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身份下少数民族美术现代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5-03-20邹满星
邹满星
(西安文理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引言
在民族先民的智慧创造下,少数民族形成了雕塑、建筑、绘画、民间工艺、服饰等多样化的美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时至今日,极富民族风情的云南版画、藏族唐卡、苗族服饰等民族美术形式仍然受到民族学、艺术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高度关注。少数民族传统美术是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文化形式一样,独有的民族文化身份是民族美术永恒的烙印。随着各民族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快速推进,民族美术的现代转型也不可避免。艺术与时代同步顺理成章,但是民族美术在民族文化身份下,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少数民族美术的现代发展另有其他内涵。这里对于民族文化身份的强调并不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保守主义,而是在此语境下框定少数民族美术的发展方向。民族文化身份意味着民族性是少数民族美术独有的特质,在此基础上少数民族美术的发展必须要与其民族文化身份相吻合。因此,在确立民族文化身份前提下,少数民族美术的现代发展主要指代两个意思:一是对民族传统美术的批判性继承,二是对民族美术内容思想现实性的开拓。
一、继承民族传统美术特质
艺术的现代发展是在历史基础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首先是以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为前提,民族文化身份下少数民族美术的现代发展也不例外。由于艺术形式的时代性和功能性等特征,民族美术中还蕴含着部分与现实社会不合时宜的元素或者和民族美术内核并无太大影响力的要素,如民族美术中的题材选用,以及民族美术因实用功能而产生的外在需求等,因此对于民族传统美术的传承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艺术形式的产生具有相应的物质文化基础,不同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文化心理下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少数民族在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民族风俗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少数民族美术自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对于少数民族美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知。首先是美术形式。美术形式是美术的具体表现,没有形式表现,美术思想就无以表达。少数民族美术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种美术形式都是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不同民族美术形式具有不同的技巧和风格,各种各样的民族美术形式才得以和其他美术区别开来。毕加索就是在非洲原始艺术和日本浮世绘中发现了不同于欧洲传统的美术形式,从而创造了全新的画面空间和造型手法。其次是美术思想。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观念,同时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在民族审美观念支配下,各少数民族美术形式中都蕴含着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表达了不同的民族气质和性格。最后是美术形式的功能。少数民族美术的产生主要是因其实用功能而形成,实用性才使得民族美术形式得以代代传承发展。因民族美术的实用功能,随着少数民族民众生活场景中对民族美术的应用才产生了更多的美术之外的要素。由于民族美术的地域性局限,与少数民族美术相关的形式要素并非都是值得借鉴或者传承的要素,民族文化身份下少数民族美术的现代发展首先应该是对民族美术形式特质上的批判性继承。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少数民族美术由形式、思想和功能三个层次所构成,形式上的特色使得民族美术自成一格,是其成为独立的民族艺术形式的前提,因此民族美术的形式表现自然是其特质的一部分,另外从本质上来看,美术实际是民众思想的美术表达,因此少数民族美术是用美术语言表达少数民族的思想意识,由于思想内容的差异,才使得民族美术具有自己的生命,因此思想自然也是民族美术不可或缺的特质。而就民族美术的功能而言,由于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在民族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因此民族美术的实用功能在民族历史发展中被一再强调,而从现代发展来讲,在社会发展下,民族社会对于民族美术的实用功能需求正在淡化,因此对于民族美术的批判性继承,主要是指民族美术实用功能衍生出来的相关要素的选择性继承。[1]
二、表现民族现代场景
艺术反映现实,通过艺术家对现实的敏锐观察,现实场景中隐藏的不易察觉的场景可以用艺术的手段重新放大于民众的视野中,在艺术作品的感染下,民众可以对艺术中所表现的现实和自己的切身体验进行对比,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在艺术作品的他者视野下,民众可以对现实有更好的理解或认知,加深民众对现实的体会和感悟。相较于音乐艺术形式的无形语言,美术对于现实的呈现更加直观,更容易产生视觉上的震撼效果,因此借助美术语言来重构场景是现实中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民族美术的民族文化身份意味着其对民族现代场景的描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少数民族美术形式多样,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建筑等美术形式,对于现实都有很好的表现效果。以藏族绘画为例,由于佛教在藏族生活中的重要影响,藏族人的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合二为一,因此藏族唐卡中所表现的无一不是佛教内容,并以此内容来导引藏族民众的现实生活。另外,虽然云南版画相对抽象,但是反映民族传统服饰、西南民族生活场景随处可见,一幅幅云南版画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多姿多彩和民族风情。在传统场景下,民族美术中展现的是传统的民族场景,并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传统需要怀念,民族美术的现代发展更要体现民族的现代变化,才能与时代发展合拍。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经济等各种政策构想在民族地区的相继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民族民众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都与原来有所改变。游牧民族开始定居,狩猎民族地区建立了自然生态保护区,交通不便的偏僻民族地区修建了各种通行设施,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多数少数民族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上层建筑反映物质基础,民族地区的现实发展需要在美术作品中有所体现,少数民族美术不能永远沉浸在对过去场景的怀念中,现实场景同样需要表现。艺术对于生活的反映并不是直观的现实写真,而是对现实的重构,在其对现实的重构中,民众才能对现实生活有更加深刻、细腻或者广泛意义上的思考。对于民族民众而言,现实的巨大变化并不是直观地呈现在个体眼前,而是一个逐渐发展局部呈现的过程,不同民族地区的改观各有不同。同时因民族民众对于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因此民族民众对于民族现实的变化有感受但很难产生真切的认知,需要通过民族艺术形式来加强其对现实的理解。另外从民族宣传来说,借助一定的平台,民族美术作品才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外部大众。因此民族美术作品对于少数民族形象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如果各种美术作品中的民族形象拘泥于少数民族过去场景的描摹,很容易使外部民众对民族现状产生误解,不利于少数民族新形象的树立。
三、探究现代民族民众的精神维度
思想性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成功的美术作品中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内涵,对于思想文化的思辨、展示和探讨是美术作品思想性形成的来源。民族思想的探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如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美术语言等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民众思想。相对于文学语言曲径幽深地对思想意识的探索,以及音乐语言对思想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美术语言对于思想意识的表达有着不同的特点。由于美术本身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变换带来视觉方面的感受,因此美术语言对于思想意识的展示更加含蓄内敛,同时也使美术语言给予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相比之下,美术语言具有更强的思想表达张力,因此美术在思想意识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3]物质决定意识,在少数民族物质基础发生巨大变化的基础上,包括民族民众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观念等在内的少数民族民众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从宗教信仰来看,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或者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由于多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民族民众对于自然依赖度很高,加上民族本身的文化素质制约,各种自然崇拜由此而来,比如在滇西南佤族、拉祜族地区,至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始信仰的文化内容,尤其是建筑装饰、偶像造型、服装装饰,仍然是民族传统的原始形式。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少数民族和外界的交流增加,以及民族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民族民众对于自然现象有了更多了解,源自于敬畏心理而产生的信仰也在现代发展中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影响力,而在历史的发展中,民族信仰已经成为民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在民族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凝聚力作用。民族信仰的坍塌自然会带来民族民众精神追求的迷茫。从伦理观念来看,在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影响下,少数民族大都具有自己的伦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乡规民约,民族原有的伦理观念是在少数民族较为封闭、较为原始的传统生活场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现代法治思想及其他外来文化制度的影响,少数民族原有的伦理观念意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转变的少数民族民众因此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取舍之难。从民族观念上来看,由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所限,多数民族地区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系统,民族意识明显,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更多少数民族民众的走出,以及外来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冲击,少数民族民众对于民族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强烈的民族自尊伴随着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少数民族民众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心路历程变化决定了民族未来的走向,对于少数民族社会的促进不仅是民族社会物质方面的变化,民族民众精神世界的关注同样不可忽视。作为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文化身份是民族美术无法改变的事实,民族美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探究民族民众精神世界的变化,关注民族民众的精神维度,只有这样,民族艺术才能实现其为民族服务的最终目的。
四、发掘民族现代发展之美
虽然现实社会丰富多彩,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再美好的事物也会逐渐凋零消失,为了使这种时代的美感永存,就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发现、展现和演绎。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着力表现下,现实的精彩最终通过艺术家的手,成为晶莹剔透的琥珀,永远定格在艺术作品中。在各种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体味到当时的社会情感,过去现实和未来在艺术世界中保持延续,并得到永恒。[4]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少数民族传统美术在现代的转型依然不能脱离这个特色本性,发掘、展现和演绎民族现代发展之美是少数民族美术现代发展的重要任务。多数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建筑、饮食、歌舞等艺术文化,因此民族风情往往是美术家所关注的美的焦点,在各种艺术作品中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对民族特色服饰、生产生活方式的着力表现。民族风情以及民族传统场景中的美是毫无疑问的,这种多彩风情可以为美术创作者提供丰富的视觉表现元素,并使受众得到新鲜的精神感受,因此得到更多的关注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审美不能定格在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方向。[5]少数民族民众生活是开阔鲜活的,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民族美术需要对现实社会中的美进行发掘。艺术的创作并不限定于采集一些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表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现代社会发展给予少数民族极好的发展机遇,少数民族得以蓬勃发展,民族民众的生活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少数民族潜藏的旺盛的生命发展力表现在各个方面,因此在时代发展中少数民族所展现出来的美同样无处不在,现代发展之美和传统之美并存是现代民族美的主要特征。作为民族审美的主要表现方式,民族文化身份意味着少数民族美术有义务有责任对民族生活中的各种美进行发掘和展现,通过艺术化的手法使民族民众感悟到这种美的所在,体悟生活,并在这种美的欣赏中,促进思想升华。而对于外部受众来说,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民族发展之美有助于其从新的角度重新认知少数民族,改变其对民族原有的刻板印象,从而使少数民族在公众视野中形成新的气象。
结束语
艺术发展与时代同步,在民族社会的现代发展中,少数民族美术也在向现代转型,在新时代中进行创新,而对于民族美术而言,民族文化身份是其不变的语境,其在新时代的创新转型同样要基于民族文化身份这个原点来展开。在此前提下,继承民族传统、表现民族现代场景、探究民族现代精神维度、发掘民族现代之美便毫无疑问成为少数民族美术现代发展的真正内蕴。
[1]刘 劲,田景竹.关于在职业教育中传承发展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思考和建议[J].贵州民族研究.2014,(9).
[2]张铁山,赵永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
[3]李绵璐.读民族民间美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9).
[4]董志强.消解与重构:艺术作品的本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
[5]蒋晓昀.美术视角下的贵州苗族银饰安顺屯堡汉族银饰比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