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2015-03-20曹世强于金栋吕丽柯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疗程

曹世强 于金栋 张 静 吕丽柯 张 坤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50)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越来越年轻化。颈椎病常见的基本类型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型和交感神经型。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50%~60%。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与神经根支配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病程长,易复发,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大。经中医药治疗,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痊愈或缓解。中医药治疗颈椎病作为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费用低的方法,值得推广。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纠正颈椎的病理解剖状态,消除或缓解症状,阻止或减缓疾病进展,利于创伤恢复及疾病康复,预防复发。但是,各方法在适应证、操作规范、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兹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1.1 毫针针刺 陈建辉[1]以颈三针配合分经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主穴:风池、大椎、颈5穴(第5颈椎横突后结节尖部,约锁骨上窝上3寸处,手阳明经证者取之)、颈6穴(第6颈椎横突后结节尖部,约锁骨上窝上2寸处,手少阳经证者取之)、颈7穴(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尖部,约锁骨上窝上1寸处,手太阳经证者取之)。配穴:手阳明经证者配手五里、手三里、合谷;手少阳经证者配肩井、臑会、外关;手太阳经证者配天宗、小海、后溪。留针 30 min,每 10 min行针 1次,治疗10次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 95.0%。李雪青等[2]应用“双穴探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取穴:双侧天宗穴。针尖向阿是穴、颈部、肩部、内侧背部多方向透刺,最后针尖再退至皮下出针。并与对照组取颈夹脊穴、风池治疗35例对照观察。2组均每日1次,每周休息2 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2组患者疼痛、臂丛牵拉试验或压头试验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穴探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1.2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2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张敬翠[3]应用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主穴取双侧养老,如背部沿脊椎处疼痛者,加双侧后溪、风池;颈部受累椎体压痛者,加阿是穴;头晕加四神聪、百会;头痛加太阳、头临泣。扎针得气后用电针仪续波,每次治疗30 min,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6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1.3 温针疗法

1.3.1 普通温针疗法 吴伟凡等[4]应用普通温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主穴:大椎、列缺、后溪、风池、京骨、昆仑、颈部阿是穴、颈夹脊穴。配穴:颈肩部疼痛明显者加天柱、天宗、风府、肩井;有头痛者加百会、太阳、阳白;上肢及手指麻木明显者加曲池、外关、合谷;恶心呕吐者加天突、内关。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留针时,灸大椎穴及颈夹脊穴压痛点,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1~3个疗程。对照组45例应用牵引治疗,每日1次,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3.2 热敏灸疗法 邱建文等[5]应用电针结合热敏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取穴:风池、肩中俞、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及颈夹脊穴,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接通SDZ-Ⅱ型电子针疗仪,每日 1次,每次20 min。电针结束后施灸。选穴:在头颈肩部及上肢热敏化高发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并标记。先行回旋灸,继以雀啄灸,循经往返灸,再施以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40 min,连续治疗6 d,休息1~2 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并与对照组应用电针结合普通温和灸治疗46例对照观察,每个穴位灸 8~10 mi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和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47%,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73.9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敏灸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1.3.3 药饼灸疗法 张学如等[6]应用针刺结合中药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型30例,并与对照组应用单纯针刺治疗30例对照观察。对照组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风门。手法平补平泻,每次治疗时间3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每个月随访1次。治疗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并大椎穴采用隔药饼灸,药饼成分: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每次治疗时间30 min。疗程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4 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即穴位注射法。根据注射用液不同,可分为西药注射和中药注射。叶赛球等[7]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根据病变颈椎或压痛点,用注射器抽取丹参注射液或弥可保注射液2~4 mL,二药交替使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症可配风池、天柱、大椎、列缺、曲池、外关、合谷等穴。对照组50例应用电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刺激,通电20~30 min,每日治疗1次,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72%,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5 特色针法

1.5.1 腹针疗法 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系统。杨海峰[8]应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腹针取穴:以腹针中天地针(中脘、关元)为主穴;配穴:商曲(双侧)、石关(双侧)、滑肉门(双侧)、上风湿点(患侧)、上风湿外点(患侧);耳鸣、眼花加气旁(双侧);头晕、头痛、心悸加气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留针拔罐取穴:大椎、肩井、肩外俞、天宗、肩髃、阿是穴。每次选2~3个穴位,留罐 5~1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体针治疗,取穴:主穴为风池、大椎、肩井、颈夹脊;配穴为肩三针、大杼、天宗、曲池、外关、后溪、合谷。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随症加减,每次选3~4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隔2~3 d。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1.5.2 巨刺法 巨刺法是病在左取于右,病在右取于左。此种刺法始见于《灵枢·官针》,其云:“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潘宝键[9]应用巨刺法治疗30例,取液门穴,在针刺过程中嘱患者缓慢旋转头颈部及患肢,直至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后,留针30 min。结果:治愈28例,好转2例,治愈率93.0%。

1.5.3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经验治疗方法,应用浮针作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中进行针刺,主要治疗局限性疼痛。刘建萌[10]应用浮针治疗颈椎病200例,并与电针治疗57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即时止痛率、即时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1.5.4 蜂针疗法 王小寅[11]应用蜂针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例,蜂针治疗方法:在确定过敏试验为阴性后,用经常消毒处理的活蜜蜂的尾针刺落枕穴,15~30 min。并对患者的颈肩部进行推拿按摩,配合牵引治疗,时间不超过30 min。对照组25例应用推拿联合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 d,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5.5 腕踝针疗法 成建平[12]应用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主穴:上 4区、上 5区、上6区。留针30 min。疼痛较重时,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至1 h。辅穴:大椎、肩髃、曲池、手三里、后溪。行均匀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 min。对照组29例应用颈夹脊穴针刺为主治疗。取穴:6对颈夹脊穴中任取4对。行均匀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 min。辅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0%,对照组总有效率89.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踝针法和颈夹脊穴针刺法均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且腕踝针操作更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1.6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之目的。孟凡萍等[13]认为针刀能够松解软组织、血管神经的粘连,疏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张秀芬等[14]应用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6例,选取病变颈椎节段的棘间及其双侧关节突关节以及颈肩部阳性反应点1~3点作为针刀进针点进行治疗。3 d后复查,若仍有症状、体征,则需第2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周。对照组108例应用电针治疗,主穴:相应病变颈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养老;配穴: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用低频10~30 Hz,通电30 min,隔日1次,每周 3次,共治疗3周。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单项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1.7 磁极针疗法 王世广[15]以病变夹脊为主穴,随症配合大椎、风池、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用0.30 mm×40 mm消毒磁极针,采用异极法选取不同极性的针具(S极性针和N极性针),沿经穴点极性交叉用针。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 96.77%,对照组显效率 61.54%,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8 针药疗法 贾文智等[16]应用葛根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葛根汤加减药物组成:白芍药30 g,葛根20 g,威灵仙15 g,桂枝10 g,炙甘草6 g,生姜 3片,大枣 3枚,日 1剂,连续服用3周。针刺方法:主穴取颈椎第1侧线排刺为主,配合第3侧线排刺。配穴取患侧局部的阳经穴:肩贞、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对照组40例应用颈复康冲剂1~2袋,每日2次冲服,连服3周;针刺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疏通经络、缓急止痛的功效。

1.9 刺血拔罐法 刺血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臧平[17]应用针刺结合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取穴:主穴取第5~7颈椎华佗夹脊穴、大椎,患侧肢体肩井、养老;风寒痹阻型加风池、风府、外关,劳伤瘀阻型加天柱、膈俞、后溪。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起针后于患者麻木手指,用三棱针点刺,每指放10~15滴血。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放血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除不进行放血外,其余治疗、疗程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8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 微创埋线疗法

微创埋线技术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生物可降解材料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线体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刺激作用代替针刺刺激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治疗技术。通常使用羊肠线作为穴位埋线的埋植材料。冯骅等[18]应用新型埋植材料 PDS-Ⅱ(普迪思)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3例,并与传统羊肠线微创埋线治疗130例及针刺治疗107例对照观察。取穴:取病变颈椎两侧夹脊穴、大杼、风门。头痛、头晕配风池、百会;上肢麻木配曲池、合谷;肩背痛配大椎、肺俞、心俞等。PDS线组用普迪思线埋入穴位。2周后进行第2次治疗,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羊肠线组用羊肠线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及疗程同PDS线组。针刺组针刺以上穴位,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取患者颈椎两侧夹脊穴(第3、5、7 颈椎),左右共 6 穴。左侧3穴为PDS线组,接受PDS-Ⅱ线穴位埋植;右侧3穴为羊肠线组,埋植羊肠线。结果:PDS线组、羊肠线组及针刺组治疗后颈椎不适指数(NDI)、疼痛视觉评分(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DS线组、羊肠线组治疗后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后即刻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治疗1、2周后,羊肠线埋线穴位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PDS线。结论:微创埋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PDS线作为穴位埋线的埋植材料,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羊肠线,是一种优良的埋植材料。

3 综合疗法

3.1 针灸配合刮痧疗法 任义钟[19]应用针灸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针刺风池、阿是穴、合谷等穴,得气后接SDZ-Ⅱ型电子针灸仪,治疗15 min。再用刮痧板,在需治疗部位涂上清水或香油,从上至下顺经而刮,每次10 min。并与单纯应用针灸治疗42例、刮痧治疗42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40%,针灸组总有效率36%,刮痧组总有效率35%,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灸组和刮痧组。

3.2 针灸配合推拿、牵引疗法

杜津丽等[20]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针灸与推拿2种治疗方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而针灸治疗对于主因炎症刺激而引发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为显著,推拿治疗对于神经根直接受压为主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为突出。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应针灸、推拿并重。吴江林等[21]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痛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①旋提推拿手法,每次约15~20 min。②颈痛穴针刺,定位:半握掌,第 4、5掌骨之间,即掌指关节前凹陷处;采用提插针刺手法,针感明显后即可出针,勿留针。取穴原则:左右交叉取穴,即左病取右手颈痛穴,右病取左手颈痛穴。隔日针刺1次。对照组50例予颈椎牵引配合颈围制动治疗。①颈椎牵引,每次牵引20 min。②颈部制动。每次治疗后即刻颈围佩戴4 h。2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次约20 min,疗程均为2周。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有效率84%,对照组有效率74%,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安全,与颈椎牵引配合颈围制动比较,旋提手法配合颈痛穴针刺疗效更显著,可操作性更强。

4 结语

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有着多种手段和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毫针、针刀、电针、水针等,而毫针和电针最为常用。在穴位上,以颈夹脊穴、肩井、肩髃、合谷、列缺、风池、阿是穴等使用频率最高。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督脉受阻、髓血失养所致。治宜疏通经脉,养筋活血。脉络一通,通则不痛。针灸治疗可消炎消肿,使受压的神经、血管得以松解,恢复正常。综合疗法中,颈椎牵引治疗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水肿,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小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已经突出的纤维组织消肿或回缩。上述各种疗法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充分体现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独特优势。虽然针灸治疗颈椎病有诸多优点,但其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文献未涉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②疗效标准多样,缺乏统一;③针灸方法多样,疗效肯定,但因标准不一,疗效难以比较;④有些报道观察病例不分型或分型不明确;⑤选穴与取穴缺乏规范性,故无法对各种针灸疗法进行客观比较和评价;⑥临床研究较多,但机制研究尚显不足,严重阻碍了针灸治疗该病的进一步推广与深化;⑦没有涉及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道;⑧临床报道大多为近期疗效观察,但对于远期疗效及治疗后随访欠缺,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报道;⑨有的文献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存在错误,如等级资料应该用秩和检验时误用了χ2检验。今后我们应对临床上治疗本病有效的腧穴进行筛选,尽量做到规范化。应用生化、免疫学等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其作用规律,分析针灸效应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等影响因素,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针灸在镇痛、抗炎等方面具有优势,借鉴针灸学其他研究领域的一些实验方法、技术及思路,从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水平等方面开展针灸对颈椎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1] 陈建辉.颈三针配合分经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国针灸,2011,31(10):927-928.

[2] 李雪青,马树祥,崔建美,等.“双穴探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38-3239.

[3] 张敬翠.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231-232.

[4] 吴伟凡,刘映文,梁汉彰.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灸疗法的临床比较[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40-41.

[5] 邱建文,焦建凯,麦少云,等.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12):101-102.

[6] 张学如,丁松,王建春,等.针刺结合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10):124-125.

[7] 叶赛球,杨雪芬,邱丽萍,等.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5):74-75.

[8] 杨海峰.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3):3-4.

[9] 潘宝键.巨刺液门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7):542-543.

[10] 刘建萌.浮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31-32.

[11] 王小寅.蜂针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44-45.

[12] 成建平.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5):75-76.

[13] 孟凡萍,胡志俊,钱雪华,等.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425-1427.

[14] 张秀芬,权伍成,彭珊,等.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改变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5):910-912.

[15] 王世广.磁极针与普通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7):407-408.

[16] 贾文智,刘小红,吴定怀.葛根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40例[J].陕西中医,2011,32(4):438-439.

[17] 臧平.针刺结合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3):62-63.

[18] 冯骅,丁敏,蒋亚秋,等.微创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12):59-60.

[19] 任义钟.针灸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针灸,1995,15(1):4-5.

[20] 杜津丽,赵红义.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河南中医,2013,33(1):112-113.

[21] 吴江林,林定坤,陈博来,等.手法配合颈痛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5):107-109.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疗程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