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观止·卓越举措

2015-03-20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公孙弘任氏吴起

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史记观止·卓越举措

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七十二、齐公赈孤

【题解】 齐顷公无野,春秋中叶齐国国君,公元前598至582年在位,执政十七年。齐顷公执政初年,晋楚争霸告一段落,列国之间友好往来,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和平安宁时期。

齐顷公六年(前593),晋景公派大夫郤克出使齐国,约齐顷公会盟。郤克是个跛子,人又矮小,特别是上台阶时一跛一颠,使人好笑。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好奇,她藏在帷幕后边偷看郤克拜会齐顷公,郤克登台阶,顷公母在帷幕后边笑出声来。郤克知道有人取笑他,内心非常痛苦,十分愤怒。郤克离开齐国时,发出誓言:“不报复这次耻辱,就不再渡黄河!”

齐顷公十年(前589),齐国攻打鲁、卫。鲁、卫两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国君臣不满齐国擅自兴兵,破坏了晋国的盟主地位。晋君让郤克领兵车八百辆去援救鲁、卫,进攻齐国,借机让郤克雪耻,郤克肯定会拼命战斗。齐顷公听到晋国出兵,亲率大军迎敌。齐晋两国军队在齐地鞍相遇,史称齐晋鞍之战。

这场战争齐国战败,献上宝器,请求和好。郤克说:“齐国要交出那个嘲笑我的妇人。”齐使说:“那是国君之母萧桐叔子,做人臣的不能对国母施暴,齐国接受教训了,就放过她吧。”郤克提出齐国归还侵占鲁、卫两国的土地。齐顷公答应了,齐鲁两国和好罢兵。

齐顷公经过这场战争,明白了治理国家不能视为儿戏,一个玩笑使齐国蒙受灾难,从此齐顷公励精图治,齐国有灾,发放救济,人民有疾苦,访问关心,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齐顷公缩小国君的苑囿,把多余的土地分给贫民耕种,减少征税,增加国家粮食储备,保障人民生活,齐民欢呼跳跃。外交上齐顷公尊礼使臣。齐国富强了,有礼貌了,诸侯另眼相看,不敢再犯齐国边境。

【原文】 六年*六年:齐顷公六年,公元前593年。春,晋使郤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晋大夫,使于齐,因其脚跛,上台阶时姿势可笑,齐顷公之母萧桐叔子从幕帐中窥伺,忍不住笑起来。。郤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不是报,不复涉河:郤克见齐使妇人偷看而笑,所以说:“此仇不报,不再渡河。”!”归,请伐齐,晋侯弗许。齐使至晋,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八年,晋伐齐,齐以公子强质晋,晋兵去。十年春,齐伐鲁、卫。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皆因郤克:鲁、卫之使皆知郤克仇齐,故都走他的门子。。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六月壬申,与齐侯兵合靡笄下*靡笄:山名,即今山东济南市千佛山。。癸酉,阵于鞍*癸酉:鲁成公二年(前589)的六月十七日。鞍:齐地名,即历下,在今济南市西。。逄丑父为齐顷公右*右:车右。即骖乘。古制,一车三人,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保镖即骖乘在右。作战时尊者居中。。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会食:聚餐庆功。。”射伤郤克,流血至履。郤克还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恐惧士卒:恐怕损伤士兵的士气。,愿子忍之。”遂复战。战,齐急,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易处:交换座位,逄丑父自代齐顷公。,顷公为右,车挂于木而止*车挂于木而止:车被树枝挂住不能前进。。晋小将韩厥伏齐侯车前,曰“寡君使臣救鲁、卫”,戏之。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晋郤克欲杀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见戮,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克舍之,丑父遂得亡归齐。于是晋军追齐至马陵*马陵:应作马陉,齐地名,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南。。齐侯请以宝器谢,不听;必得笑克者萧桐叔子*萧桐叔子:萧桐叔之子,即齐顷公母。萧桐叔,齐顷公无野的外祖父。,令齐东亩*令齐东亩:使齐陇亩东行,即大道东行,便于晋军车马东行,这是迫使齐为附属国的政治条款,齐拒绝接受。。对曰:“叔子,齐君母。齐君母亦犹晋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义伐而以暴为后,其可乎?”于是乃许,令反鲁、卫之侵地。

十一年,晋初置六卿,赏鞍之功。齐顷公朝晋。欲尊王晋景公,晋景公不敢受,乃归。归而顷公弛苑囿*弛苑囿:开放苑囿令民耕种。,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悦,厚礼诸侯。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译文】 顷公六年春天,晋国派郤克到齐国,齐顷公让母亲躲在帷幔后面观看相见的礼节。郤克上台阶时,因脚跛姿势滑稽,顷公母亲禁不住笑了起来。郤克知道后说:“此仇不报,不再渡河!”郤克回国后,立即请求攻打齐国,晋侯没有同意。齐国的使者来晋国,郤克在河内把齐国的四个使者抓了起来,全部杀掉了。顷公八年,晋国攻打齐国,齐顷公把公子强送到晋国做人质,晋国的军队才撤退。顷公十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国和卫国的大夫到晋国请救援助,都走郤克的后门。晋国果然派郤克率领八百辆车为中军统帅,士燮带领上军,栾书带领下军,为了解救鲁、卫两国而向齐国发动攻击。六月十七日,郤克与齐顷公的部队在靡笄相遇。十八日,在鞍摆开了战场。逄丑父做齐顷公的车右。顷公命令他说:“奋勇前进,打败晋国的军队,我们再聚餐庆功。”齐兵用箭射伤了郤克,血流到了鞋子上。郤克想退回军营中去,给他赶车的人说:“我刚上阵就受了两次伤,可是不敢大叫痛苦,恐怕损伤了士兵的士气,希望将军也坚强些。”于是郤克又投入战斗。交战中,齐国的形势很危险,逄丑父担心齐顷公被对方活捉,就与齐顷公交换了车上的位置,让顷公坐在车右,刚换好,战车就被树枝挂住不能前进了。晋国的小将韩厥伏在齐顷公的车前,故意说“我们的国君派我来解救鲁国和卫国”,以来侮辱齐顷公。逄丑父让齐顷公下车取水喝,顷公因此得以脱身逃回自己的部队。郤克知道事情真相后,就准备杀了逄丑父。丑父说:“愿意代替国君去死的人反而被杀害,以后做大臣的再也不会忠于他的国君了。”郤克放了逄丑父,逄丑父这才有机会逃回齐国。于是晋军追击齐军一直到了马陵。齐顷公请求献出宝器来求和,郤克不同意;而一定要齐国交出曾经取笑过郤克的萧桐叔子,并把齐国的陇亩改成大道让晋军车马东行。齐国回答说:“萧桐叔的女儿是齐顷公的母亲。齐国国君的母亲就像晋国国君的母亲,将军准备怎样处置她呢?再说你先以义师攻伐,后来却实行暴行,这样做可以吗?”于是郤克才同意讲和,命令齐国归还所侵占的鲁、卫两国的土地。

顷公十一年,晋国首次设置六卿的职位,用来奖赏在鞍之战建立功勋的人。齐顷公到晋国朝见,想尊奉晋景公为王,晋景公不敢接受,就回国了。回国以后,顷公开放苑囿让民耕种,减轻了赋税,又拯救孤儿,慰问百姓疾苦,把仓库中积聚的钱粮都拿出来救济百姓,人们非常高兴,顷公还对诸侯施以厚礼。所以直到顷公死,老百姓都和睦相处,诸侯也不敢来侵犯。

七十三、吴起爱士

【题解】 吴起是战国时名将,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历仕鲁、魏、楚等国。吴起百战百胜,除本身足智多谋外,他爱护士卒,与士卒同安乐,共危难,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吴起爱兵如子,同下层士卒同衣共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自带军粮,分担士卒劳苦,嘘寒问疾。有个士兵身上长疮,吴起亲自用嘴把疮里的脓水吸出来,给他敷上药,包扎好,士兵非常感动。此事很快传开。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感动得哭着说:“过去吴公就曾给我丈夫吸毒疗伤,我丈夫感激不已。伤好后他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在战场上。吴公现在又亲自救我儿子,儿子为报答吴公,肯定会舍命拼杀,我不知他壮烈地死在什么地方!”由于吴起关心下属,平等待人,廉洁正直,深得军心。加之又有政治才干,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料敌制胜,善于用兵,所以屡建战功,成为当时著名的军事统帅。《尉缭子》记载说:“吴起指挥七万军队,天下无敌。”《吴子》中记载:吴起统率魏军与其他诸侯国共进行七十六次大战,魏军获全面胜利六十四次,其余十二次不分胜负,扩充疆土千里之远,可称得上是历史上的“常胜将军”。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曾子:孔子学生曾参。,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取:通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欲就名:想成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不与齐:不帮助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猜忍:疑忌残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游仕不遂:游历求官,没有如愿。遂,实现心愿。,遂破其家。乡党*乡党:乡邻、乡党、乡亲。古代基层建制,五百家为一党,两万五千家为一乡,故乡党为乡邻之称。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郭门:外城的城门。。与其母诀,啮臂*啮臂:古人发誓的方式之一。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薄之:看不起他。,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鲁之始祖为周公旦,卫之始祖为康叔封,姬旦与姬封皆文王之子亲兄弟,故史称鲁卫为兄弟之国。,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谢:辞退。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李克:即魏名大夫李悝,为魏文侯相。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不设席:不铺设垫褥而卧草具。,行不骑乘*骑乘:骑马乘车。,亲裹赢粮*亲裹赢粮:亲自打包,亲自背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疽(jū):疽疮,多生于颈、背上,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者,起为吮之*吮之:用嘴吸疽排浓。。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不旋踵:勇往直前不向后转。踵,脚后跟。,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西河:郡名,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守,以拒秦、韩。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爱好兵学。曾经在曾子门下求学,侍奉过鲁国国君,齐国人进攻鲁国,鲁国想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受到鲁国人的怀疑。吴起想成就功名,就杀了妻子,用以表白不事齐国。鲁国终于任用吴起为将,率兵攻齐,大败齐军。

鲁国有厌恨吴起的人造出舆论说:吴起是一个疑忌残忍的人。他青年时,家里积聚了千金之财,游历求官不成,还把家庭败落了,家乡人讥笑他,吴起一气杀死了三十多个说他坏话的人,然后走出卫国东城门,与母亲告别,咬着臂膀发誓说:“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卫国了。”于是投到曾子门下。过了没多久,吴起的母亲死了,他最终没回家奔丧。曾子看不起他,和吴起断绝了关系。吴起就到了鲁国,改学兵法为鲁君效劳。鲁君怀疑吴起,吴起竟然杀妻求将。鲁国是一个小国,而有打败大国的名声,诸侯国怕要联合起来对付鲁国了。再说,鲁卫两国是兄弟之国,鲁国重用一个卫国的杀人武夫,岂不是要得罪卫国吗?鲁君起了疑心,罢了吴起的官。

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就去投奔魏文侯。魏文侯询问魏国大臣李克,说:“吴起是什么样的人啊?”李克说:“吴起贪财又好色,但是他打仗用兵,齐国的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求贤若渴的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攻击秦国,攻占了五座城池。

吴起担任将帅,他的饮食与衣着和士兵中最低一级一样。晚上睡觉不铺设垫褥而只卧草具,走路不骑马,亲自背粮,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中有一个长了脓疮,吴起用嘴吸疽排脓。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了哭了一场。有人说:“你的儿子只是一个士兵,顶头将军亲自为他吸脓,你为什么还哭呢?”那位母亲说:“事情不这么简单,往年吴将军为他父亲吸吮脓疮,他父亲作战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吴将军现今又吸吮我儿子的脓疮,我不知他将死在什么地方。想到这里,所以我才哭起来。”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直公平,能取得全军的拥戴,于是任用他做西河地区的守将,抵抗秦国和韩国。

七十四、任氏巨富

【题解】 财富从哪里来?是开源,扩大生产创造财富为先,还是节流,俭约积累为先?二者并重,还是有先有后?抽象争论,没有意义,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证据。这不是理论探讨,而是指导生活。

司马迁写《货殖列传》,二者并重,讲了许多货殖故事,要增殖财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绮市门。经商有的赚钱,有的亏本,因此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显然,财富从生产中来,从经营中来,还要使巧劲,这开源是第一位的。

财富的积累,由小到大,涓涓细水,汇成河流。勤俭节约是持家之本,忘了根本,丢了积累,财富就流失了。任氏巨富俭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原文】 宣曲*宣曲: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任氏之先,为督道*督道:秦县名。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拒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力田畜:努力耕种和养殖牲畜。。田畜人争取贱价,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公事:家族公共事务。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闾里率:乡邻榜样。,故富而主上重之。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 宣曲任氏的祖先,任督道县的粮仓看守。秦朝衰败的时候,豪绅富有的人争相夺取金银珠玉,而唯有任氏窖藏粮食。后来楚汉两军在荥阳相持,农民不能耕种,米价涨到一石卖万钱,那些豪绅富人所藏有的珠玉全都流归任氏所有,任氏以此成为巨富。有钱人攀比奢侈,而任氏不摆阔仍然俭约,努力耕种和养殖牲畜。种粮养牲的人们,用低价买粮种和母畜,只有任氏用高价买优质粮种和母畜,任氏保持了几代人的富有。任氏家规俭约为先:“不是自己种田养殖的东西不吃不用,没有做完公事不得饮酒吃肉。”任氏成了乡邻的表率,因此,他因富有而得到皇上的尊重。

七十五、汉文帝约法

【题解】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初年一位开明仁厚的君主,他在位23年(前179—前157年),尊崇黄老,无为而治,约法省禁,节俭爱民,倡导以农为本,与民休息,为西汉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汉文帝儿子汉景帝继续执行汉文帝的政策,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百废待兴,建立和健全新王朝的法令制度,还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西汉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及其开国功臣大多起自布衣,不熟悉典章制度。他们采取拿来主义,许多法令制度沿用秦王朝的做法,史称汉承秦制。而秦朝政苛严酷,法律条文又多又细碎,执行又重,因此,犯法被判刑的囚徒多得把道路都堵塞了,监狱囚禁的犯人多得像集市。全国人民怨气冲天,起来造反。刘邦当年率军占领关中,与关中父老相约,废除秦朝旧有的法律,只保留其中的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处以适当的惩罚。国家法律当然不能只有三章,那么做只是为了收买人心,所以刘邦做了皇帝后,法律又增加到九篇,并且保留了连坐法、肉刑等残酷的刑罚。汉文帝即位,决心改革汉承秦制的弊病。当年十二月,汉文帝就决定先行废除连坐法。大臣不敢反对,于是请皇上下达诏令,就这样坐法的条文被废除了。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管理齐国粮库的长官淳于意是一个名医,因医疗事故被判肉刑,被押送京师服刑。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随父到京,上书汉文帝,请求自己做官奴婢来替父亲赎罪。缇萦说:“人死不能复生,受肉刑伤残肢体再也不能复原,希望皇上给犯了罪的父亲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读了缇萦上书十分感动,召集大臣讨论,废除了肉刑。汉朝肉刑有三种:在脸上刺字叫“黥刑”,割掉鼻子叫“劓刑”,砍掉膝盖骨叫“髌刑”,又叫“刖刑”。黥刑改为服苦役,劓刑改为打三百板子,刖刑改为打五百板子。民女缇萦上书,不但帮助了自己的父亲,也为天下民众做了一件大好事。缇萦的故事,立刻传遍京城,又传遍全国,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她。刑罚减轻了,犯罪的人反而减少了,一年下来,全国犯重罪的案件还不足四百件。

122名广州某大学的学生被试参加了研究二,其中男性51名,女性71名。研究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假设H2和H3。实验同样采用单因素2水平(沟通方式:同步vs异步)组间实验设计,全部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中。由于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首要动机是沟通交流,这样的实验材料也很容易让被试进行相关联想,同时采用新情境材料有利于扩展研究的外部效度,并进一步进行主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的论证。

汉文帝在减轻刑罚的同时,还推行了减轻赋税、节约皇室开支的政策,坚决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老百姓得到实惠,国家也逐渐富强,官吏和民众都称赞他的英明,皇位自然也稳固了。

【原文】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中子:子弟众多,长为伯,少为季,其余均可称中子。高祖有八子,汉文帝刘恒为第四子,故称中子。也。高祖十一年*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春,已破陈议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中都:故城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即位十七年:指刘恒为代王十七年。,高后八年*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事在《吕后》语中:指大臣诛诸吕,事详《吕太后本纪》。。

孝文皇帝元年*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法者二句:法律是治国的准则,用法的目的是为了禁止暴邪,引导人们走向善良。正:通桢,树之主干,树依之而直立,引申为准则。率:引导。。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相坐四句:相互牵连治罪,目的是以此束缚他们的犯罪心理,不轻易犯法,已有很久的历史了。重犯法:不轻易犯法。。如故便*如故便:还是按老办法方便。指还是实行连坐律对政府有利。。”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悫(què):朴实,老诚。,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牧民:治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孰计之:再深思熟虑,详细讨论废连坐法的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除:废除。帑:同孥。诸相坐律令。”

(以上写文帝废除家属连坐律)

二年三月,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进善之旌:传说尧设旌于路口,过路人都可把施政善言写在旌上。旌,旗子。,诽谤之木*诽谤之木:传说舜在宫外桥头建立供人们提意见的木柱。诽谤,指不满的意见。今之华表建筑即诽谤之木的史影。,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民或祝诅上四句:细民百姓有结伙祝诅皇上的,后来又互相攻击而告发,官吏处以大逆之罪,老百姓或有其他牢骚言论,官吏判以诽谤之罪。秦汉时有祝诅皇上、诽谤皇上之罪,文帝时一度废除,后又恢复。相谩:相互欺漫,此指互相揭发。。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抵死:触犯死罪。,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勿听治:不要审理这类案件。。”

(以上写文帝废除民间议政的诽谤罪)

十三年*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五月,齐太仓令*齐太仓令:管理齐国王都粮仓的官。淳于公:名淳于意,西汉名医,因隐居为太仓令,被人告发有医术不治病而犯罪。事详《扁鹊仓公列传》。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诏狱:朝廷直属法庭,处理要案。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将行会逮:淳于意正要去官府接受审讯之时,恰好下达了逮捕令。,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复属:指受刑砍下的肢体不可再接上去。,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盖闻二句:听说虞舜时处理犯人,只是让他们穿上画有标记的罪人衣服以代刑,使之感到耻辱从而受到教育。戮:通辱。,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肉刑三:指黥、劓、刖三种肉刑。,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诗》曰二句:引自《诗经·大雅·旱麓篇》。意谓平易近人的官长,礼是保护人民的父母。:‘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不息:不再生长。,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译文】 孝文皇帝是汉高祖排行居中的儿子。高祖十一年春正月,已经攻破陈议的叛军,平定了代地,立他为代王,建王都在中都城。他是高祖薄姬所生的儿子。他在代王位上的第十七年,即高后八年,七月高后驾崩。九月,以吕产为首的诸吕企图作乱,危害刘氏天下,大臣共同诛灭了吕氏,一致谋议迎立代王为帝。这事详细记载在《吕太后本纪》中。

孝文帝元年十二月,皇上说:“法律是治国的准则,目的是禁止强暴而引导人们归向善良。现今犯罪的人已依法论处,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儿兄弟受株连而定罪,一起收捕作为奴隶,对此我十分不赞成。讨论一下这件事。”有关职司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行约束,因而制定法律来禁止他们。相互牵连治罪,目的是牵制他们的心,使他们看重犯法这件事,这样做法由来已久了。按过去的做法很合适。”皇上说:“我听说法律公正百姓就朴实,定罪得当民众就服从。再说蓄养百姓并且引导他们向善,是官吏的职责。如果既不能引导他们又用不公正的法律去给他们加罪,就是反过来害了民众,而使他们做凶暴的事,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我看不见合适在什么地方!你们再详细讨论一下。”主管官员说:“陛下施加大恩惠给百姓,功德十分盛大,不是臣下等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请求尊奉诏书,废除收捕罪犯亲属连坐的法律。”

二年三月,皇上说:“古时治理天下,朝廷置有进言献策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柱,为的是疏通治政的渠道而招致进谏的人才。现今法律中有对诽谤和妖言惑众的人定罪的法令,这是使众臣不敢畅所欲言,而皇上没有途径知道他的过失。这怎么能招致远方贤良之士呢?废除了它。百姓中有人一起诅咒皇上,约定相互隐瞒而后又相互告发,官吏就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再有其他牢骚话,那么官吏又认为是诽谤。这不过是小民愚昧无知以至于触犯死罪,我很不赞成治罪。从今以后,有犯这条法令的不再审理。”

十三年五日,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罪,应当受刑罚,朝廷派人要将他逮捕解送长安。太仓公没有儿子,生有五个女儿。太仓公被捕临走时,骂他的女儿说:“生孩子不生儿子,有了急难没得依靠。”他的小女儿缇萦伤心地哭泣,就跟随她的父亲来到长安,上书皇帝说:“臣妾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国中都称他清廉公平,现今触犯法律应当受刑罚。我悲伤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刑之后肢体不能再续接,虽然又想要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了。臣妾愿意被官府收作奴婢,抵赎我父亲的刑罚之罪,使他得以改过自新。”上书陈奏给天子,天子怜悯悲伤她的孝心,就下诏说:“我听闻有虞氏的时候,只在犯人衣帽上画上图案,让犯人穿上有标记的罪服以此来羞辱他们,百姓就不犯法。什么缘故呢?因为政治清明到极点了。现在法律有三种肉刑,然而犯罪的人不断,这事过失在哪里呢?难道不是我德行浅薄而教化不明吗?我十分自愧。所以教化的方法不正确因而使愚昧百姓陷于犯罪。《诗》中说:‘慈祥平易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现今人民有过失,教化没有进行就施加刑罚,有人即使想要改过为善,也无路可走。我十分怜悯他们。施行刑罚使得肢体断裂,刻入肌肤,终身不再生长,多么令人痛楚而不人道呀,难道称得上为民父母的要求吗!废除肉刑。”

七十六、公孙弘素食

【题解】 在讲排场比富厚的高层官僚社会中,保持俭约也会遭忌,西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公孙弘,字季,菑川国薛县人。少时家贫,曾在海边牧猪,公孙弘做了大臣后,不忘根本,盖粗布被子,吃素食淡饭,把俸禄都用来周济穷亲戚朋友,也用来资助士人,由此公孙弘获得了好名声。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装船”,公孙弘宽容、耐性一般人无法可比。对此有褒有贬。褒者说公孙弘有修养,宽宏大度,贬者如汲黯,认为公孙弘装模作样,没皮没脸,用今天的民间语说叫“滚刀肉”,说得粗点,叫“死猪不怕开水烫”。公孙弘的官僚嘴脸,被汲黯活灵活现地画了出来。

公孙弘的俭约应该称赞,这一美德应该弘扬。公孙弘的圆滑、饰诈也应予批判。

【原文】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薛县:在鲁国,公孙弘墓亦在鲁国鲁县(今山东曲阜县)西北。菑川国,汉文帝分齐而置,治剧县,在今山东寿光县南。鲁国远离大海,菑川近海,薛在鲁而不在菑川。或者公孙弘生于薛,长于菑川,未详,待考。,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杂说:杂家之说,兼儒墨名法。。养后母孝谨。

弘为人恢奇*恢奇:雄伟奇异。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病:短处。公孙弘认为,人主最忌的短处是度量不广大;人臣最大的短处是生活不节俭。。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

汲黯*汲黯:武帝时大臣,官至主爵都尉。曰:“弘位在三公*弘位在三公:公孙弘,西汉名臣,武帝丞相。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三归:三处府第。按,三归有多种解释,此取一悦。,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食不重肉: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妾不衣丝*妾不衣丝:姬妾不穿华贵的绫罗绸缎。,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无差:没有差等。,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深:阴险。。诸尝与弘有隙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食一肉:只吃一样肉菜。脱粟之饭:粗米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元狩二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弘病,竟以丞相终*竟以丞相终:汉武帝一朝,丞相前后十余人,多不得善终,故特笔记载。公孙弘享年八十。。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古代齐国地方今淄川国菑县人,他的表字叫作季。他年轻时在薛县做过狱吏,后来因为犯罪被免了职。他家里很穷,只好在海边放猪。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春秋》和各家学说。他奉养后母十分谨慎孝顺。

公孙弘性情豁达,博闻广见,他常说,当皇帝的就怕气魄小,而做臣子的就怕太奢侈。因此他始终盖着一条布做的被子,吃饭时从不吃两样的肉菜。他的继母死后,他为她守孝三年。

汲黯说:“公孙弘身居三公的高位,拿着非常丰厚的俸禄,却盖布被子,这是故意骗人。”武帝问公孙弘,公孙弘说:“是这样的。在九卿当中与我交情深的莫过于汲黯,今天他当众责备我,这的确是说中了我的毛病。我身为三公而盖布被子,实在是有些虚假,想以此来沽名钓誉。我听说当年管仲做齐国丞相的时候,他同时娶有三个姓氏的女子建了三处府第,奢侈的程度可以与国君相比,齐桓公是靠着管仲才做了霸主的,齐桓公的排场也和周天子差不多了。后于晏婴给齐景公做丞相的时候,饭桌上从来没有两个肉菜,婢妾都不许穿丝织的衣服,齐国也治理得很好,晏婴是以下等百姓的生活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今天我身为御史大夫,而盖布被子,都照我这样,那就使三公九卿与基层的小吏没有差别了,汲黯说得的确不错。再说如果没有汲黯这么忠心耿耿,陛下怎么能够听到这样的话呢。”武帝觉得公孙弘真够谦虚退让的,于是就对他越来越好了。最后竟任命他做了丞相,封他为平津侯。

公孙弘多疑善忌,表面宽容而内心深峻刻薄。对那些曾经和他闹过矛盾的人,他都表面上亲善友好,而暗中狠狠地报复他们。主父偃的被杀,董仲舒的被调任胶西王相,都是公孙弘干的。他自己不吃两盘肉菜,不吃精米,但他的许多老朋友和一些相好的门客,却都是仰仗着他过日子。公孙弘把自己的俸禄都用来供养他们,自己家里一点剩余也没有,因此他也深得许多士大夫的称赞。元狩二年,公孙弘病死,善终在丞相任上。

【责任编辑 贺 晴】

张大可(1940—),男,重庆人,著名史记学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张大可文集》(商务印书馆,2013)、《史记通解》(商务印书馆,2015)等;丁德科(1962—),男,陕西铜川人,历史学博士,渭南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统一与安全思想研究专家、儒道国家学说和国家安全经济学者,著有《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史记通解》(商务印书馆,2015)等。

【编者按】2015年是史圣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本刊连载《史记观止》,以资纪念。本期刊载其“卓越举措”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发展、融合、统一的进程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积聚了浩如烟海的众多古籍,许多古典名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的文化精品。《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史记》所写的人物传记,为社会各色人物定位,描绘人生百态,提供做人榜样,更是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柢书。渭南师范学院作为司马迁故里的高等学府,有义务、有责任推广和普及《史记》这部文史名著,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和欣赏的文化艺术品。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著名史记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与儒道国家学说和国家安全经济学者、渭南师范学院丁德科教授合著《史记通解》,2015年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注译评相结合的新型《史记》整理著作。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中国史记研究会将于10月中旬联合举办国际学术大会,隆重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为此,本刊2015年特连载“《史记观止》”,以纪念司马迁这位史圣,也为《史记》的普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作者节选《史记》精彩段落,再加工形成系列《史记观止》普及读物。可以说这是作者和本刊一个创造性的尝试。创造性的价值在于精选《史记》,分类结辑,展示社会和人生。每篇由标题、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几个部分组成,篇幅短小、行文流畅、雅俗共赏,便于读者零碎时间鉴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全年24期,每期连载,计划刊载120篇左右。从帝王开始,直到普通民众,全方位掠影上古社会三千年历史各色人物,立体再现社会人生百态,可谓《史记》观止!诚请读者评说指正。

猜你喜欢

公孙弘任氏吴起
公孙弘的不辩
公孙弘的进退智慧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退让的智慧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争先进位 奋力超越 吴起县高级中学改革创新引起强烈反响
论《任氏传》中狐妖的姓氏寓意
唐宋传奇《任氏传》《西蜀异遇》狐女形象比较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