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张泉灵看女记者的工作优势与劣势

2015-03-20谢玄曦

传播与版权 2015年4期
关键词:劣势感性细节

谢玄曦

从张泉灵看女记者的工作优势与劣势

谢玄曦

[摘 要]女记者如今已经成为新闻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们在新闻实践工作中拥有善于发现细节,更能还原新闻现场;擅长感性思维,更具有人文关怀;具有天生的柔韧性,更能承受困难等优势。然而,她们也存在成为社会娱乐八卦的对象、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等劣势。张泉灵作为中央电视台著名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更具有女记者工作优势与劣势的代表性。

[关键词]张泉灵;女记者;优势;劣势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女记者”的词条大多是对女记者的个人生活的八卦、对女记者不同场合衣着的评判等,而其他涉及新闻工作的内容也有许多包含八卦、娱乐的色彩,对于记者个人的优秀作品、工作能力评判的内容总体要少于上述的娱乐八卦内容。可见相当一部分的公众目光是放在“女记者”的身份,而不是“记者”本身。

[作 者]谢玄曦,西南科技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新闻工作者在业界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媒体行业中,女性从业人数占到了媒体从业人员的1/3。尽管她们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劣势,但她们女性独特的视角、优秀的个人能力总能给受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张泉灵作为活跃在中国新闻界的知名女记者之一,她的从业经历也成为研究女记者职业工作优势和劣势的典型案例。

一、女记者的职业优势

(一)善于发现细节,更能还原新闻现场

对男女生理差异的研究表明:男性言语往往采用线形模式,习惯将故事要点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不会太注重细节;而女性言语则倾向于更详细地将所涉及的人物以及发生的其他信息都牵扯进来。

女记者在新闻现场,不仅能够将现场的概况描述出来,更能注意到现场的小细节。她们的报道以这些小细节作为切入点,更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而这些小细节也经常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女记者这种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也常常使得她们在采访中获得成功。

2011年胡锦涛同志访问美国时,“东方时空”做了一条“探访美国佩顿中学孔子学院”的新闻。张泉灵作为记者与主持人连线。当时主持人问她:“美国学中文的人多吗?对中文是什么态度?”张泉灵在这时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到了一个细节。她说在大使馆给她盖章的一个小伙子问她是属什么的,还说自己是属公鸡的。她还观察到在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上,许多美国人用“你好”这句中文来打招呼。

这样的报道很好地体现了张泉灵现场观察的能力。面对主持人的“大问题”,张泉灵却能“以小见大”,从这样一件小事入手来说明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了解程度。以小细节切入之后再概括整体状况,这样的方式过渡自然、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观众听到这样的小细节,不仅觉得生动有趣,仿佛身临其境,而且也了解到了这条新闻所要表达的核心。

(二)感性思维,更具有人文关怀

新闻要求理性、真实,但事实上新闻有了女性记者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对于客观事物,只有敏锐地感觉到它,才能深刻地认识它。女性天生具有更强的感性思维和人文关怀,这种特质使得记者更能为被访者设身处地地着想,最大限度地保护被访者的心理状况。她们提出的问题更加能贴近被访者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更多直逼事件本质的信息,这就是她们在新闻实践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女记者在许多报道中都能脱颖而出。出自这些女记者的作品,不仅能够理性地呈现事实,也为冷冰冰的新闻加入了“人”的因素。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客观与关怀结合,可获得很好的报道效果。

2008年汶川地震,张泉灵现场报道“武警战士”,先介绍灾区一片废墟,受灾群众和抢险救援人员只能露宿空地,而某部参加救援的武警战士却能自建“别墅”。当张泉灵将观众带到“别墅”一看时,却是个大帐篷,数十位武警战士头挨头睡在潮湿的地面上。张泉灵以低沉、沙哑的语气说:“就这样,他们已经比前几天好多了。因为他们从行军到救人,已经90多个小时未打一个盹了。我们还是先离开这里,让战士们再睡一小会儿。”短短几句话,张泉灵将自己的情感表露无遗,更表现出了对于武警战士的关怀。这样的话语打动了无数观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现场报道。

2012年“东方时空”报道毒胶囊事件。张泉灵从多个角度出发,以激昂的情绪对于修正药业提出了犀利的“七问”:“消费者直接从你手里买了有问题的药,企业不该说声对不起吗?是供应商的问题,难道企业就可以免责吗?……”这样的一个表现获得了不少人的称赞。张泉灵以感性思维入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站在被害

者的角度质问修正企业,体现出了她对于“人”的重视与关怀。而在“七问”之中,她也不乏理性的色彩,犀利的提问十分精彩。可以看出这正是女记者独有的特征,理性与感性结合,在人文关怀的同时触到新闻事件的核心。

(三)天生的柔韧性,更能承受困难

在过去的观念中,女记者不会踏入“禁区”,她们在体育、暗访、灾难报道等“男性专有”的领域中很难有自己的话语权,她们更多的是参与软性新闻的报道。但事实是,许多女记者凭借过人的心理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在深入新闻现场时“巾帼不让须眉”,有非常出色的表现。“震中玫瑰”张泉灵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张泉灵与央视记者康瑞一道去阿富汗战场采访时,就遭遇了5.9级地震。张泉灵为报道阿富汗地震灾害,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从喀布尔到震中区,200千里的直线距离竟然颠簸了9个小时,要翻越高高的雪山,路上还随时都在发生新的雪崩和塌方。张泉灵说“遇到了自己经历的最困难的堵车场面”,他们还曾被堵在空气污浊的隧道里,呼吸都很困难。张泉灵亲眼看到一个人因窒息而晕倒。张泉灵还经历了不断的余震,有一次连固定在三脚架上的摄像机都震落了。张泉灵经历了她记者生涯中最艰难、最危险也是最成功的一次电视新闻采访。

不仅是张泉灵,有很多女记者都在外人看来“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奋斗。有“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有美籍华裔记者凌智慧深入朝鲜暗访,有披着婚纱报道雅安地震的陈莹……这些女记者在一些事件中显示出比起男性更加坚定的意志和超越常人的勇气。女性天生具有的柔韧性使她们承受艰难险阻时展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

二、女记者的职业劣势

(一)容易成为社会娱乐八卦的对象

社会对于女记者关注更多的是她们的女性身份,而不是纯粹的记者。对于一个女性的评判,传统的观念习惯将重心放在对其外貌的衡量,所以仍有许多人是将女记者作为欣赏的对象来评判。

张泉灵在中国新闻界已经是知名的记者,她平日也一直保持着较为低调的风格。然而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对于张泉灵个人生活的关注超过了她个人本身。以“张泉灵”作为关键词搜索,虽然也有她的演讲、报道作品、个人传记,但是张泉灵丈夫的资料、儿子的照片,张泉灵参加“冰桶挑战”的视频,还有对她在综艺节目的表现的娱乐八卦内容都超过了她个人的优秀作品。

(二)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女记者同样可以深入艰苦的新闻现场已是有目共睹。尽管她们内心坚强、敬业,但作为女性本身,她们的确要比男性承受更多心理压力。

有人说张泉灵永远“冲在第一线”。张泉灵坦言,自己其实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但是在镜头面前要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始终要提醒自己不能哭,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坚强去支撑,需要关爱去抚慰,需要记者的天职。

女记者本就具有敏感、感性的特点。在采编过程中特别是采访一些突发性事件时,要面对天灾人祸的惨烈现状,女记者身心产生应激反应,而新闻工作又要求她们必须每天客观冷静地采写报道,采访中产生的心理冲突都来不及平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体力过度透支也是造成女记者巨大心理压力的原因。张泉灵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常常连续多天集中报道,而一些新闻现场物资紧缺,休息和温饱都无法保证。人民网就曾评价张泉灵:疲惫却顽强,从容而镇定。一次营救过程中,张泉灵和她的团队,跟消防官兵一起努力了十几个小时。她早已疲惫不堪但仍要坚持报道。新闻的特点,决定了记者工作节奏很快,一些突发事件更让女记者不堪重负,长期快节奏、超负荷工作,会严重影响女记者的身心健康,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梅杰的市场定位[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刘品初.浅谈女性新闻工作者的优势利用——以柴静为例[J].新闻世界,2014(9).

[3]张璇.女主持人的个性塑造——从张泉灵的现场主持说起[J].新闻世界,2010(S1).

[4]于今思.张泉灵:冲在第一线的女记者[J].文化交流,2008(7).

[5]顾和平.女记者亟须心理健康教育[J].新闻传播,2012 (11).

猜你喜欢

劣势感性细节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细节取胜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