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微

2015-03-20白秀丽秦小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办学

白秀丽,秦小舒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吉林长春 130032)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微

白秀丽,秦小舒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吉林长春 130032)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我国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使之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特征、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微

当代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日益国际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注重教育、发展科技、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使研究生教育尽快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应国际化的综合型人才,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特征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指在世界教育的背景下,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与世界接轨、被国际认可的教育体制[1],其核心是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培养人才,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走出去——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国内大学在海外设立研究生教育分支机构;请进来——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允许外国高校在中国联合办学。

1.1 留学

将学生送到国外留学是展示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出国留学可以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学习国外的先进教材、接触世界前沿的知识,站在国际大舞台看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知识面,增强与人交往及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研究生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我国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多,2004年为11.47万人,2005年达到12.26万人,而到了2010年,我国留学生人数达到30万。在全球留学生中,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居于首位,标志着我国留学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2]。

1.2 合作办学

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满足人们接受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不可缺少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为我国改革、发展所用。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这些政策和规定规范推动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增多,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向着国际化的轨道迈进。

2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管理,经验不足,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仍在探索中。

2.1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尚不明确,没有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在指导思想、办学理念等方面还没有体现国际化,没有找到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保障目标的有效实现。

2.2 研究生教育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研究生教育教学内容陈旧,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前沿性知识所占的比重较小,很难将前沿技术与所教授的知识相结合。研究生毕业后,在实践应用中,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和社会需要接轨。在教学的方式上,目前我国仍是以教师主讲为主导方式,比较呆板。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方式还没有被广泛采纳。研究生教育缺乏精品意识,缺乏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国际大市场竞争的需要[3]。

2.3 研究生教育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中,外国留学生比例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2%~3%,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比例太小,而世界著名大学中外国留学生比例一般都在 20 %以上[4]。由此可见,我国当前仍缺少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育人环境和氛围,对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引入不足。

2.4 掌握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我国进入WTO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及高等教育对人才的质量和标准产生了新的要求。除了掌握一定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即掌握双语及多种语言的人才,特别是对教师而言。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用外语进行教学,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促进其外语和知识同时提高,使学生受益匪浅。目前,我国具有留学背景或能熟练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比例还很低,师资队伍水平与国际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5 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随着世界经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要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加入国际行列,就必须制定出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相关条例、制度法规,建立研究生毕业证书的国际互认制度,使研究生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规范管理[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国际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条例、法规,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3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3.1 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的种类应满足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应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特别是要突出研究生国际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2 研究生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教育的内容国际化,包括观念、语言、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内容。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是有差异的。在课程设置上,本科生需要系统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而研究生是在导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创造新的知识,研究生教学更需要前沿的知识,需要创新的教学内容,用新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取代原有的陈旧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因此,学校要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之中。

3.3 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

加强师生外语的学习,鼓励教师用外语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国外的专家、教师为研究生授课,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与世界接轨。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和教育的优势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场所。我国要想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必须发展留学生教育,放宽眼界,面向国际招生,注重教育国际化,多进行科研合作和交流,采取中外合作办学形式,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并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多为我国研究生出国留学创造机会。

4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

4.1 确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步入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发展科技、发展教育。把研究生教育引导到国际化的轨道上来,在国际视野下开展研究生教育,确立高等院校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利用国外的先进文化成果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用国际化的观点、方法科学地指导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

4.2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保证

拥有一个专业技能强、外语水平高,又能够用外语进行教学的教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师能用外语授课的人数很少,不能真正开发国际化的课程,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国际化课程的内涵,因此在导师的选拔上应优先选拔那些具有留学经历、拥有国际科研合作、能够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师。曾在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经历,能够进行外语交流,他们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因此,鼓励高校教师,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进行学术交流,从中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经验,掌握学术前沿知识,能够站在国际大舞台上,用比较开阔的视野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不断地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目前,我国清华大学就采取聘请海外学者来校为一些教师和研究生讲学,内容是反映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课程,以达到引进国外优秀研究生教学资源、借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目的,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4.3 推进研究生课程设置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它能避免陈旧的教材与世界先进的技术脱轨的现象,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课程国际化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就是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多增加国际化课程,使国际化课程在设置课程中占到一定比例[7-8]。

4.4 进一步发展留学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国留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高等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也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6]。因此,要鼓励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国学位,创造国际化的培养环境。语言是国际教育交流的载体,推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鼓励研究生不断地进行外语的学习和应用,多阅读国际学科研究前沿的英文资料,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派遣研究生到国外学校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鼓励他们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国际知名大学互通有无、拓展学生视野的一种重要方式。

4.5 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有较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史,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制度,而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理念和技术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联合培养,并与国外的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学习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借鉴他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能够为我国构建国际型一流大学积累经验,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充实到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使研究生教育系统地向国际化教育渗透,在学习和引进的同时还要加强办学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9]。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办学,让世界著名学府走进中国,让中国的大学走出国门,拓宽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对外交往的领域和途径。

4.6 建立并完善国际化的质量标准评估体系

研究生学历国际化要求研究生学历能够获得世界认可,实现学位证书的国际互认。学位证书的互认是平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基础,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出国门的前提。要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学位互认工作,这是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环节[10]。

5 结语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发展科技、增强国力的必要手段,然而,要想使研究生教育真正进入国际化轨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需要教育部门的积极努力及其他各界的共同支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方案,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1]王根顺,张艳增.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3):1-3.

[2]曾泽斌,汪建英.对我国工程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4):133-134.

[3]张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2011(7):43-45.

[4]张文格.袁本涛.我国研究生国际化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5(11):102-104.

[5]段作章,周杰.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00-104.

[6]李素琴,闫效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初探[J].中国高校研究,2003(11):59-61.

[7]罗尧成,束义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58-63.

[8]李延成.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2(7):47-49.

[9]林伟连,许为民.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践途径探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12-15.

[10]宋玲.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115-116.

2014-11-09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375)。

白秀丽(1965-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副研究员,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

G640

A

2095-7602(2015)04-0088-04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