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VP”句式研究

2015-03-20张聪艺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句型发展趋势

张聪艺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有+VP”句式研究

张聪艺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不仅在经济上与各国有了交往,在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也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有+VP”句式在各大媒体和影视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这种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式的出现,给语言界带来了争论。文章在收集大量“有+VP”句式的例子基础上,研究出现的句子句型,探讨“有”字的词性、语义特征与这一句式发展的过程以及如何进入普通话并且预测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VP;句型;发展趋势

一、从“有”的字体结构分析

“有”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词,其词性多变,用法灵活。在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当中认为“有”字作为一个动词存在。[1]125- 1261942年,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正式提出“有”字句,第一次把它作为一种句式来研究[2]。在后来的研究中,关于“有”的句式研究有很多,由于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在好多句式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有+VP”句式。

从文字学角度看,“有”是会意字,从又从月(肉),上边一横一撇是手的象形,又作“又”,下边是“肉”,象征领有、占有,由此隐喻派生出“存在”义,“有”表领有、存在,在上古汉语里是较常用的。“有”可以显示存在性或存在关系,在“有+名词”的结构里“有”的作用是显示名词性成分的存在性。因此,“有”表领有、存在的意义。那么,在“有+VP”句式当中“有”是什么作用?

二、“有+VP”句式出现的句型探究

“有+VP”句式在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引起我们的好奇,到底这样的句式可以出现在什么样的句型当中?先看下面的句子。

①你有去过长城么?

②你有吃过龙虾吗?

③你有见过他?

④你来时有告诉她吗?

⑤你们有提前沟通一下吗?

⑥我有跟他讨论过。

⑦春晚有请奥运冠军。

⑧我有吃饭。

⑨他们俩昨天有见面。

⑩叶梓萱问男嘉宾:你有真的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吗?(东方卫视《百里挑一》2012年1月20日)

k于洁:只要在我恋爱期间,我的另外一半有提出说他介意。(东方卫视《百里挑一》2012年1 月20日)

l王君伟:我今天也有带一份礼物给你。(东方卫视《百里挑一》2012年1月20日《盘点十大真情时刻》)

以上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平时的口语或影视娱乐节目当中的语句,口语性比较强。除此之外,笔者还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也存在“有+VP”句式。

m一来她自知资格不好,至多做个小职员,有伤体面。(钱钟书《围城》)

n王尔恺跟表伯有往来,还是赵辛楣的上司,家里有太太。(钱钟书《围城》)

o“三哥怎会这样做?他有没有解释原因?”我有追问过他的原因,他说情况复杂,一言难尽,叫我不要问。(岑凯伦《蜜糖儿》)

从以上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VP”句式可以出现在疑问句和陈述句当中。出现在疑问句当中的频率要高一些。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例⑥⑦⑧⑨这几句陈述句,都可以用疑问句来提问。目前查到的就这两种句型使用最为普遍,其他句型还有待研究。

三、“有+VP”句式当中“有”的定性问题

“有”是一个较为常见而普通的词,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作为一个高频词汇,其用法界定是比较多的。因此,在“有+VP”的句式当中“有”的词性和是否与时态有关的争论最多,现就集各家说法来探究一下。

“有+VP”句式当中“有”的意义主要包括几方面:(1)表领有和存在,这是基本义,如例n;(2)表发生和出现,具有动态义,如例⑤、例⑥;(3)表示完成体和过去时,与“了”“过”同类,如例①、例②;(4)表示持续态,与“着”同类;(5)表强调、肯定的意义,如例⑧。对于“有”的词性,有不同的观点:

(一)“有”的词性

对于“有”的词性,各个研究者的看法不同,在语法界主要有三种说法:动词、副词、助词。朱德熙、刘月华、吕叔湘认为“有”是动词,“有”后面的双音节动词是名词化了;邢福义、张豫峰认为“有”是作为副词,是与否定副词“没有”相对应的否定形式[3];而赵元任先生认为“有”是助动词,之后也有许多人相继研究作为助动词的“有”。在“有+VP”的句式中,笔者认为“有”是作为副词来使用的。

在“有”后面可以加动词,从古代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只是用法比较单一。例如:

p我有认色了,不拣几时要换。(《仡佬大》)

q宝玉笑道“昨儿有扰,今儿晚上我还席。”(《红楼梦》)

r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红楼梦》)

从上面的例子当中可以看出,“有”的意义已经开始趋向虚化,并且后面是单音节的动词。在以前“有”后面的词受到了限制,多是单音节词。但是在现代汉语当中“有+VP”的普遍运用,“有”后面的词语已经不再受到那么多的限制,自由度越来越大。例如:

s我们每天都有喝旺仔牛奶。

t这里有装修过吗?

u我们有去过上海看东方明珠。

这类句子的广泛使用,使得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刊物上也有出现。例如:

v不过吴淑珍在离开华府杜勒斯机场时,确有受到安检。《参考消息》

w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和语言,都有形成它的过去、今天以及它的未来。《读书》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有+VP”开始进入普通话,使得“没有VP”形式逐渐有了自己的对应形式,弥补了语法上的空缺,因此,笔者认为,“有”的词性就是作为一个副词来使用的,与“没有”是相对应的,“有”在句中的意义也开始有了语法虚化的现象。

还有人不断地质疑,“有”后面的总体成分是否是趋向名词性的,这还有待于收集更多的语料来证明。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有”后面的成分一般都是动词或是动宾短语。因此,“有”在这里被看做是一个副词是能够说得通的。

(二)“有”的作用

“有”在句中是表示确认某件事情发生了没有,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时态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有的人认为“有”与时态无关,“有+VP”句式后面都可以加“了、过”,有的句式中没有是因为省略了,所以说时态与“有”是没有关系的,“了、过”才是真正的表示时态。也有人认为“有”是与时态有关系的。笔者赞成第二种观点。首先,“有”不仅可以表示过去已然的时态,还可以表示现在时或将来时,这都是“了、过”所不能表示的。例如:

从例①至例⑨可以看出,“有”是表示过去、曾经有的一种状态,都可以用“曾经,过去,以前”等词来替换,因此进一步证明“有”在这里当一个副词来使用。

例j、例l陈述句中“有”表示从现在或从某个时候开始到现在,这是现在时态的一种标志。

例k中“有”更多的是表示“将来”的时态。

综上所述,“有”的时态不仅局限于过去时态,还有更多的意义,可以表示现在或将来时态。这也表明“有”作为副词的意义也在逐步扩大,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表示的是时间副词。

四、“有+VP”句式出现的原因

这种句式在各个场合的普遍运用,已经引起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能够进入普通话,被人们频繁地使用,出现这种现象,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港澳的回归,给大陆语言带来新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影视片中,明显受到港澳台的影响。

2. 在不同的方言接触、交融中,语言的变异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南方的一些方言中,保留有这种完好的句式。例如:吴方言(我阿哥今年有走归?),闽方言(我有接着你的批),粤方言(今日我有头痛,所以唔上班)。

(二)内部原因

1. 从内部角度来看,这种句式的出现符合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没有+VP”句式,这种句式已经成为我们公认的合乎语法现象的句子。而“有”与“没有”是一组相对的词,在很多情况下,语言的使用都是平衡出现的。因此在语言的对称关系下,就出现了“有+VP”的句子。

2. 这种句子的出现会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遵循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日常用语中,有时可以用“有”代替“没有”来提问,减少语言的冗杂性,显得简练而内涵丰富。

3. 古汉语中就有“有+VP”这种句式。例如:“故可以有夺人国,不可以有夺人天下”(荀子《正论》)。“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左传》)[4]。所以,“有+VP”这种句式严格来说是从古代汉语中沿承下来的[5],期间有间断,那是由于社会发展动荡的原因。现在,人们把古代的那种句式发展变化为常用语句。“有”后面的词的范围更自由了一些。

五、总结

“有+VP”句式目前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使用,在一些书面语中也偶有使用,但是很少。在一些重要的正式场合,它的使用还是受到了限制。对于这种新出现的语法现象,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式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语言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事物的产生和消亡也会使语言产生和消亡。语言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语法形式的适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逐渐稳定下来。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有”字句的这一特殊用法或许将继续发展下去,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898.

[2] 伍文英.现代汉语的“有+VP”格式[J].邵阳学院学报,2002(5):119- 122.

[3] 邢福义.“有没有VP”疑问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1):82- 87.

[4] 张豫峰.“有”字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1998(3):28- 32.

[5] 张文国,张文强.论先秦汉语的“有(无)+VP”结构[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3):61- 67.

(责任编辑田景春)

A Study on the Sentence Pattern of “有+VP”

ZHANG Cong-yi
(School of National Culture,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 China not only contacts with other countries economically, but also increases exchanges in the politics, culture and life aspect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有+VP” sentence structure occurs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in mass media, fi lms and on television. people also use it frequently in daily life. However, this sentence pattern which doesn't meet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grammar specifi cation has brought controversy to the linguistic fi el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有+VP”sentence structure examples, the paper explores not only the part of speech and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有”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and its way of entering the Mandarin. This article also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Key words:“有” ; VP; sentence pattern;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简介:张聪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 - 11 - 08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9200(2015)04 - 0075 - 03

猜你喜欢

句型发展趋势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四、重点句型荟萃篇
翻译误区逐个看
Units 5-6重点句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