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现状与改革探究
2015-03-20史艳芳
史艳芳
当前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现状与改革探究
史艳芳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考核存在着理论考试工具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特点。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配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整体改革,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考核方式上转变考核观念,建立人性化的思政课评价标准,逐步创新多元考核模式,建立考试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多做探索。
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实践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积极推动思政课考试改革,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教学现有考试模式弊端分析
目前,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形势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方式工具化。思政课的成功与否应从三个方面来检验:(1)对理论的掌握程度,是否“真”的掌握了思政课所教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就理论掌握层面而言);(2)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就能力层面而言);(3)在人的精神素养和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提升(就精神层面而言)。从这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看,在第一层面上的考核比较适宜采用卷面形式考核,而第二三层面的考核不宜采用卷面考核形式。从长远的角度讲,这两个层面正好是整个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主要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这一手段显然是不适合思政课教育的目的的。
二是实践教学形式化。目前高校按照“05方案”,思政课四门主体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课程,以此来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并推动理论课不断总结和创新。我们知道,理论联系实际问题需要一个相对长的周期来让学生体验、反思和总结。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一是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实践的时间短,而且四门课程之间还有重复。二是教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少。对于学生而言,为了完成众多的实践教学任务,做不到每一个活动都全身心投入;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所带班级多为大班(120人左右),所带的班级也较多(一学期至少两个大班,多则4、5个教学大班)。对于一些社会调查类的活动,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只能是形式化的完成。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单调。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多采取的是学生的暑期社会调查和在校期间教师组织下的公益活动等,学生对活动做调查报告或活动总结,对社会接触的面很有限,不能真正的“实践”理论。
二、思政课考核模式多元化改革的路径思考
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上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及时改变思政课考核方式,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考核观念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除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政课更要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人格情操,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理念,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发挥其思想教育价值;二是能力素质的培养。考核方式要着力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是被动的知识授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选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知识和信息,可以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选择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可以依据自己的基础确定学习速度和进度。
确立过程性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是基于充分尊重个性差异的事实的。首先,学生的兴趣、性格和思维方式不同,在学习过程体现的能力和倾向性不同,那么思政课的考核就不能用一张统一的试卷来反映这些差异。所以考核方式要着意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立场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有表达思想的空间。
其次,考试评分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掘与肯定。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大学生们在系统的学习过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理论等理论后,更重要的是要有关照现实的能力,面对社会现实问题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创新考试模式
从考试的方式讲,教师和学生互动式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条件提前向学生公布考核的题库、题型、评分标准,利用网络提前建立题库,允许学生上传题目,老师考核后合格的题目可以入选考试题库;考试成绩的构成也要力求多元化,平时成绩、网上学习和多媒体个性化自主学习记录成绩在最终考核中要占一般比例,以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少数学生可以自愿选题作论文。除了考试的方式外,老师可以接收学生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课程并取得成绩。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免于期末考试。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就是接受研究训练的过程。
从考试的内容上讲,应改变当前考试中过多侧重知识记忆的现状,加大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部分。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知识记忆基础之上提升个人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要关切学生的现实问题,关乎他们对未来的判断和行为,而不是为记忆而考试。
(三)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重新定位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与其说是知识教授,不如说是价值观传播和培育。价值观的培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参与者的价值体验、感受和情感认同非常重要。而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一种情境性环境,在一定的情境中,比如社会考察、志愿服务、参观访问、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等,会强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加深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体验和情感认同,所以,实践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更应注重过程性,而不能流于形式。
二是实践形式要多样化。要考虑学生习惯接受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政课老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参与选主题、做策划,通过课堂演讲、讨论、辩论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将学生演讲稿和诗歌朗诵稿汇编成册发放,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鉴于思政课内容直接关涉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政老师和学生代表要亲自到红色圣地、爱国教育基础参观考察,深入调查研究,回来写报道、体会,将照片、视频放到思政课网站和课堂、教室广泛宣传、与其他学生分享。通过以上的体验式教育,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能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实践课要统筹安排。学校要统一安排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年级进行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一般来说,一年级可以更多地组织公益类活动和校内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活动,方便学生适应新环境,也在新环境里向高年级的同学观摩学习。而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工厂等活动。当然,这里需要把学工部门、团委为学生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开来。
(四)构建网络考试平台
调查显示,思政课仅部分课程如形势与政策有部分高校采取课堂教学、讲座和网络课堂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考核,但师生网络互动少,效果不明显,这显然跟我们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有关。进行思政课综合考试模式改革,思政课每门课程都要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课堂,难点、热点问题可以线上讨论,师生互动。同时积累网上资源,提高学生上网络课堂的频率。
可以尝试实行机考模式,不仅节约了印刷试卷的纸张资源,减少了监考费用,还减少了教师期末繁重的改卷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上传网络试卷或网络考试视频来进行考试,这需要高校在网络平台上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但相信这样的投入会取得后期持久的效果,值得尝试。
总体来说,把思政课考核过程看成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式的母系统,从而做到终极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统一,是当前改革的趋势。具体而言,考核体系由到课率、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期末考试组成一个有效评价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缺环对学生的总成绩都会造成影响,这是独特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一方式做到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体现了考核主体多元性的统一、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本文为包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BSJG14Z002)部分成果;包头师范学院课题“概论课6+4考试模式多元化创新研究”课题(编号BSJG13Y019)部分成果
[1]孙丽淼.单元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尝试[J].教学与管理,2004(10).
[2]王儒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8(4).
[3]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0
A
1671-6531(2015)15-0077-02
史艳芳/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内蒙古包头01403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读博士(北京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