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反封建的奏鸣曲
——清代艳情小说《载花船》之卷三

2015-03-2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秦氏人杰武则天

刘 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一部反封建的奏鸣曲
——清代艳情小说《载花船》之卷三

刘 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清代艳情小说《载花船》之卷三写的是武则天派宫中女监尹若兰巡行天下为她寻找男风的故事,虽然有淫乱内容的描写,但对尹若兰审理老夫少妻案的情节设置体现出鲜明的反封建意识;若兰的判词道出了她对婚姻与性的新理解,表现出对感情与人性的珍重,表现出女权主义的萌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载花船》;反封建;尹若兰;爱情

在清代早期的艳情小说中,《载花船》可谓独树一帜。这是一部白话章回小说集,一共四卷十六回,每卷演一故事,署 “西冷狂者笔”“素星道人评”。现有四种版本:一是仓石藏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谓此书为日本仓石武四郎所藏,“存三卷十二回,卷演一故事,有图。”又谓“首乙亥(顺治?)冬月朗人序。”此书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仓石文库,但只有八回,卷一第三至第四回,卷二第五至第八回,卷三第九至第十回。二是北大藏本,计八回,无序及图。此书为马廉原藏,现归北京大学图书馆(未见)。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记载,“首目录及正文卷端均题‘新刻小说载花船’,署‘西冷狂者笔’,‘素星道人评’,每四回演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后均有总评。间有行间批。”此本相当于仓石本之卷三及卷二。三是英国藏抄本,存四回,相当于仓石本卷三。台北天一出版社曾影印此书。四是俄藏抄本,存四回,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见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思无邪汇宝 载花船》的出版说明)。

《载花船》卷三第九回至十二回,写唐朝武则天当政时在宫中淫乱,但宫中男风都不如意,武则天便委派宫中女监尹若兰乔装内监,巡行天下,为她寻找男风。尹若兰出了京城便开衙理事,大小事务但自亲手裁定,又颇为廉洁,所到之处官民无不敬畏。曾在陕西为武则天选百余人进京,武后令宫女一一试之,皆不合意。若兰巡行到河南时,审理了一件通奸案:76岁的老汉状告自己23岁的继妻秦氏与人通奸,而且被地保抓获,并出庭作证。被告人秦氏和与之通奸人闻人杰也供认不讳。这个案子本来很好审理,以通奸罪判决便是,然而若兰一反常情,以老汉不该娶少妻判处老汉与秦氏离婚,并痛责地保、媒婆,令闻人杰与秦氏结婚,并用自己的奉银赔付老汉的聘金。这种大胆的处理方式令人震惊。若兰在建康遇到了才子粲生,两人情投意合,产生了爱慕之情。她不顾王命,毅然与心爱之人私奔,双双隐匿于西湖,过着相亲相爱的平人生活。后来被武则天追捕,押解回京城。途经吴江县时,正值闻人杰为吴县令,冒死将二人救出。两年后,闻人杰升谏议大夫,中宗复位后乃举荐粲生。粲生上本奏若兰事,奏章落入武三思之手,由他代批。三思悦若兰姿色,便矫旨将若兰劫入府中。若兰托人传信与狄仁杰,狄仁杰告太子,太子杀武三思,若兰得救后与粲生团聚。后粲生官至剑南节度使。

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绝不是孤立的,而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及文学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载花船》创作于清代早期,正是中国社会最为混乱的历史时期,也是性爱观念与社会风气最为复杂的时期。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在政治上更加腐朽,生活上更加荒淫糜烂;一方面是宋朝始兴的程朱理学日益深入到整个社会并发生巨大作用,对妇女的压迫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兴起,民主思想也在渐渐形成,反礼教的思潮不断涌起。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已经失却了约束力。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载花船》虽然写的是唐代故事,但透露的是明清之际社会风尚及人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也代表了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意识,即对陈腐的封建礼教和传统的历史文化、旧有的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因此说,《载花船》是一部具有进步思想和反封建意义的作品。

首先是对唐代统治者的荒淫进行了揭露。小说从武则天登基改国号为周写起,写其终日与张昌宗、张易之、薛怀义等人欢乐而废弃国政。中书舍人尹旻因愤武后横乱朝纲,上书弹劾薛怀义等,被武后追查投缳而死。这些情节与《如意君传》中写武则天广置面首,如同男性皇帝一样纳妾封宫,但宫中仍不够满足她的情欲和性欲,命人到民间广泛搜寻男龟的情节完全相同。作品揭露的是武则天,但对清代前期统治阶级的荒淫不无影射和讽刺作用。作者渴望政治清明,呼唤人间正义的到来。尹若兰虽为女流,但她多才多艺,具有刚烈正直的品格,她所到之处公正廉洁,无不受到官民爱戴;若兰不顾王命与心爱之人私奔,受到武则天追查,几次化险为夷。后来京中发生政变,若兰回家团聚,其夫粲生官至剑南节度使。这些情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良好的愿望:正义战胜邪恶,清正惩治昏庸。在清代政治腐败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劝诫和警示意义。

其次是对封建礼教及不合理制度的否定。儒家传统文化中并不排斥合理的男女两性关系。早期儒家文化就对其持肯定态度,如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虽是对人们德行容易堕落发出的感慨,但其潜台词是:好色乃人之固有的本性。《孟子》也说:“食色,性也”。《礼记》也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更将人类的性称为“历史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六朝乐府,再到元明戏曲乃至明清小说,性作为审美观照或艺术表现的对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各种体裁的作品中从没有间断过。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关系中最悠久、最基本的关系。”就人的生命存在与人类发展来说,两性是应该同等的、互相依存的。但是儒家传统文化一方面承认男女之情的合理性,一方面又把性与生殖紧紧连在一起。女性被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因此性生活也要以生殖为目的,离开了这个目的就要加以节制。于是儒家礼教在生殖之外制定了“从一而终”“三从四德”之类的伦理纲常来限制女性与男性交往,以此来“防淫”。在“防淫”中,更强调女性对男性的顺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滕文公下)宋明理学的兴起,更将人欲与礼教对立起来,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此同时,男性却可以三妻六妾。这种人性的不平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压抑着女性。《载花船》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尹若兰巡行河南审理通奸一案便是极好的例证。河南76岁老汉邬瑰已经耳聋眼花,用了30两银子娶了23岁的秦氏为妻,指望她能为自己生下一男半女。不料秦氏嫌老汉年老,与年轻貌秀的秀才闻人杰产生了爱情,并与之私通,被老汉当场捉住。按传统观念,秦氏与闻人杰理当判罪,她的确违背了夫妇之道,而闻人杰也应被重责。可作者没有按常理安排情节,而是出人意料地让若兰提审媒婆。她对媒婆训斥道:“你身为媒人,与人合两性之欢,岂不闻门户相当,年龄相仿的话,只图赚人银钱酒食,也不管人终身大事,竟把芳年美丽说合与衰髦老奴,今日奸情皆你酿就。”遂判秦氏与老汉离婚,与闻人杰结为夫妇。若兰的判词,道出了她对婚姻与性的新的理解,表现出对感情与人性的珍重。她反对无爱的、单纯以生殖为目的夫妻生活,她的观点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中的功利性与专制性,展示出女性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她的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批判,表现出女权主义的萌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第三是对情爱与性爱的大胆追求。明清艳情小说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作品虽然很多,但是女性在作品中往往处于被动的角色,无论是婚姻爱情还是性生活,女性总是处在男权的控制之下。而《载花船》塑造了尹若兰这一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具有自尊自重意识。她以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创建新的人生的胆识,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渴望。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若兰与粲生的相遇与相爱。粲生是高宗朝移书少监于南之子,天生聪颖,敏慧绝伦。乡邑诸儒屡向朝廷荐举,但粲生立意坚贞,不屑身事女主,概辞不就。一人到建康游学,恰巧若兰女扮男装巡行建康。宴请乡绅时,大家又举荐粲生,若兰遂得与粲生相见。粲生面庞俊雅,举止优闲,谈吐不凡。两人叙谈间,情投意和,十分默契。作为宫中女子,若兰受命于女皇,按理应完成王命,带粲生回宫,可若兰却现出了女儿身,向粲生大胆地表露了爱情,终日厮守在建康。武则天见若兰久不回宫,不断下诏催促其返京。若兰却做出了超乎寻常的大胆举动——毅然与粲生私奔,隐匿于西湖,过起了真正的夫妻生活。若兰对粲生说道:“今所不足者非财也,囊有羡余,不妨家于四海,从君为妇,隐处深闺。”若兰看重的不是宫中的地位和财钱,也不是武后的淫威,而是人间的真情。为了得到真正的爱情,她可以置王命于不顾。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已经超越了传统礼教“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伦理道德范畴,切入了人的本性世界,还原了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和本性。这不仅仅是爱情的追求,更是对自我生存权力与生命意义的追求与自重。当他们不幸中了武三思的奸计时,面对武三思的淫威,若兰义正辞严,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作为艳情小说,《载花船》没有像其他艳情小说那样有大段的性爱描写,而是以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取胜。全书一共写了五个故事情节:武则天与若兰谈龟;若兰巡行天下审理老夫少妻案;若兰与粲生相遇并结为夫妻;若兰与粲生被宫中缉探劫持解往京城途中巧遇闻人杰被救;武三思设计欲骗若兰不成而被杀。五个故事环环相扣,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涉及秽情的只有两处,一处是粲生不知若兰为女性,酒醉之后欲和若兰做后庭之戏;一处是粲生与若兰婚礼之后入洞房的一段描写,而且只写了一般过程,没有像其他艳情小说那样着力渲染。书后面有素星道人评说:“以天子而高拱谈龟,奇矣。又以一柔媚女子为中贵,(馈)而使之天之下选龟,不更奇乎?最奇者不为天子选,而自选任(佳)偶,与之偕遁,真匪夷所思。堪为鼓掌。至于纵闻人奸,而闻人即蓄妻奸酬报之,奇情奇想,不一而足。何物文人,幻笔至此。”这段评论道出了《载花船》的独到之处——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乃为文人幻笔。显然,小说在内容的创作上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若兰为武后选龟,并为自己选中了丈夫,是作者的虚构。若兰巧遇闻人杰并被闻人杰救出,以至大团圆的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由此可以说,《载花船》卷三以较强的女权主义和反封建意识奏响了反封建的奏鸣曲,为清代艳情小说增加了进步意义。

[1]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2]陈庆浩,王秋桂.思无邪汇宝(第九册)[M].台北: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

[3]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4]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礼记·礼运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A Masterpiece of Anti-feudalism——on the Vol. Three ofLoadingFlowerBoat

LIU Qi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The Vol. three ofLoadingFlowerBoat, the erotic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 described the story which told us about Wu Zetian sent women’s prisoner-Yin Ruolan to search for the handsome gay men for her in the world. Although there were the description of promiscuous content, it also reflected the distinct consciousness of anti feudalism according to Yin Ruolan hearing the case of May-December Marriage. The court verdict of Ruolan conveyed her new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and sex. It had significance of anti feudal progressive and showed the budding feminist.

LoadingFlowerBoat; anti feudalism; Yin Ruolan; love

2014-10-14

刘 琦(1957-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I206.2

A

2095-7602(2015)01-0117-03

猜你喜欢

秦氏人杰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陈人杰的诗
武则天的遗嘱
泰国建筑设计专辑
秦氏的悲情与野心*——乾隆末年一桩离婚案中的底层妇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位
明清时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谱》为中心
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体系结构性能分析
秦氏支祠研究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