯一的师资培训学员,国立教育学院多年来致力于为学员提供优秀的职前培训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同时,也以本身优越的软硬件条件,为新加坡与区域的教育界提供研究咨询服务。学院的前身为50年代的师资训练学院,1973年升格为教育学院,1991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合并成为国立教育学院。同年,国立教育学院也正式附属南洋理工大学,并提供学位课程。学院将创新精神注入课程中,所开办的课程不但具备高学术水平,而且顺应时代需求,让学员对当前的教育新政策、新思维及新教学法有全面认识[4]。

2.培养年限

小学科学教师(本科)培养时间通常为4年,最短为3.5年,最长不能超过6年。

3.培养课程

国立教育学院将课程分为三个种类:核心课程、规定的选修课、普通选修课。

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课程分为7个模块:教育学研究、课程研究、学科知识、学术科目、必修课程、实习课程、语言表达技巧课程。见表1。

表1 课程分布及学生任务量 (单位:AU)

AU即学术单元Academic Unit的简称, 南洋理工大学采用学术单元衡量学生在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学术工作量,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参与以及独立准备的作业。通常一门课需要讲授13周,一个学术单元代表学生每周有一个小时演讲、助教的工作量,或者每周参加三小时实验或者讲座。比如一门课程每周要求学生有一个小时的演讲, 一个小时的助教活动,那么这门课程就包含两个学术单元。由表1

可见,在第一学年教育学研究课程比较多,语言表达技巧课程分布在大一、大二,专业学科知识平均分布在后三学年,实习课程四年都有,但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课程研

究包括艺术、英语、数学、音乐、科学、社会学习六种课程,大二学生需要从中选择三科进行学习,在大三、大四时将根据大二所选的科目进行深入学习。与此同时,从大二开始, 学生需要选择与课程研究相对应的学科知识进行学习。

如果学生选择了科学科目,那么他将在课程研究部分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小学科学评价模型和资源管理,小学科学设计与实践中的创新,小学科学现状、问题与挑战。

与此相应的学科知识是小学科学中的物理科学、小学科学中的生物科学、小学科学教学的相关主题。

在学术科学上,学生可以从生物、化学、数学、物理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在科学选择上面,学生自主选择权利较大,而且课程研究的主题是从大二开始选择的,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并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具体课程以大一课程为例,详见表2。

表2 小学科学教师第一学年课程表 (单位:AU)

4.实习制度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非常重视实习环节。他们认为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合作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双重指导下提高教学能力。学生可以从有经验的合作教师那里学到关于教育过程的知识,这能帮助他们了解教师职责,进入教师角色。

国立教育学院为学生安排了四次实习, 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详见表3。

表3 实习安排

由表3可见,实习课程全部为核心课程,贯穿四个学年,实习时间长度逐渐增加,难度也逐年上升,从体验到助教到实践,循序渐进。在大二前让学生接触真实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选择喜欢的科目,完成在大二学年语言表达技巧课程后进入助教的实习,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5.评估方法

国立教育学院采取包括连续性评估方法在内的多种评估方法。比如测试,实践测试,论文作业,专题作业,进步评级和考试。每个学期结束时会进行考试,考试没有补考的机会。但因生病等特殊情况错过考试的学生可以在下次举行此考试时参加考试。

评价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反思、实践型评价、考试和分析。

反思是为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反思性学习和自我引导学习进行评价,例如反思日志、个案研究、档案袋等评价活动。

实践型评价主要是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评价理论运用的情况,例如微观教学、实地考察、校本实践评估等。

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是为了精确评估学生理论基础和内容知识方面的能力层次,一般采用试卷、测验(终结性测验、形成性测验)的方式进行,每个学期结束时会举行考试。

分析形式的评价方式是为了增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常进行的评价活动是研究报告、单元和课时计划、小组角色扮演等。[1]

每个评级可对应换算成评分,A+、A对应5分,A-对应4.5分,B+对应四分,B对应3分,C+对应2.5分,C对应2分,D+对应1.5分,D对应1分,F对应0分。成绩为0分课程不能获得UA。

学生累积平均成绩CGPA必须达到2.0并且完成课程规定的UA才能达到毕业要求。

任一学期CGPA低于2.0将被警告,连续两学期CGPA低于2.0会被留校察看,连续三学期CGPA低于2.0则会被开除。

三、启示

1.提高教师准入门槛

新加坡科学教师入门门槛比较高,据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新加坡所有的教师都是从成绩名列前1/3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的。我国科学教育教师来源较广,有个别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有必要逐步提高科学教师准入要求,对非专业教师进行职前培训。

2.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新加坡科学教育师范生在选择课程时自主权比较大,在学术科学上,学生可以从生物、化学、数学、物理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在课程研究上,可以从艺术、英语、数学、音乐、科学、社会学习六种课程中选择三门,选择空间比较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科目。我国选修课程虽然逐渐增多,但专业选修课范围较小。

3.实习贯穿全程

科学教师的实习从大一就开始,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逐渐了解真实的教学环境,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我国师范院校多把实习安排在大四学年,与学生找工作、考研多有冲突,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实习。因此可以适当提前实习时间,在低年级加入短期实习,分担大四学年的实习压力。

4.多种评价机制的综合使用

国立教育学院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反思日志、个案研究、档案袋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反思能力,对于学生入职后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5.加强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的衔接

新加坡科学教师的职前职后的培养都在国立教育学院,有助于职前职后培养的衔接。鉴于我国国情,不可能实现一所学校承担全部培训,但可以在一个省指定1-2所优秀院校承担培训任务,鉴于科学科目的特点,科学教师培训可由本省理工类院校与师范院校合作进行。

[1]潘娟.回应21世纪的挑战: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孟靖岳.新加坡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Bachelor of Science(Education),2014-2015.http://ww w.nie.edu.sg/studynie/initial-teacher-preparation-programme/degree-programmes.

[4]南洋理工大学官网http://www.ntu.edu.sg/chinese/colleges/Pages/autonomousinstitutes.aspx.

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为SJZZ_0027)。

柏毅

猜你喜欢

新加坡学院科学
初等教育学院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学院掠影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科学拔牙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