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合理信念的策略探讨

2015-03-20黄秋莲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维策略大学生

黄秋莲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

培养大学生合理信念的策略探讨

黄秋莲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

摘要:研究认为造成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障碍以及遭受挫折打击选择轻生的负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不合理的信念,而合理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文章着重从思维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意义、怎样对不合理信念展开自我辩论和斗争、要重视文理学科的互相渗透以及在教学和考试方式上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四个维度探讨改变大学生不合理信念,培养合理信念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合理信念;思维;策略;大学生

一、大学生负性事件增多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了,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在呵护中长大,其成长环境相对狭窄和封闭,在长辈们宠爱下,养成了“我”就是中心,所有人让“我”的不健康意识。加上中国父母过分地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唯“成绩论”,忽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很多学生除了读书,没有兴趣和爱好,在乎考试成绩的高低,却不在乎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抗压能力薄弱。一旦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较大差距时,无法自我调适,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大学生成了自杀高危群体中的一员,大学校园中各种伤害与被伤害事件成上升趋势。有学者对北京16所高校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在本科生中因心理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9%,因心理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1]。

二、不合理信念是导致负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以及因遭受挫折打击而选择死亡。有人说是因为太多的负性生活事件,诸如:学业、就业压力,情感受挫,经济困难,家庭变故,人际交往障碍等等,笔者认为种种负性事件只是诱因,而导致结果的根本原因是针对负性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负性思维:片面的、静止的、完美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认知或信念,具体表现为消极地对自我以及事物的认知,继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或方式,走入思想认识的误区,直至最后导致悲剧的产生。所以,培养大学生合理的认知和信念,有助于他们采取积极方式去应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认知、信念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认知一词是收集知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决定于认知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心理障碍或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困扰多是由于不合乎逻辑或不合乎理性的认知所致。这些不合乎理性的认知就是“非理性信念”,也就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如果人们能够学会利用理性思考而减少非理性思考,那么大部分情绪或心理困扰就可以解除,就可以消除心理障碍或避免许多恶性的伤害同学或自我伤害事件。事实上,有些人常常根据想象而不是根据事实行事。他们的不正确的信念和非理性的东西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并通过自我暗示及自我重复不断地强化,最后形成了各种功能障碍。

根据埃利斯的认知理论,常见的造成人们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自己的不幸是外因造成的,与自己是否努力无关,任何问题都必须得到合理的解决;某某人绝对是坏人,所以他必须受到严惩;一个人必须出人头地才算有价值;逃避困难和推卸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更容易;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行为起决定作用;自己的力量是弱小的,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厚实的“背景”才行,自己不能控制情绪,要靠别人帮助。和自己接触的人必须喜欢自己、赞美自己。事实上,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合理信念,错误的思维,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喜欢根据主观臆测妄下结论;判断一件事容易以点概面;成功了目中无人,失败了目中无“我”;对他人和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截然相反;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任何一件事要么对要么错,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联系近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负性事件,基本上是面对宿舍矛盾、学业压力、情感挫折、就业压力,产生的不合理性的信念而造成了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从而产生了消极应对方式,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震惊国人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某某宿舍投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培养合格的健康的大学生,不能仅仅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得看他是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是否具有团队精神,而这些都与其是否具备健全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那么,怎样培养大学生合理信念——理性思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去努力。

三、培养大学生合理信念的策略

(一)明白思维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意义

思维方式是人们用以处理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较为固定的文化元认知模式,反映了一种文化背景中人们较难改变的倾向。什么是元认知呢?元认知是指任何关于认知的知识或涉及到评价、监测、控制的认知过程。元认知的自我调节执行功能模型认为心理障碍是由固执的思考方式、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的失败调节以及监控威胁的注意策略造成的。Rodgers、Peng等的研究表明,辩证思维在自我评价和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2]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理平衡满足的感觉,平衡就是和谐,人的内心平衡了,就不会抑郁和焦虑了。杨中芳认为中庸思维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心理健康的教育领域,这是因为人们在达到“中”的自我和谐及人际和谐状态时,应为个人内心最宁静、最舒适的时候,因而也是心理健康状态最良好的情况[3]。

(二)对不合理信念展开自我辩论和斗争,寻求平衡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控制、改变世界,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更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消极应对只会使问题更糟,结束生命更是放弃解决问题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跟不合理信念辩论、斗争,不合理信念就是负性思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得好:负性思维比负性思维内容更能降低自我价值感。因为负性思维总是从消极的、不利的一面去看问题。怎么跟负性思维辩论作斗争呢?首先我们要正视负性思维内容,把它罗列出来,即列出烦恼源:自己、他人、事情、环境,然后学会凡事想开点:即全面地看问题(比如某人或某事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相对地看问题(比如某人或某事不好中有好的成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某事现在不好将来可能好),就是学会代偿——我很丑,但我很善良;学会接纳——钱包被扒了,还好身体没被伤害;学会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巧妙地换个视角,便会豁然开朗,转忧为喜。转换一个思维方式,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有趣。比如:这个星期三,很不幸,我的手机被人“顺手牵羊”走了,可是我对此事却不愤怒,因为我上课再也不会总想盯着QQ、微信了,再也不用担心流量费严重超标了,再也无需胡思乱想给哪个妹纸发短信、打电话、“联络感情”了……而所有的种种这些麻烦事儿,在手机没了后,我却可以无忧了。我就能用更多的时间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类似的的“不幸”事举不胜举,转换思维,变负性思维为积极思维,在生活中我们才不会被一件又一件看来是负性的事件所左右,内心才能达到一种和谐、平衡,这也符合中国古代的太极哲学,阴阳平衡。眼前将一片阳光明媚

(三)重视文理学科的互相渗透,健全合理的思维方式

我国的教育制度,在学生高中二年级就实行文理分科了,于是大学生先天的就出现文理偏科,思维偏向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理工科学生只需具备逻辑思维,不需要非逻辑思维;文科学生只要非逻辑思维,不需要逻辑思维,这是愚蠢的偏见。科学研究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不是只有作家才需要想象,科学本身就来自于异想天开。我们的大学课程在设置上很功利,很不科学,缺乏远见,往往将来干什么学什么,殊不知所有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及开发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各个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对人的思维开发和影响又存在缺陷和局限性。我国的中学和大学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而忽视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表现为重理科轻文科。事实上,各种思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人们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创新创造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发现相对论理论的爱因斯坦,算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了,研究表明,他的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特别发达,他常说他的很多研究是基于形象思维的。

国外许多优秀大学早就明白这一道理,所以,它们在课程设置上,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心都健全的人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例如,哈佛大学医科学生,必须修读文学名著、西方思想和组织机构以及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一门课程。这些课程必须在大学前两年修完,以便获得广博的学识;到了三四年级,学生除了研习专门学科外,仍需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分别选修一门全年课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哈佛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人”。主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逻辑起点和理想目标。自1991年以来,哈佛大学在校长鲁登斯坦博士的领导下,倡导为下个世纪培养“新人”。所谓的“新人”就是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的人。也就是说哈佛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精于学术,还需要浪漫;不仅有真学问,还要有真性情,他们把学士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理解为一种课程,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终生的追求。他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富有朝气,而且能够满足学生闲暇的需求,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4]与之比较,国内的理工科专业除了英语和政治两门课程,基本都淡化或忽视人文学科的学习,学校不排这些课程,笔者所在的是医药卫生类院校就是这样,据我所知,全国几乎一样。反过来,文科类专业,不开自然科学类课程。这很不利于“全人”和“新人”的培养,也不利于塑造幸福的、快乐的健康的人。因此,为了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我国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打破文理科绝对分开的错误做法,学习哈佛大学,让学生广泛涉猎和汲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向学生渗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健康的“全人”。

(四)从教学和考试方式上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

在教学和考试方式上培养学生合理信念和积极思维,也是可为和有意义的。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即学生大多是被动式的、封闭式的、依赖性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精力就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大量反复地做题应付考试。而大学应该要求学生具有自觉的、独立的、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很多大学一年级学生不适应,甚至出现高考成绩不错,大一却补考的情况。大学教学不能再是满堂灌的知识传输,在当今网络咨询无比发达的时代,任何知识都可以上网查询,所以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尤其显得重要:面对丰富杂乱的信息,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如何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如何对人云亦云现象不简单盲从;如何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等等。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和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不仅科研能力受阻,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也束手无策,更谈不上科研创新。笔者听过很多课,发现很多教师仍然只是传输知识,不是将精力放在激发学生思考,探讨事因和探究解决方式的多样性上,满足于一种思路、一种方案、一种模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点:传授知识轻松简单;探讨式教学备课量大,不好控制;万一学生问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了,丢面子。所以,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哲学思维,哲理导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复杂性曲折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坚定信心而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找战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哪怕结果失败,它也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另外,学生都在乎考试,当前各高校又大多扩招,学生数多,为了客观、好改,现在很多老师出的卷子是大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笔者认为,这些类型的考题大多考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把学生的思维方式禁锢了,无法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提出新观点的开放式思维。所以,考什么,怎么考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形式怎么变,宗旨只有一个:多出开放性的,探讨性的题目,加强对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人生路上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时,思维不会进“死胡同”,不至于就认定“自古华山一条路”,会以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接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晖,李桦.大学生现代思维方式培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3-167.

[2]Spencer·Rodgers J,Peng K,Wang L,etc.Dialectical Self-Esteem and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4(11): 1416-1432.

[3]王登峰,侯玉波.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4]张大庆,陈琦.中国医学人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9-210.

(责任编辑:华伟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11-0051-04

收稿日期:2015-05-14

作者简介:黄秋莲(1964-),女,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A Brief Discussion on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Rational Beliefs

HUANG Qiulian

(Fujian Health College,Fuzhou,Fujian 35010)

Abstract: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reason why many negative incidents often happen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y suffer from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setbacks and some even choose to commit suicide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often have all sorts of irrational beliefs.Henc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ational beliefs can have variou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the health of an individual.In the paper,4 aspects have been analyzed respectively to gain some insights into the approaches to and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college students'irrational beliefs and helping them build up rational ones:the meaning of mode of thinking to an individual's happiness,how to start a self debate and fight the irrational belief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and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for cutivaing open-minded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rational beliefs;thinking;strategies;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欢

思维策略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之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