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3-20周巧云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周巧云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这个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渠道,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搬到互联网这个平台上来,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利用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特征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感、职业精神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从而将大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发展中靠得住的有用人才。

一、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热点。受互联网发展的深刻影响,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想也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育应该重视研究网络社交群体的认同感,进而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从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网络丰富了宣传内容,改进了宣传效果

海量储存的信息和云储存的出现让信息的无限开放变得更加便利。各种历史资料、文献数据、法律法规、中外事实,只要能够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参考资料都可以借用,这使大学生教育的内容极大丰富,教育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些信息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扩展了老师们的思路,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方式。互联网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难度。目前,不同的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差别很大,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无限制复制的特点,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同起点、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名校的教育资源可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下载让学生享用,同步在线课堂教学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避免了教师团队的扩大带来的费用的增长,大大缓解了教师资源的紧缺局面。网络的感染性极具拓展性,不少大学生愿意参与网络课堂学习和查阅资料,希望通过网络的论坛来自由讨论,这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网络改变了原有教学模式中的单调乏味的特性,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大事小情、音乐视频、电影图像等多方式来学习,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充满趣味性。这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也符合教育心理学中多种感官同时启动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原理。借鉴网络的虚拟模拟特征,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实现政治教育虚拟化与现实结合,让学生能强烈地感知到自己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履行的社会义务。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其潜在学习动力。

(二)网络的即时通讯特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时代特征的鲜明性是互联网教育的及时性的重要保证,课程中,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时事热点内容时时刻刻都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可以及时获取这些信息。网络空间的无限制性改变了人与人交往的地域性,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网络能把远在国外和近在咫尺的人联系起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福利。互联网所采用的是屏幕式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减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没有了面对面交流的顾虑和担心,降低了面对面争论的可能性。平等的交流和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平时紧密联系学生,抓住时机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所以,收集信息的速度要快,要先于学生收集信息的速度,在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带着学生走,让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产生粘性和信任感,并及时抓取代表性事件进行重点宣传和教育。通过网络,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逐渐浓厚起来,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常态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的变形严重威胁着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各种恶意扭曲我国政治形象的言论不断通过网络渠道流到大学生当中。敌对势力把网络贴吧、论坛、QQ和微信等作为颠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宣传渠道,故意放大国内事件的恶性效果,引发社会群体的不满;联合外围国家对中国的政治观点进行故意诋毁,制造谣言,帮助国内不法分子兴风作浪。对于这些政治行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足够重视。个别大学生甚至充当国外不法分子的间谍,直到国安人员上门缉捕才将大学生从违法犯罪的深渊中拉回来。互联网背景的复杂性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低,对国家的情感薄,对社会的仇恨多,对学校的感恩少。当代大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挑战着他们的民族意识。这有利于他们走出去,却不利于他们走回来,因为民族认同感的缺失很容易使他们做出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大学生无政府主义意识的崛起使得有的学生不明事理,对党和政府进行直接攻击。敌对势力借助对小事情的无限放大和炒作来影响政府的行为,扰乱国家的治理,从内部对我国进行瓦解。

(二)价值观偏移,传统文化受损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遭到了外来文化的攻击,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成了外来文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瓦解和遗忘的威胁。

国家行为的信息扩散和对本国无政府主义的大肆宣传,不仅在国家交往中产生了隔阂,同时也对别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再有明显的核心价值内在驱动。他们对市场经济产生了质疑,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了怀疑,对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畏难情绪。大学生由于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再具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天下的情怀,缺乏青年人应该具备的理想信念和担当,一味地追求财富和虚荣,最终将会导致奢靡之风盛行开来,这样的青年终将走向不归之路。

另外,国外网站选择大学生作为网络色情文化的传播对象,这种垃圾信息严重消磨了国内青年的意志力,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埋下了定时炸弹。不少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环境的变化也使大学生道德意识薄弱,在实际生活中,忽略了制度的监督,如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学术造假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数字化校园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校园数字化的建设水平比较低,部分高校的数字化建设仅仅限于在局部教学楼连接互联网。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条件,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练兵场。改革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建立一个多功能的学习交流平台,供学生交流和共享信息资源。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平台的管理和建设上来。学校应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二)加强网络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对于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有关键作用。网络时代,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网络交流的特点就是平等性,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在互联网上的心态和动态,并及时通过网络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化解风险,在给学生以指导的同时,又不对学生管理得过于死板和严格。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互联网建设人员,防止因互联网因素影响师生沟通的问题的产生。同时对学校专业网络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三)强化互联网管理和监督

首先对互联网领域中的非法活动进行集中梳理和分析,对严重危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和活动加以打击。运用网络管理的地位占领互联网宣传的高地,教育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应该遵守国际法律法规。技术的发展给互联网的管理带来了希望,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互联网技术领域内的违法犯罪及时公开发布,从隐性的角度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及时对不良信息和非法言论予以筛选和清除。同时要普及法律常识,让法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守门立柱。

[1]杨学斌.网络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07,(9):72.

[2]冯春芳.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新视角[J].江淮论坛,2014,(6):153.

[3]王慧.我国“211工程”百所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5):79.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