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编辑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

2015-03-20

传播与版权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

宋 菊

期刊编辑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

宋 菊

[摘 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战役,“中国梦”的宏伟构想必将重新谱写中华民族的崭新历史。期刊作为时代声音的载体,也必须具有时代的精神与气息。就以编辑工作而言,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捕捉信息的敏锐性与思维进程的创造性以及弃旧图新的挑战性等方面。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创新与超越

[作 者]宋菊,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期刊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它具有报纸的时效性,又带有书籍的广博与丰富性,是报纸的深度拓展,也是书籍的精粹提炼,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拥有极其广阔的生存疆域。

好的刊物当然要有好的作者与编辑,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加工与传播者,编辑是助产士,更是雕塑师,是优秀作家的培育者。编辑加工的过程是精神文化产品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媒介。时代永不停步,传媒日新月异,亦如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一样,人们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就要求期刊编辑具有创新意识和紧迫意识。编辑的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期刊编辑质量,以及优秀期刊所独具的社会价值及生存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时代呼唤创新

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作为时代声音的传播者,媒体正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它承载着科学探索的成果,也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既然科研就是创造,那么,作为科技期刊,当然也要与时代同步,这就是所说的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在前人或他人的基础上,有独到的眼光,有独特的视角,能够冲破常规的藩篱,为期刊开拓新的领域,关注科研最前线的动态,甚至抢占科研制高点。体现在期刊编辑活动中,作为编辑,首先是不仅要巩固原有的阵地,更要具有开拓的勇气和智慧,也包括对编辑活动中固有模式的跨越。这种创新是编辑自身在实践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编辑行为的独特性,当然最终体现为期刊的魅力与价值。

二、意识是创新的先导

头脑需要“风暴”,思想支配行为。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是心灵与智慧的体现,它包括创造的想法、创造的劲头以及创造的决心和意志。毋庸讳言,竞争无处不在,各行各业概莫能外,科技期刊更是这样。尤其是现代传媒大行天下的时代,电子信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冲击着所有的传统媒体。诸如书信、电报、贺卡之类似乎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就连曾经大赚特赚的手机信息也已经遭到无情的冷落。而电子期刊也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盘,甚至几乎所有的报纸期刊也已经同时有电子书报的传播。就连中央电视台也需要微博、微信、客户端加以弥补。所以,作为科技期刊,必须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强烈的创造动机开拓市场,争取读者,进而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异想天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垦荒需要出力流汗,开拓创新同样需要脚踏实地,甚至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就如精心修改一篇文章,不仅需要水准,更需要心血,才可以点石成金。所以,创新需要干劲,汗水是最有效的催化剂,它能推动和促进编辑的工作效率,就如在莽原中的跋涉,往往就会发现有价值的、新颖的、能产生独特社会效应的客观要素,进而予以发掘和表达。创造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动力,犹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它是期刊编辑在创新过程中克服阻力的坚强毅力和不懈追求,是创新活动成功的保障。

三、内功是创新的条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薄发才能一鸣惊人。期刊编辑也不例外,编辑的专业能力、学识素养,以及组织管理、评价、判断能力甚至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必需的储备。唯此方能遵循编辑规律,驾驭编辑工作的对象,从而如鱼得水,运用自如。编辑创新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以编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也需要有逻辑学、语言学甚至大众心理学等作为理论依据,同时也需要必备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辅佐,更需要有雄厚的文学、新闻学、传播学以及语言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为储备,而且不是仅凭少数几个人就能完成,它需要期刊社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同舟共济。从一开始的策划选题、组织选题、编发选题就需要有独创性和原创性。所谓独创性要求编辑发挥自身的主导意识和创造天赋,在植根于现实的基础上,依据读者的迫切需求,进而有的放矢去组织、编发这些人民群众或者专业读者最需要的精神产品。原创性要求因时而化,具有独特的创意,这种创意博采众家之长又绝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更不是简单克隆其他样板,唯其如此,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四、期刊创新的几个环节

首先,不破不立,弃旧才能图新。创新就是跨越,需要时代的担当,更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毅。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敢于冲破固有的藩篱。创新还需要“探路者”的果敢,义无反顾,毫不迟疑。勇敢破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保守的编辑观念和模式,尤其是“吃官饭”养成的懒散、被动及无所作为。要“睁开眼睛看世界”,而不是作茧自缚、自甘沉沦;要主动吸收和广泛关注日新月异的科学动态,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还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其次是社会角色的及时转换。市场经济时代市场说了算。要彻底放下“官媒”的架子,要确立能动的应变意识,还要有强烈创新意识及自觉的市场意识,更要从文化传播向文化建构的高度接轨。在当前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编辑不仅要完成科学文化传播的任务,更要肩负起科学文化建构的历史使命。编辑活动中的策划,必然会体现期刊编辑参与高层文化建构的这一特质。期刊编辑不再像过去那样仅限于择优汰劣的事务,而是要进行初始化控制以引导作者的选题方向,或者直接跨越到顶层设计的高度。编辑不是导师,然而编辑一定是园丁,甚至也是“伯乐”,文学期刊是这样,科技期刊也一样。因此,现代编辑必须树立起明确的文化建构意识。意识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而是以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面对社会,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更应不断吸收、处理外界各种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关注视角。创新,就意味着超越。一开始就具有高屋建瓴的精品意识、名牌意识。编辑主体具有了这种创新型思维,就善于在事前做出创新决断,要能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内外环境,发现和抓住时机,对编辑要素加以整合,将最优异的产品呈现给读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创新永无止境

挑战无处不在,优秀没有止境。作为期刊编辑,为了出精品,就要敢于以批判与否定的态度提出挑战,体现在对文稿的新要求,既要严格审视稿件的学术水平,同样也要衡量稿件的创新性。编辑要具有点石成金的功夫,从而体现人类科技文化的无限上升性,以满足读者求新求异的需求。这种独具慧眼的识别,既要求编辑具有敏锐的识辨能力,更要求编辑能够实时把握行业信息,对学术研究动态能了然于心,才能够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历练。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创新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闭门造车。创新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刊编辑要面对社会,着眼未来,必须使自己丰富和渊博,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源头活水。知识经济也是信息经济,敏锐捕捉时代信息,精确把握时代脉动,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对期刊的起码要求。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要有时代的情怀、创造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得心应手的工作能力与高度的敬业精神是编辑工作的成功保障,而高度的时代视界和可贵的开拓精神必将带领自己的团队取得创新的成功。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