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认知的语用功能浅析

2015-03-2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义学话语语境

王 静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18)

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际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话语现象,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语言学家们忽略。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出现,学者们对语言的研究逐步从静态的语义研究转入动态的语用研究,话语标记语在语言动态研究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出来。目前,话语标记语成为国内外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言学家Sperber&Wilson提出关联理论之后,很多学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逐渐从认知的角度去探索它们在实际交际情景中的动态语用功能。

一、话语标记语

在日常生活中,话语标记语因其使用广泛和功能众多,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学者们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对其展开研究,但是因为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话语标记语”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定义及分类。其曾被称为话语操作语[1]、语用联系语[2]、语用标记语[3]等数十种名称。何自然与冉永平将其统称为“话语标记语”,并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是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从不同层面上帮助构建持续性互动行为的自然语言表达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4]。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的角度进行定义,我们都可以看出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基本上是动态的,是对交际中某些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者结构进行的。如下面例子中的斜体部分:

(1)I think,therefore I exist.

(2)Actually,I don’t like him very much.

(3)Oh,how wonderful.

(4)I love all kinds of music,you know?

从形式上来说,话语标记语包含某些连词,如例(1)中的therefore;某些副词,如例(2)中的actually;某些感叹词,如例(3)中的oh;以及某些短语,如例(4)中的you know。从内容上来说,话语标记语并不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它们在话语中存在与否并不能代表话语的真值条件。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语境相结合,使交际参与者能够理解语言真值条件以外的意义即语境意义,从而从整体上对话语的生成与理解产生作用。因此,它们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是随着承载它们的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动态的而非语言表面所传递的静态的语用功能,因此对会话语标记的研究必须结合交际语境进行。

二、语境

语境对于交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它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语言现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语义学中的语境、语用学中的语境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认知语境。这三个阶段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对语境的依赖和重视程度。

语义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当属Chomsky和Bloomfield。Chomsky将语言和言语的划分绝对化,并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语言的核心部分,即语言的形式部分,而把语言外的其他因素全部排除在外。Bloomfield认识到了意义应该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认为语境应该包括语言形式和非语言语境,但是他的研究只强调理论的客观性,忽略了交际的动态性及人的主观能力性。语义学研究中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语言的研究归根结底是意义研究,而意义的研究必须与语境相结合。

语用学在语义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这表明语用学重视并依赖语境[5]。Levinson在他的《语用学》一书中阐述了语用学与语境的关系,认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被语法化了或蕴含在语言结构中的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6]。

语义学研究的中心在于语言形式,语境因素基本被忽略不计。语言学家对语用学中语境的研究虽然较语义学深入,涉及到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分析,却忽略了作为交际主体的人的认知能力。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语言学家们将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境。Van Dijk认为在语境与语言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中介面,即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层面[7]。认知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语言的认知研究主要指交际双方在语言的产生与理解过程中对预警知识和相关因素的掌控与选择,以语言使用者为核心探讨交际中的语境构建。Sperber&Wilson从认知的角度重新定义语境,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构建体,是听者关于世界的假设集,就是这些假设而不是世界的真实状态影响对话语的理解[8]。

三、英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假设认知的语用功能

由于生活经历及所处的物质环境不同,人们的心理体验及构建也就不同,所以其认知语境也存在差异。为了在交际中使双方能够产生相似的认知体验,形成相似的语境假设,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最好的手段就是使用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不影响真值条件,不构成命题内容,却可以传递说话人的态度、意志等语境因素。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能够使说话者暗示自己的意图,使听话者朝着说话人预想的语境假设去做认知努力。只有听话人所假设的语境与说话人设想的语境相似,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交际才会成功。同样的一句话有没有话语标记语,有什么样的话语标记语,最终形成的语境假设是有很大差异的。如:

A:I don’t like Mary.

B:She is your new teacher.

B1:Well,she is your new teacher.

B2:Oh?She is your new teacher.

B3:It’s a pity,she is your new teacher.

B4:Listen!She is your new teacher.

在A的话语及B回答话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话语标记语,如B1-B4。B回答与B1-B4回答的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B1-B4的回答中,加入了不同的话语标记语。这些话语标记语的加入,会产生不同的语境假设。没有加入任何话语标记语的B只是在陈述“玛丽是A的老师”这个事实。

B1的回答中加入了话语标记语Well。Well作为话语标记语,其用法和功能依据语境而定。在B1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劝诫,在强调“玛丽是A的老师”这个事实的同时,劝诫A克制自己说话时的态度。如果A能够通过话语标记语解读出B1说话时的认知语境假设,就会与B1产生相同的认知体验,从而改变自己的说话态度,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B2的回答中加入了话语标记语Oh。Oh作为话语标记语多表示感叹,有表达说话人惊讶之情的语用功能。但是在B2中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疑问。在任何一种文化当中,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都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当听到A在讲自己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时候,B2在强调“玛丽是A的老师”的同时,用Oh加问号,借助语境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想进一步了解A不喜欢自己老师的原因,期望A作出解答。如果A能够结合语境与话语标记语Oh解读出B2话语中的语境假设,那么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必将对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作出解释。

B3的回答中加入了话语标记语It’s a pity。It’s a pity作为话语标记语,表达的多是说话人的主观意见或者态度、倾向。在得知A讨厌自己的老师玛丽这个事实之后,B3通过增加It’s a pity这个话语标记语对A有个令人讨厌的老师这种痛苦表示同情或者怜悯。A如果能够在B3的回答中解读出这种语境假设,那么必将在情感上与B3产生共鸣,能够使交际更深入。

B4的回答中加入了话语标记语Listen,幷加了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Listen通常作为一个实意动词在使用,但是在B4中它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是只起到了警示作用,警告A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这种语境下,A自然能够推断出B4的语境假设并领会其意图,适时地终止有关自己老师的话题,否则将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日常交际中最常见,却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种语言现象,即话语标记语。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在同一语境环境下可能形成不同的语境假设,展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它们在话语中的使用虽不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也不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却可以为交际者指引话语的理解方向。

[1]Redeker,G.Linguistic Markers of Discourse Structure[J].Linguistics,1991(29):1139 -1172.

[2]van Dijk,T.A.话语分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J].徐赳赳,译.国外语言学,1990(2).

[3]Fraser,Bruce.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931 -952.

[4]何自然,冉永平.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周淑萍.语境研究—传统与创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6]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7]van Dijk,T.A.Discourse and Context: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8]Sperber,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猜你喜欢

语义学话语语境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哈特的语义学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