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教学实践导入对照语言学的几点思考
2015-03-20高岚
高 岚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研究】
关于日语教学实践导入对照语言学的几点思考
高 岚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对照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考察分析,通过对照分析捕捉目标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外语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通过对照语言学理论,对照母语和日语的异同,可以加深对母语和日语自身特点的理解。将对照语言学理论引入日语实践教学,通过日语与其他语言的对照,能加深学生对日本人思维方式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日语教学的效率。
对照语言研究;暧昧性;信息的后置性;模糊性
被称为近代语言学奠基人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著作《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1]28-29由此可见,语言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发音、用词、造句的规律,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时,不能只是死板地记住这种语言在发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规律,而是更应该学习该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进一步理解该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那么外语教师在给学生教授外语时就不能只拘泥于单词和语法的讲解,而忽略文化和语言习惯的渗透。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导入对照语言学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一、中日语言类型对照的导入
日语在我们国家尚未作为初高中学生的公共外语科目,因此,一般只有在大学选定日语专业的学生才会学习,并且是从零开始学习,没有任何的基础。那么当学生接触到和我们母语汉语,或已经学过的英语截然不同的一种语言时,难免会不理解,难以适应。这时首先就要教师站在理论的角度,给学生说明日语、汉语、英语的不同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观念上对日语有一个宏观的理解。明确今后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世界语言的认识都是从认识语言的类型开始的,因此首先要给学生说明在语言类型论上,汉语与日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其中汉语属于“孤立语”,在理论说明的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总结,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对于汉语的掌握和理解来总结出孤立语的典型特征;其次,说明英语在语言类型论上属于“屈折语”,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总结出屈折语的特点;最后,要让学生理解世界语言并不是只有汉语、英语这两种类型,还存在着许多我们尚未接触过的类型,要引导学生看待语言时不能采用孤立、简单、保守的方法,而要求学生有开放思维,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种全新的语言——日语。同时在与汉语、英语类型特点的对比中,进一步说明作为“黏着语”典型语言的日语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语言;与汉语、英语相比,它又具备哪些不同特征等关键性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逐步让学生了解 “黏着语”类型语言——日语学习的重点和要点不在于语序,也不在于词形变化,而在于在句中起到像胶水一样作用的助词和助动词。这是一种汉语、英语中不存在的词类,但是在日语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43
如果在教授日语时,完全不提汉语、英语等学生已经掌握或易于理解的语言,说明日语与这些语言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的特征,而只是一味地讲授日语在发音上应该怎样,在表达某个说法时应该使用哪个具体的句型等,学生就会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下,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发音,如何把作为构句单位的词、词组等组装起来。即使最后依靠模仿或生搬硬套的方法把这个音正确地发出来了,把这个句型用对了,可是如果再稍微转变一下说法,学生可能又会茫然不知所措。教师教授外语,不可能把该语言会出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一一教给学生,不是教授一个个具体的说法,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日语课中应该适时地导入中日语言类型的对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中日英对于语法范畴 “数”意识不同的导入
“数”是一个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或复数,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简单来说,“数”这个语法范畴就是一个与名词相关,并且能反映该民族对于名词的单数或者复数重视与否的一个指标。
日语除了个别特例之外,是一种对于名词并不区别单数和复数的语言。[3]61这一点和汉语极为相似。而英语中绝大多数的名词,在具体使用时一定要确定好单数或者复数才能使用。因此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要把一个汉语句子“昨天我买了书”翻译成日语的话,对于名词“书”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直接翻译成“昨日私が本を買った”就可以。但是如果要翻译为英语的话,大家就会迷惑,到底是翻译成“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好呢,还是“I bought books yesterday”好呢?由此可见,对于语法范畴“数”的认知,与欧美人说话时必须要基于客观事实确定好名词的单复数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则把“数”这一概念不予考虑,这种说话方式也影响到了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最后孕育出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这种暧昧、模糊的说话文化。
那么,日语中是不是就没有“数”这一概念呢?当然不是,日语中的名词也存在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但却只限于有限的一些名词。其中日语中数量词的表达,也是教师教授日语时的一大难点。首先,日语的数量词与汉语数量词一般修饰名词不同,日语数量词一般修饰谓语动词。这一区别必须要明确说明。避免学生受到汉语的干扰,出现“汉式日语”的情况。其次,日语中的“助数词”(相当于汉语的“量词”)数量庞大,所修饰的名词特征各不相同。汉语中也存在大量的“量词”,但是其数量却比日语少得多。因此,在教授助数词时,要把汉语中的“量词”与其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日语“助数词”的表达特征。
三、中日语言对于最重要信息所处位置不同的导入
从句子构成或者结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世界语言的认识还可以从三个重要参数主语(S)、谓语动词(V)、宾语(O)的排列顺序来考察。按照此种方法,日语属于SOV型语言,而汉语则属于SVO型语言。也就是说,在日语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承担者谓语动词(V)是在句子的末尾出现,而汉语最重要的信息承担者谓语动词(V)则相对较早地出现在句子中部。信息的后置性可以说是日语句子结构最大的一个特点,并且在这一点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因此教授日语时要提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日语句子时务必要摒弃汉语的干扰,抓住这一特征,分析句子可以从句尾开始,一步一步找出与谓语动词相关的各个名词项,才能事半功倍。中日语言的这一差异也体现在我们实际会话表达和理解对方话语中,如果不把对方的话听到最后,是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的,比如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还是推测等等。因此可以说中日语言间的同声传译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日语语言信息的后置性在复句的构成中也和汉语大相径庭。[4]131比如,汉语句子:“如果我明天有空的话,就去。”汉语中关联词“如果”的出现,让我们立刻就可以判断出这是假定条件的分句,而不是主句。然而此句话如果翻译为日语,一般为:“明日暇があるのなら、行きます。”我们必须听到位于句子中间位置的接续助词“なら”才能够明白原来前面的部分是假定条件分句。中日语言的这种对于重要信息位置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到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会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而不能正确地组织和理解日语句子。因此在日语教授过程中,要明确对学生提出这一差异,并让学生充分理解,习惯日语的句子结构特征。
四、中日语言对于“主语”认识不同的导入
日语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日语时,经常会告诉学生:日本人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使用的日语句子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主语的。然而中国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无论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还是所学习的外语英语,都是除了命令句之外,主语绝对不能省略的语言。因此学生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日语是一种可以随口乱说,不用负责任的语言,日本人的心理难以理解和把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这里提及的“没有主语”,并不是指主语可以任意省略,而是日语行文构句的特点已经限定了句子的主语,没必要再特意说出来。因此日语句子并不是没有主语,而是主语已经隐含,没必要在句子结构中体现而已。
在教授日语的过程中,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日语中由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所构成的描写句。日语中的形容词和形容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表达客观属性的;另一种是表达人的主观心理的。[5]28这两种不同类别的词在构成描写句时也大不相同。由于日语表达人的主观心理的形容词和形容动词做谓语时,主语已经限定了只能是说话人第一人称。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内心活动和内心情感等,除了本人之外别人是没办法了解的。因此日语中如果要表达说话人自己的内心感情,比如“我很伤心”。一般直接使用“(私は)悲しいよ”就可以,括号中的主语是不用说的,如果说出来的话反而会让人觉得很啰唆、不自然。日语中如果要表达第一人称之外的其他人称的心理或感情时,不能直接使用这些主观心理的形容词或形容动词,而必须要基于说话人的观察,在这些主观心理的形容词或形容动词后面添加上诸如そうだ、ようだ、~がる等的样态助动词才可以。而我们汉语中表达主观心理的形容词在使用上是没有任何人称的限定,可以说:我很高兴。也可以说:他很高兴。“高兴”这个形容词在实际应用时不必做任何形式上的变化。
五、中日语言表达语气差异的导入
学过日语或者懂日语的人可能第一次听到日本电视广播天气预报时,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的天气预报,播报员会很肯定地告诉我们“明天西安晴,北京阴转小雨”等信息。而日本的播报员却会说“札幌明日雨でしょう、東京晴れでしょう”。翻译成汉语为:札幌,明天可能下雨,东京可能放晴。只从语气上考虑,汉语在播报天气预报时使用的是肯定语气,而日语则使用推测语气。中日语言表达语气的差异,不仅体现于此,在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我们中国人如果要邀请朋友喝咖啡,会直接说:“下班后一起去喝咖啡吧。”而日本人则习惯说:“仕事が終わってから、一緒にコーヒーでも飲みましょうか。”汉译为:下班后一起去喝咖啡什么吧。[6]73同样的话语,中国人使用明确的表达语气,就是“喝咖啡”,而日本人则要把语气暧昧化、模糊化,绝不说“喝咖啡”,而要说“喝咖啡什么的”“喝咖啡之类的”。
究其根源,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日本自古以来就依赖于稻作农耕生活,日本人要在狭小的岛国生存下去,只依靠个人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有邻居的帮忙和互助,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极为重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求日本人在说话时不能只一味考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张,而要时时刻刻考虑到对方的想法、对方的心情。由此衍生出了日语表达的特征——暧昧性。可以说,日语表达的暧昧性、模糊化与日本人注重人际关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教授日语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日本人表达语气方面的这一特征。特别是这一点与我们中国人习惯表达思想时,要明确、清晰地表达理念大相径庭。如果稍不注意,学生就很可能在做汉译日时,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直接把它翻译成为一种肯定语气。这种翻译虽然不能算错误翻译,但是却和日本人的表达理念相违背,日本人看了会觉得不地道。更甚者,如果在实际的会话中,学生习惯使用了肯定语气表达,会让听话人觉得不舒服,不尊重自己,不体谅人,不值得交往,长此下去,就有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
由此可见,中日语言表达语气差异的导入极为重要,并且应该贯穿整个日语教学过程中,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类型的语法讲解,要让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这一点,并把它实际应用到所有的日语学习中,慢慢形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学到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日语。
对照语言学理论导入对日语实践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在教授日语时不能只单纯地要求学生记下死板的语言规律,而应该基于不同语言的异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于汉语的各种特异的语言现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日语。同时,对于日语教师而言,对照语言学理论导入也是一条高效的教学捷径。
[1] [瑞士]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M]. 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日]大野晋.日本語の教室[M].东京:岩波書店,2002.
[3] [日]柴田武.日本語はおもしろい[M].东京:岩波書店,1998.
[4] [日]金田一春彦.日本語百科大事典[M].东京:大修館書店,1988.
[5] [日]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5.
[6] [日]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M].潘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贺 晴】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sting Linguistics to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GAO L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a language-studying method in which two or more languages are being studied and analyzed simultaneously so as to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languages in phonetics, vocabulary, grammar, etc.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in itself is a very complex process,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asted languages due to the highlighted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languages. In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similarly, it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way of thinking by contrasting the Japanese language with other languages. Ultimately it improves the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efficiently.
contrasting study of language; ambiguousness; back placement of information; ambiguity
2014-12-15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重申现代日语的提示助词(10YKZ012)
高岚(1979—),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研究。
H369
A
1009-5128(2015)16-00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