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对Maton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

2015-03-20朱永生

外语与翻译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码知者习性

朱永生

复旦大学

论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对Maton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

朱永生

复旦大学

澳大利亚社会学家Karl Maton为了解决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只关心知识获取而不关心知识本身,以及现有的知识理论未能触及知识结构的深层指导原则等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创建了“合法化语码理论”。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社会学家 Basil Bernstein的语码理论和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家J.R.Martin的“权力三项”(power trio)分析方法与法国社会学大师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本文将论述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场域、习性和资本等重要学术思想对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

Bourdieu,Maton,文化再生产理论,合法化语码理论,场域,习性,资本

1.引言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社会学家Karl Maton(2000a,2000b,2003,2004,2007,2011,2013,2014)发现,教育领域在知识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理论方面,现有的知识理论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既没有触及知识结构的深层指导原则,也没有认识到知者(knower)这个因素对于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在实践方面,受到高度重视的只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被忽视的则是知识本身作为社会教育实践基础的重要性。其原因在于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主观主义倾向,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关注的是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则把注意力集中于权力关系对学习过程的决定作用,因此教育学只关心知识获取(knowing)而不关心知识(knowledge),看不到自己的研究对象应该是Popper(1979,1994)所说的“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ledge),而把注意力放到个人或群体的主观心理过程上。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Maton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创建了“合法化语码理论”(Legitimation Code Theory,下面简称LCT)这一新的社会教育理论。

Maton本人多次承认,LCT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社会学家 Basil Bernstein的语码理论(Code Theory)和知识结构理论(Knowledge Structure Theory),系统功能语言学家J.R.Martin的“权力三项”(power trio)分析方法与法国社会学大师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Cultural Reproduction Theory)。本文作者已另文论述了前两个理论对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本文将论述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场域(field)、习性(habitus)和资本(capital)等重要学术思想对Maton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

2.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及相关概念

2.1 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再生产”思想最初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此后发展出多种理论,如经济关系再生产理论和国家权力再生产理论等,其中与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再生产理论。Bourdieu最早提出这一理论,并成为此类理论的主要代表。如今该理论已成为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文化再生产包含三个重要概念:文化资本、习性和符号暴力(Bourdieu and Passeron 1990)。

文化资本是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并列的资本形态,指借助传播式教育、家庭式教育和制度化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实践来传递的文化物品。其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一是具体的形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教育和修养;二是客观的形态,即图片、书籍、词典、工具和机器等文化商品;三是体制的形态,即得到官方承认和保障的学术资格。

习性指的是一套内化了的能力和结构化了的需要,一套感知方式、思考、欣赏和行为方式,或者说是作为一种艺术存在于性情倾向系统中的生成能力。习性的养成虽然与个人性情的变化直接相关,但与社会结构的影响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

符号暴力指的是由语言、文化、思想和观念所构成的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的“看不见的、沉默的暴力”,在实施过程中由暴力对象以他者的自我异化方式进行,被统治者协助统治者统治自己。Bourdieu & Passeron(1990)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文化结构、教育结构都是被结构化了的资产阶级意志的产物,都具有专制性。他关注教育体系中的符号暴力,力图解释统治阶级的文化资本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复制其专有的特权,对陈旧的社会秩序进行“再生产”并使之合法化。他发现,学校教育所传递的文化是统治阶级的文化,所使用的语言模式是统治阶级习惯的话语,因此统治阶级子女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有助于他们占据教育场域的优势地位。符号暴力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的,超过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人的禁锢。

2.2 场域

Bourdieu(1993) 以场域和社会空间这两个概念取代了“社会”这个空洞的概念,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无缝的整体,而是由若干个相对自主的空间形成的组合体。每个空间形成一个场域。每个场域规定自己的价值观并拥有自己的调节原则,而这些原则确定了每个社会空间的范围,社会活动参与者在各自的空间里根据所占据的位置彼此竞争,以改变或维持社会空间的边界和形态,从而在社会的等级关系中获得并保持支配性的地位。

场域有两个特征。第一,它是由各种客观力量组成的系统,对所有进入其中的人和物都施加强大的引力;第二,它是一个充满冲突和竞争的空间,参与者如同战场上的士兵彼此争夺,霸占各种资源。在此过程中,一旦改变资源的分布及其相对权重,场域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

2.3 习性

Bourdieu早年研究法国贝恩亚农村社会时,就意识到社会变迁与个体性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此前的各种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理论及分析模式要么侧重客观的社会结构,要么倾向主体性,无法彻底解释这种联系。Bourdieu & Passeron(1990)发现,存在主义夸大了主体的主观选择能力,对制约性的、现存的社会客观结构置若罔闻,而Claude Lévi-Strauss等人的结构主义理论将一切社会和文化都看作结构性的制度和规则的总和,个体行动者只不过是结构的承担者和被动执行者而已,忽视了主观再现的能动性。这种超越历史的、恒定的共时结构理论难以解释精神结构对规则的主观内化,也无法说明实践活动的生成性。Bourdieu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个体和社会、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身体和精神的对立以及理论建构和经验研究的日益脱节都是人为、虚幻的设定,难以揭示社会世界的真实逻辑,有必要从实践的角度消解在社会学和哲学研究传统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其具体做法是对客观社会结构如何转化为主观心理经历进行论述,发现客观社会结构被吸收到个人的认知习惯和肉体结构之中而且个人行为的主观结构能适应客观结构以及社会领域的迫切需要时,人们就会出现某种信念上的联系,从而进入信念一致的状态。人们一旦进入这样的状态便会认为现有的社会结构是自然的、理所当然的、符合常理的,从而维护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这种状态的产生与维持对社会支配者是有利的。

习性包含两方面内容:1)社会空间的主导规则经过内化和具体化而形成的性情系统,具体表现为观念、思想和行动;2)具备生成具体实践行为功能的生成性结构。这就是说,个人习性的形成受到个人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可被看作是“被建构的结构(structured structure)”,同时又对现存的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因此又可被视为“建构中的结构(structuring structure)” 。

习性与场域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场域不是一个由若干个“空洞位置”构成的死的社会结构,而是一个活的游戏空间,由那些相信这个空间并积极追求该空间能提供各种奖励的参与者们所组成。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允许参与者即兴发挥个性的社会结构,就不可能有完整的习性理论。换言之,场域的存在有赖于社会成员拥有相关场域所必需的习性并使该场域的存在富有意义。与此同时,通过投身某个场域,社会成员将场域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吸收为习性的一部分。

2.4 资本

Bourdieu(1997)所说的资本包含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和象征资本(symbolic capital)。LCT所说的资本主要指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最早被视为资本,始于社会学之父Auguste Comte。他在《社会政体体制》一书第二章中指出,当人类的产出高于消费时,一部分资本得到积累,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转换为耐用性资本。他继承了人类学宽泛的“文化”概念,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相互交融,这就是文化资本观念的最初萌芽。后来,Bourdieu在探讨教育再生产、文化消费、趣味和社会等级的多篇论文和著作中推出了“文化资本”这个概念。Webb等人(2002)把它定义为“一种属于文化正统的趣味、消费方式、社会属性、技能和判断的价值形式,如教育场域中的一种构成文化资本的学术资历。”按照我们的理解,文化资本指的是知识的类型、技能、教育、任何一种有助于个人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优势等。

文化资本包括三个亚类:内含的、具体的和制度的。内含文化资本指的是内含于个人的文化资本。具体文化资本指的是如科学制置或艺术作品等物品。这些文化产品可以作为经济资本被转卖,或者“象征性”地作为文化资本。制度文化资本指的是个人所持有的在制度上被认可的文化资本,如劳动市场认可的学业证书或执照。

文化资本的继承和传递是隐蔽的,家庭和学校是两个重要的渠道。Bourdieu 应用文化资本概念探讨了法国教育系统中出生于不同阶级的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并研究了知识和经验的保守型再生产(conservative reproduction)与创造型生产(creative production)之间的矛盾,发现在学校教育中优势群体的文化资本被看作是自然和唯一的文化资本种类而被赋予合法性,所有学生都被要求拥有这种文化资本。这就使得拥有这种合法文化资本的学生能够获得以学历为形式的教育资本,从而使出生阶层低下的学生处于不利的境地。这个事实意味着这些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而且在行动上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能和期望值,因此在学校里要获得成功是相当困难的。受到客观社会结构影响的主观期待使得大多数弱势学生从学校教育系统中自我淘汰,其结果是年级越高这类学生人数就越少。而剩余的为数不多的此类学生为了获得学历文凭等合法文化资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属阶级的文化资本。

3.场域、习性和资本三个概念对LCT的影响

Bourdieu之所以建构场域、习性和资本等概念,是为了将个体研究与社会研究彼此结合,透彻地解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社会学重社会结构研究轻个体特征的错误倾向。Maton对Bourdieu的观点不仅深表认同,并把上述三个概念引入LCT(如Maton 2004:40-41; 2014:20,34,46,92,135-136,166),成为该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3.1 场域概念的影响

Maton(2004:40-41)认同Bourdieu场域概念的价值,并把教育视为一种场域和社会结构,但认为Bourdieu的观点尚有不足,无法系统地分析每个场域结构原则的各种变化,无法对这些原则本身的生成、再生和变化方式进行概念化,因此认为有必要进行弥补。Maton在后来一系列的研究中(Maton 2007,2013,2014),把场域概念融入LCT的自主性(autonomy)和专门性(specialization)等维度之中,为知识-知者结构和知者语码深层指导原则的概念化服务。

Maton(2007,2011,2013,2014) 认为,任何对不同学科语码特点和合法性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场域的区分和比较,并在LCT中应用场域概念分析了文理两大学科在知识结构和知者结构方面的差别,发现文科的知识结构是水平的(horizontal),知者结构是等级的(hierarchical),而理科的知识结构是等级的,知者结构却是水平的。如表1所示(Maton 2007):

表1 文科和理科的知识结构和知者结构

此外,Maton还对文化研究、历史学、生物学、语言学、物理和音乐等学科的知识语码和知者语码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研究和历史学在知识基础方面对知者的要求较低,而音乐和物理学在知识基础方面对知者的要求较高。此类研究成果有助于教育者根据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4.2 习性概念和文化资本概念的影响

在合法化语码理论中,Maton接受了Bourdieu的习性概念和文化资本概念,把习性和文化资本视为形成知者语码的重要因素。其概念的引入不仅促使教育界对知识语码和知者语码的创造、使用、维持和改变给予应有的关注,且如下图所示,使专门性语码从原来的知识语码-知者语码二元对立变成现在的知识语码-知者语码-精英(Elite)语码-相对主义者(Relativist)语码四元互补:

这种语码理论的创新之处有两点:1)在知识语码之外增加了知者语码这一重要概念,打破了教育界历来忽视知者研究的传统;2)在知识语码和知者语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精英语码和相对主义语码这两个选项,进一步拓宽了知识-知者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有助于人们对合法性语码的性质、类型和产生机制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上图之所以没有出现场域、习性和资本这三个概念,是因为它们本身不是语码,而是语码背后的形成因素。场域主要与知识语码相关,习性和资本主要与知者语码相关。这就是说,Bourdieu提出的这三个概念对LCT的影响是隐性的,不像Bernstein的影响那么明显,知识结构等许多概念被直接引用到LCT的框架之中。

Maton(2014:30-31)不仅划分了合法化语码的4个类型,而且还分析了决定每种语码合法性的因素,认为知识语码的合法性取决于个人对某个学科(如自然科学)专门知识的掌握;知者语码的合法性取决于个人习性以及学习某个学科(如英国文学)知识所需要的先天能力;精英语码取决于个人具备学好某个学科(如音乐)知识的能力和习性;相对语码的合法性对个人学习某个学科(如历史)知识的能力和习性都没有特殊的要求。此类研究有助于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有助于教育者提高自身对不同学科对知识和知者有何不同要求的认识,从而制订合适的教学大纲、编写合适的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既传授相关场域知识又提升受教育者个人修养的目的。

4.结语

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具体地说,场域概念的引入丰富了合法化语码理论的知识语码理论,有助于发现不同学科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要求。习性概念和文化资本概念的引入有助于知者语码概念的形成,有助于认识语码合法化的所有内涵和实际意义。

Maton提出的LCT为解决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重视社会因素而忽视知识本身以及前人的知识理论未能发现知识结构的深层指导原则等两大缺陷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最终目的和Bourdieu一样,是为了把社会现象学与结构主义结合在一起,对主观与客观、内化与外化、结构与建构、规则与生成等二元关系进行辩证的沟通,以解决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的矛盾。

Bourdieu,P.1993.TheFieldofCulturalProduction[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P.1997.The forms of capital[A].A.H.L.Halsey,P.Brown & A.S.Wells(eds.).Education,Culture,EconomyandSociety[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41-258.

Bourdieu,P.and J-C.,Passeron.1990.ReproductioninEducation,SocietyandCulture[M]. London:Sage.

Maton,K.2000a.Languages of legitimation:The structuring significance for intellectual fields of strategic knowledge claims[J].BritishJournalofSociologyofEducation(2):147-167.

Maton,K.2000b.Recovering pedagogic discourse:A Bernsteinian approach to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J].LinguisticsandEducation(1):79-98.

Maton,K.2003.Reflexivity,relationism and research:Pierre Bourdieu and the epistemic conditions of social scientific knowledge[J].Space&Culture(1):52-65.

Maton,K.2004.The wrong kind of knower:Education,expansion and the epistemic Device[A].J.Muller,B.Davies & A.Morais(eds.).ReadingBernstein,ResearchingBernstein[C].London:Routledge,218-231.

Maton,K.2007.Knowledge-knower structures in intellectual and educational fields[A].F.Christie and J.R.Martin(eds.).Language,KnowledgeandPedagogy:FunctionalLinguisticandSociologicalPerspectives[C].London:Continuum,87-108.

Maton,K.2011.Theories and Things:The Semantics of Disciplinarity[A].In F.Christie and K.Maton(eds.).Disciplinarity:FunctionalLinguisticandSociologicalPerspective[C].London:Continuum,62-84.

Maton,K.2013.Making semantic waves:A key to cumulative knowledge-building[J].LinguisticsandEducation(1):8-22.

Maton,K.2014.KnowledgeandKnowers:TowardsaRealistSociologyofEducation[M]. London:Routledge.

Popper,K.1979.ObjectiveKnowledge:AnEvolutionaryApproach[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pper,K.1994.KnowledgeandtheBody-MindProblem:InDefenceofInteraction[M]. London:Routledge.

Webb,J.,T.Schirato & G.Danaher.2002.UnderstandingBourdieu[M]. London:Sage.

(朱永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200433上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H0

A

2095-9648(2015)01-0032-04

2014-11-28

猜你喜欢

语码知者习性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习性养成要趁早
古语积累
《论语》佳句精选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后知者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开花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