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研究

2015-03-20卢秋婷王大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核心思想大学生

卢秋婷,王大洋

(1.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处,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研究

卢秋婷1,王大洋2

(1.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处,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网络沟通、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在时事政治、深化改革、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等5个方面的思想意识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认真分析调查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

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对策

为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以吉林省4所高校本科学生为样本,于2015年3月开展了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网络沟通、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假期活动、返校状态、新学期计划及关注热点进行详细调查。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全日制高校部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调研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大量阅读关于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深入调研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问卷,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提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2份。问卷有效率为97.8%。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年级结构:大一学生572人,占26.6%;大二学生662人,占30.8%;大三学生546人,占25.4%;大四学生372人,占17.2%。性别结构:男生1134人,占52.7%;女生1018人,占47.3%。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调查内容涵盖了时事政治、深化改革、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等5个方面,采取无记名方式,学生根据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进行作答。

(2)座谈调查。本次调查抽样4所高校内某学院、某班级学生,开展座谈会16场,参会学生代表近1300人,涵盖了不同年级的党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系国家发展,关注国计民生

学生借助形式多样的传媒手段,积极关注国内外最新时事动态,并以大学生的独特视角理性地分析与看待,国家政治生活、建设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显示:44.39%的学生表示非常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38.62%的学生偶尔关注;15.37%的学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1.62%的学生不关注。关于对社会中腐败现象的看法的调查中,70.2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大反腐败力度,腐败现象可以扭转,关键在于如何做;10.67%的学生认为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法;3.53%的学生认为只要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偶有腐败现象也无所谓;15.59%的学生认为腐败根深蒂固,不改革无法解决。73.81%的学生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由于行人缺乏自律;11.03%的学生选择交通设施规划不够合理;9.34%的学生选择对闯红灯行为惩罚太轻;5.82%的学生对此说不清。调查显示学生对社会热议现象的认知比较客观,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

2.2 把握时代脉搏,注目改革未来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政策、新理念,43.22%的学生表示“了解”或“基本了解”;47.51%的学生只是片面地认识其中的某个方面;9.27%的学生则“基本不了解”。80.57%的学生对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完全支持;19.43%的学生支持改革的部分政策。在全会提出的改革范畴,同学们普遍关注如何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此外,2020年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27.64%的学生持乐观态度,相信中国经济将不断高速增长;67.2%的学生保守估计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5.16%的学生不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充分表现出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高度自信。

2.3 学习核心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是否要在大学校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86.78%的学生认为应该大力宣传;2.6%的学生觉得不应该;10.62%的学生则觉得无所谓。关于学生们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意义调查中,81.03%的学生认为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15.72%的学生认为意义一般;3.25%的学生觉得可有可无。与此同时,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关注并给予正确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同学们虽具备一定的认识,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一题中,只有26.11%的学生指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关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仍缺乏深入、细致的学习。

2.4 努力学习知识,打牢专业基础

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在对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学习状态的调查中,39.13%的学生觉得班级同学学习兴趣高;而13.51%的学生觉得学习兴趣一般;24.27%的学生认为多数人学习兴趣浓;23.09%的学生认为一部分人学习兴趣高,也有很多人劲头不足。以此了解到,目前学生中的学习风气良好,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学风教育、诚信教育,在校园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当被问及是否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时,31.07%的学生表示十分了解;64.57%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有所了解;4.36%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从未关注过。由此看到,学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有成效,但应加强对不关注专业学习学生的教育引导。经过座谈调研发现,学生普遍认同自己所学专业,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更加趋于认同专业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的对个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认同度不高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

2.5 聚焦人生规划,实现自我超越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有无人生规划、是否付诸行动。在“大学期间你最想收获什么”一题中,53.29%的学生选择想拥有良好的社会活动和实践能力;30.05%的学生想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15.05%的学生想要多一种人生的历练;1.6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重要的是享受大学生活。对学生是否确立了在大学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63.87%的学生表示目标非常明确;23.14%的学生表示有目标,但是会变换;12.99%的学生目标不明确,没有认真思考过。对学生是否进行了职业规划的调查中,35.94%的学生有规划且十分清晰,包括长期、中期、短期;34.15%的学生有近期或短期规划;28.02%的学生只有一点远景规划,并未仔细考虑;1.89%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经过一个假期的打工体验、聚会交流以及个人冷静的思考同学们既看到了自身的优势,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大多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纷纷满怀信心地表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3 结论与对策

3.1 加强思想引导,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青年进步的重要航标,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只有组织学习,加强引导,才能激发学生自觉遵守和践行。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其有全面的把握,凝聚学生关注的焦点,统一学生的思想共识。另一方面,学校要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专题讲座。让学生全面掌握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引发学生现实思考,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责任意识,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

3.2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指导树立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坐标

首先,要继续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疏导他们的思想困惑,主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成长;其次,应深入开展师生、新老生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成才需求,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诉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的内在动力;再次,可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教育,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视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外界不良现象和思想对学生的干扰。

3.3 融入“三爱”、“三节”教育,提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感染力

高校应积极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的“三爱”“三节”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各种节庆日和纪念日的丰富教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影片展”等为载体,引领广大学生感受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此外,深入推进“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坚持开展“光盘行动”,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为载体,引领广大学生加入到行动中来,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践行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带领学生建设节约型校园,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

3.4 积极占领网上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高校应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将网络文化与大学文化相融合,依托新媒体创新大学生舆情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倡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博、微信、人人等网络平台,以“学生工作网站”建设为载体,以博客、视频、社交网站、即时通信、论坛贴吧等多种青年热衷的网交方式开展工作,同时融入传统文化、古典艺术、流行时尚等元素,搭建信息管理与监督保障相结合的平台,用正面的声音和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牢固建立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防火墙”。各年级辅导员坚持实时更新网络内容,使网络平台有受众、有影响、有回应,用“微教育”适应“微时代”,使新技术手段成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武器。

[1]樊建武,刘光林.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实践[J].价值工程,2012(5):222-223.

[2]李卫娟.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6):50-52.

[3]张黎.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特点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对策略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0):145,147.

[4]刘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2):68-69.

2015-01-16

卢秋婷(1986- ),女,吉林蛟河人,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处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5)04-0142-03

猜你喜欢

核心思想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