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0孙振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居民文明社区

孙振尧,崔 燕

(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生态社区建设是缓解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生态社区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团体和个体居民的能动性,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一、生态社区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一)生态社区的基本内涵

1.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社区的认识

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理论,认为人类居住的理想城市应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这一理论被公认为生态社区思想的萌芽,标志着人类开始冷静地思考居住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英国是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伦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冠以“雾都”。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中12000多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此事件使西方发达国家深刻地认识到了对资源环境大肆掠夺和破坏的严重危害。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如何有效解决生态失衡问题。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再仅把社区看作居民聚集地,而是将之看成推动城市生态化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外国专家学者认为生态社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首先,有自己的经济体系,可以为社区内居民提供工作,并进行各种商业活动;其次,有自己的社会控制功能,可以满足居民的情感和物质需要,并能独立监管社区内居民的行为和思想,以保持社区内的稳定;最后,有自己的环境管理办法,打造集景观美化、水资源循环、空气净化、噪音控制、垃圾分类处理于一体的绿色社区。

2.我国对生态社区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社区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很多的城市开始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建设城市,一些新的居住区在生态理念下陆续建设起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各地区进一步增强了对社区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社区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逐渐进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生态社区形成统一的定义,但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对生态社区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态社区一般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生态社区应具备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要为居民的日常活动营造一种气氛和谐、联系自然、有利于人和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

(二)生态社区建设的意义

1.生态社区建设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重要基础

2012年,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是管理科学、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社区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建立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基础之上,是这些文明的最终归宿。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改善民生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与社区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生态社区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实现生态文明的社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生态社区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生态社区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生态社区建设正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优美、社区服务完善、文化教育发达、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生活质量优良的生态社区成为居民理想的居住环境。生态社区可以合理地利用资源,建立低碳节约的生活模式,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符合自然、经济、社会等系统的高度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

4.生态社区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目前,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城镇数量不足。生态社区建设对推进城镇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稳定现有城镇化成果、拉动内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社区建设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证,这也有利于加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城镇化的推进必须与生态社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社区建设处在理论研究和试点实验的初期阶段,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还停留在生态社区内涵探讨、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技术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生态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广州、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市的生态社区试点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设计师刘平等人设计的海南省海口市望海狮城生态小区涉及环境绿化、水资源循环、节约能源系统、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国内生态社区建设的典范。此外,国内的专家学者还研究了广州科学城建设、北京的北潞春小区、上海老城区改造等项目。当然,我国生态社区试点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我国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我国生态社区名称不一,诸如“绿色社区”、“健康社区”、“可持续社区”等。国内的众多学者对生态社区的内涵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有的人简单地认为生态社区建设就是大面积地搞绿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布置人工景观,没有考虑到生态社区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这不仅违背了生态社区建设的初衷,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社区建设并不成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我国进行生态社区建设依据的法律规章主要有《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1994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5年)、《关于在城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的若干意见》(2000年)。这些规章制度是我国进行生态社区建设的法律依据,但指导性不强。

3.生态社区建设中公众的参与和主动意识薄弱

大部分居民对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主动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意识薄弱。国家缺乏相关机制和制度保障,造成居民在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报酬和社会认可,打消了居民参加生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对策选择

(一)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的生态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应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社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评价标准,既考虑到生态社区建设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又考虑到生态社区与所处地区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社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区建设之路。

(二)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首先,理论支持作用。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生态社区的构建进行研究和实践论证,给生态社区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政策引导作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与生态社区建设有关的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持。最后,资金保障作用。政府通过信贷和融资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积极地参与生态社区建设。政府还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兴建生态社区。

(三)进一步发挥居民的能动性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社区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生态社区建设的认识,培养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如用公益广告、树典型模范、文艺汇演等,使居民建立长期有效的生态社区服务意识,久而久之在社区中形成一种以参与生态社区建设为荣的风气,从而达到促进生态社区建设的目的。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李波,苗薇薇.发达国家社区建设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4]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居民文明社区
请文明演绎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石器时代的居民
漫说文明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