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
2015-03-20杨君
杨 君
浅析韩国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
杨 君
[摘 要]《我们结婚了》于2008年被搬上荧屏,是由韩国MBC电视台制作的真人秀节目,之后发展为固定节目,至今已经进行到第四季。明星真人秀不同于传统的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益智或竞赛节目。韩国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成熟,最近几年我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都带有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影子”。本文对该节目的特色、成功之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并从女性的角度进行解读。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明星;受众
[作 者]杨君,河南大学。
韩国真人秀节目《我们结婚了》由节目当红娘,将互不认识的当红艺人配对,让彼此成为假夫妻,完成各项指定的任务,并且开展属于两人的新婚生活。名人的情感状况一向是令受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将婚姻直接搬上画面展演,以实境的方式呈现,在亚洲可说是新鲜又大胆的创举。明星夫妻以假乱真的甜蜜互动,不但在韩国成功引起一股《我们结婚了》的风潮,并且在我国也掀起了“结婚”“配对”潮流。
《我们结婚了》每集节目都会给夫妻不同的任务,从搬新家、选家具、庆祝节日和周年逐渐培养感情,其中蜜月旅行和拍摄婚纱照是两个重要的新婚象征,而在相处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不时会出现让人脸红心跳的肌肤接触。节目以真人实境的拍摄方式,两人从陌生到熟悉,从彼此生疏地以敬语相称,到后来甚至吃醋或担心老婆生气的场面出现,也让参与的明星与受众仿佛真是体验一场甜蜜的新婚生活,即使这只是一场“假结婚”。但是受众最不想面对的就是梦醒时刻,也就是节目最后设定的结局,夫妻二人必须走向分手。
一、综艺节目的特色
综艺节目特色在于明显可见的人为控制。《我们结婚了》整体架构与流程设计处处充满综艺节目的基础设定与娱乐效果,除了拍摄每对明星的实境外,从摄影棚现场主持人或嘉宾一同参与讨论与观看的过程、注解与说明的字幕旁白等,都展现出综艺节目的特色。纯粹的故事片或是纪录片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都市生活的压力和苦闷使受众渴望更加“真实性”的节目来缓解压力。《我们结婚了》节目的设计就充分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求。
节目这样的设计不断吸引更多女性受众的观看,甚至超越戏剧的吸引力。透过真人秀节目的设计桥段,除了真实性的强调之外,是否又填补了许多年轻女性心中的感情空缺?除了明星艺人的感情八卦以外,在中国与韩国两个不同文化环境交会之下,是否有产生跨文化的想象或节目的婚姻设定是否也成为牵动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过恋爱与婚姻两大因素的结合,以及夫妻相处的细腻过程的描绘让《我们结婚了》成为一个吸引女性受众的节目和女性文本。不是戏剧,却让许多年轻女性受众的心紧紧地系于其上。一个早知道结局的爱情故事,居然会比偶像剧更精彩,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众多年轻受众不但因此迷上了韩国艺人,甚至从此爱上且支持在节目中配对的夫妻档?
韩国MBC电视台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全名《星期天之夜:我们结婚了》)一开始只是MBC的一个春节特别节目,由于播出之后广受好评,因此MBC决定将其变成固定录制的带状节目。更成为星期日该时段韩国综艺节目的常胜军。其中一集,韩国偶像团体SS501成员之一金贤重穿着维尼熊的服装和妻子黄甫在东京深夜约会的场景更是让观众捧腹大笑。当天《我们结婚了》的收视率达到了17.7%。而相同时段KBS 2TV Happy Sunday的收视率为17.3%,SBS《星期天真好》收视率为8.0%。由此可见此节目在韩国受欢迎的程度。
二、节目的广告效应、明星效应
关于节目如何筛选艺人,《我们结婚了》的JUNG YON JUN制作人曾在接受访问时提到,节目制作前会采访许多艺人,询问他们为何想参加《我们结婚了》,一度收到将近50位明星想参加该节目。在访问过这些明星之后,会将相似类型风格的明星进行配对,也曾经让这些明星配上自己理想中的前三名理想对象,而赵权和佳人都是对方心目中的前三名,因此将两人配对(《我们结婚了》背后的故事),由此可见,明星报名参与节目的背后,代表经纪公司基本上也希望透过此节目作为自家艺人的重要宣传跳板,深知节目背后可带动的广大商业效应,而此节目制作群与电视台方面则是希望达到借当
红明星来制造话题。韩国综艺节目、影视产业与明星偶像工业之间可说是关系密切,基本上是互利共生,同时也是一种明显的操控机制。韩国偶像和歌手不论是大牌或小牌都必须上各种综艺节目宣传,也是因为让受众有更多机会观察和接近自己所喜爱的明星。
三、节目的成功之处
《我们结婚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节目形式略有不同。第一季播出时是以综艺节目的方式进行,各组夫妻在录影现场一同观赏之前的拍摄效果,主持人则负责询问各对夫妻的相处情形并制作笑料,而每对夫妻之间彼此会相互较劲,比甜蜜与恩爱。在第二季的时候各组夫妻并不会出现在录影现场,而是透过与这对夫妻熟悉的友人,可能是同为偶像团体少女时代或2AM的其中一位团员,在现场与主持人一同观看,不时爆料男女主角各自镜头外私底下的个性,以及对另一半的看法等,这样的设计更增添了《我们结婚了》从前台延伸到后台的话题性与暧昧讨论空间。
《我们结婚了》之所以成功,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一开始以结婚设定为出发点,实际上两人可能是素昧平生,但是必须互称对方为“老公”“老婆”或是互取特有的爱称,与一般人从朋友、恋人到结婚的顺序完全相反,直接到结婚这个最终结果,再回头从无到有慢慢培养两人的感情,这样的婚姻框架带给艺人或受众一种正式和慎重的感觉,如同节日一开始每对艺人是穿婚纱进场一般,仿佛真的要见证多对艺人正式成为夫妻的过程。其中又不乏搞笑和幽默的综艺元素,如插入笑声、旁白注解字幕和主持人的画外音,让观众偶尔抽离出来,继续回味综艺的幽默搞笑。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之大,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在工作、学习和婚姻上都有许多不如意处,他们无处宣泄,只有在工作之余找一些乐趣,所以他们从《我们结婚了》寻找精神的寄托。受众不仅仅是观看节目这么简单,还从观看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去学习。
四、韩国综艺节目对我国受众群体的影响
我国接收韩国综艺节目的受众受到偶像的影响力颇大,许多人是在喜欢上某一偶像之后,开始到处搜集偶像所上的节目,进而成为韩国综艺节目的忠实粉丝。又或是看了综艺节目之后,开始喜欢上这些偶像。甚至有许多受众从未见过、性质较特别的节目,如《家族的诞生》。我国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和这个节目有相似之处,《爸爸去哪儿》主要是明星父子/父女之间发生的真实事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运用了“明星效应”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五、受众使用与满足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发现,受众研究越来越重视的是受众所属的社会文化脉络。不同的社会地位、性别和种族,对于同样的信息解读可能有所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制码方有制码的权力,而受众同样拥有选择如何解码、如何解读的权力。而传播过程就是两方权力不断再协商与拉扯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的解读是多义性的,电视信息是一个复杂的符号,它虽然刻画了一个优势的解读方式,但只要解码者以不同于制码者的方式解读,则同一信息仍然具有多义性。信息的意义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如此一来,既肯定也赋予了受众主动诠释和解读的能力。
六、女性的罗曼史解读
《我们结婚了》文本中处处流露出真人罗曼史的踪迹。Radway认为罗曼史给予读者一种替代性和引发同感的经验,让他们感到希望、快乐和满足。而罗曼史中的角色及其力量吸引着受众尤其是女性受众群体,她们从罗曼史中寻求一种替代性的愉悦。
理想罗曼史中的女主角必须是聪明的、美丽的、感性的以及独立的女性,在个性的刻画上总是像孩子般的纯真,即使掩饰外在却无法掩盖其如花的女性特质,并且总是被描绘成善良和善解人意的形象。女主角透过解救、悉心照料生病、受伤的男主角,再次确认世界中真正女性的特质拥有滋养、照顾他人的能力,与父权体制下的女性特质产生联结。
综上所述,女性解读罗曼史文本除了为自己带来逃避式的愉悦外,也可能从中产生反抗式的批判解读。女性通过看《我们结婚了》节目,对爱情又有了希望与幻想。
七、真人秀节目的前景
在全球化潮流下,亚洲逐渐发展出带有亚洲文化的特色且异于西方文化脉络下的真人实境。2005年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在大陆掀起了一股“选秀风波”,《超级女声》有超过了15万人报名,至此,我国大陆地方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我是歌手》等选秀节目在电视节目中越来越火。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欧洲发展已久。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真人秀节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区分其他电视节目的重要元素之一。韩国的“配对节目”也是近年来真人秀节目的热门题材。明星将自己的私生活搬上电视荧幕供受众娱乐消遣,彰显了八卦小报的正当化、公开化以及公私领域界限逐渐模糊,尤其对于明星艺人来说,本来是在前台表演,但如今却和私人生活的后台合二为一,私生活反而成为众人开心和注目的焦点甚至成为前台表演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