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2015-03-20何成林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读书作文

何成林

(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甘肃 临泽734200)

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何成林

(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甘肃 临泽734200)

文章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这样引导学生高效学习;通过变教师传授为学生主动学,变教师难点分析为学生讨论教师点播学习,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学习,变教师单项释疑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参与解释;变教师总结归纳为学生总结归纳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字斟句酌,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情;激发学生高效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课堂实效。

语文教学 课堂实效 高效学习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等特点,而且对学生将来学习与工作,提高学生个人乃全社会素质都有奠基意义。既然语文课是工具课,是百科之母,那么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是语文教师需要深思的课题。

传统语文教学课时最多,实效性却不高,主要原因是“重讲轻读”。教师讲的实在太多,学生读练实在太少。教师是主导、是主角,甚至是主体。讲者口若悬河、面面俱到,更主观、更果断地“分析课文”,不顾作者本意,不顾学生水平,讲者纵向无底、横向无边,一篇佳作被千刀万剐、味同嚼蜡,其结果呢?讲之谆谆、听之藐藐,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殊不知,读也差,写也差,制约语文学习实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得到和谐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多读,而且要激发学生内动力,引领学生爱读、爱说、爱写,直至爱学语文,最终达到爱读书、爱学习、爱写文章,学会交流、学会写字、学会做文章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喜欢所教的这门学科,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即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学生一定会专注学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堂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领悟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场所,多读课文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可见只要多读、熟读课文,就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中心。要达到让学生熟读的目的,必须先培养学生读书好奇心,激发学生读书内动力,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引导、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积极读书、乐于读书的好习惯。语文教师课堂训练学生能力,应从读、说、写、仿、改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实效。提高语文学习实效要做到五步:第一步:读,就是读书,不仅熟读好教材中的范文,更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多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家小说、散文。因为读一篇书或一篇好文章,就是跟学识渊博的人进行一次有益交谈,读书多了,我们就会把平平淡淡的生活像大作家一样写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会显出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多读书,词汇就会丰富,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枯燥;多读书,就会从别人方法、技巧中悟出写作门道谋篇布局或表达文章中心就会艺术化一些,读书多了,思想认识就会得到提高,从平凡小事中挖掘出深刻主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第二步:说作文跟说话其实是一码事,只不过说话是用嘴巴表达而已,作文必须把要说的话写出来,因而作文实质就是写话。因此,初学作文的人应明白:善于说话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用不着怕作文。其实,我们都可以获得一切讲话、发言的体会,例如:课堂讨论,课间争论,可各抒己见,读书后交流心得体会,公共场合的大胆演讲等。生活中,你发言讲话的机会很多,语文课上更有这样的体会,只要不放弃它,语文表达能力、口才一定会提高。第三步:写,就是动笔写文章。语文课上可以从写日记开始,让学生写日记、写生活,写看到的人和事。把生活中碰到的人和事写下来,甚至进行观察、了解、采访,加上自己的感想、认识、作为素材储存进大脑,写进日记,这样日积月累,让日记变成作文的仓库,为今后作文准备大量材料。当然在课堂进行作文训练时,要有目的地写,在训练中运用课本上学到的词语和写作技巧,把文章写得更生动具体、形象化一些。好比游泳一样要在活动实践中学。想想如果只会背写作理论,而不亲自动手写,就永远也学不会,更谈不上提高。正如水性很强的人,没有一个是站在岸上学会游泳的。所以,以语文课促进写日记,促进作文训练,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第四步:仿,就是仿写。初学画画的人有个照葫芦画瓢的说法,就是看着样子学画画。作文也同样,可以照着仿写。因此,语文课应指导学生会选择,为仿写打下基础。不过,仿写不是抄袭,不是机械地套作,更不是将某篇文章改头换面;不必将某篇文章的所有方面都全仿,而是就某篇文章仿其一点,或结构安排,或某种表达方式、表达技巧,或线索处理,等等,这些要在活动中或多读中把握。要知道,今日仿这点,明日仿那点,久而久之,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详略安排,不管是表达形式,还是其他某一技巧,何愁不能掌握呢?第五步:改,就是把学生写下的文章反复修改。初学作文不得法是难免的,但不用担心,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把写出来的东西认真、反复地修改,可以换改、互改、同改、分改,就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写作水平。修改方法,或先自己修改,再让同学修改,反复修改,即使教师已经评改了的文章也拿出来读和改,对教师修改了的地方,还要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对老师修改了的地方,还要推敲琢磨,从中悟出道理。可以根据教师评改意见精细修改;可以根据老师评改要求,把原文重新谋篇布局,大幅度修改,让学生参评。这样,不但能将作文中的障碍一个个除掉,避免入门中走弯路,而且在修改中会得到体会,变成做作文的内行。

高效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要做到五改变:第一,改教师传授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学习能力不是一般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机械记忆能力,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法、规律,利用其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等各种因素,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主动学习,对新知识进行感知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会产生两种可能;一种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新知识尝试练习,再加上教师指导,自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另一种是通过对新知识感知,产生疑问,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感知新知识的学习思考状态。第二,变难点分析为学生讨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不易掌握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难点均由教师分析,学生只能被动地理解接受。现代教育学认为,要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动口获取知识,才能发展学生的才智,因此,变教师难点分析为学生讨论,提高课堂实效。第三,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传统教学是教师代替学生操作,只调动学生的一种感官“眼”,感知效果自然就差了,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让学生既动手、动脑又动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第四,变教师单项释疑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解释。现代教育认为,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学生没有疑难发问,没有疑惑的问题,就没有对疑问的回答和释疑的喜悦。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设疑提问。人们常说:“让学生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胜过解决十个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也是字斟句酌,让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胜过解决十个问题真正做到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得出答案,在释疑中教学相长。学生质疑的问题,只要学生能解决,就尽量让学生解决;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学生回答错误的,教师引导优生或自行纠正;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第五,变教师总结归纳为学生自结归纳。课堂教学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等作用,因此,让学生自行总结,引导学生发言,既能使学生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又能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目的。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教学与研究.

[4]语文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读书作文
可怕的语文课
我爱读书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