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视域下的接受式学习

2015-03-2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丁 波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长春 130012)



有效教学视域下的接受式学习

丁波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长春130012)

摘要:首先阐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关系,并对接受式学习的理论进行阐述,同时对接受式学习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有效教学视野下接受式学习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接受式学习;有效教学;有意义学习

一、有效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1]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有效教学也受到了国内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何谓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崔允漷教授曾从有效与教学两个方面对其含义进行了分析,他将有效看作学生的进步, 将教学视为引起、维持学生的行为。[2]从崔教授给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共同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则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最终的教学成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首要的评价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首先是知识的发展,而在学生知识发展过程中,学习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历来有多种多样的主张和做法,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各种主张和做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学习。[3]发现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去学习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发现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因而成为近年来广受教育者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式学习相对应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呈现材料和讲授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接受式学习,学习者能够快速有效的学习知识,但接受式学习也有其弊端。例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等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更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把研究和使用的重点放在发现式学习上,认为只有发现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反对接受式学习的声音,他们认为接受式学习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改的巨大阻力。一些人过分夸大发现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点,把发现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视为教育改革的万能药。虽然发现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并不能取代接受式学习。不论是接受式学习还是发现式学习都有其优缺点,只要能促进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都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用。

二、接受式学习理论

接受式学习作为传统的学习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接受式学习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他认为接受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4]根据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将接受式学习划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机械式接受式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4]

机械式接受学习是指学生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进行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或不求甚解的一种学习方式。[4]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只是进行机械的讲授,没有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启发,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只是机械和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并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中去。学生学到的也是表面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掌握。

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是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和机械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并进行思考。只有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才会更有效。

在机械式接受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学生的学习效果差,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也背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果更好。通过教师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当前一部分教育者错误地认为,接受式学习就是机械的接受学习,而忽略了有意义接受式学习。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理论侧重于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结构的构建,很少涉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课堂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爱和智慧传播。文中我们所强调的接受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但是我们这里的有意义,不只局限于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意义,也是一种对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的意义。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是一时的,而学生情感价值道德品质的影响却是终身的。因此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的视域下教学,不只是教文化知识,同时也包含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有效教学视域下如何使接受式学习更有效

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因此我们探讨有效教学视域下提高接受式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时,首先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同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环境。这些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力量、新的教学方法等等。

1.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及精神境界的提升

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接受式学习条件下,课堂主要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要摆脱传统认为教师最本质的任务就是传递书本知识的教学观念。如果一个教师只是把基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者。教师应该努力摆脱以往的教书匠意识,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研究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其行为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发展,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做一个研究者,同时应该提高自身的精神追求。

2.学生要有接受学习的意识,要有对知识的热爱、勤奋和专注的精神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中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学生主动理解教学内容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机械记忆和模仿,学习就成了机械和无意义的学习。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接受式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学习、课下及时复习,这样一个环节,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只有课前学生认真预习,积极探索发现,才能为课程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面对教师的深度解析才不会感到压力,才能更好地听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一定的探索精神。这样学生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3.教学环境的创设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样,教学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两方面。

1)教育资源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影响教学效果及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加强教育资源的积累,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一方面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依靠社会力量,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关注教育,关注祖国的未来,通过社会力量,来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教学条件,为更多的学校建立起图书馆、计算机教学中心,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是多元化的。课堂不仅要进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通过合理分组、小组互助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上使用PPT、 视频等手段可以使教师的讲授更加直观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平时可以利用微课和慕课进行课前预习和课下巩固,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随时都有学习的平台,都有老师在身边。因此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和社会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有效教学视域下接受式学习有效性的评价

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①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给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使学生能热爱学习,学会学习。②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只有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有效教学是为了实现学生这两个层次的发展,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可以实现学生这两个层次的发展,因此在有效教学视域下评价接受式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层面来评价。在接受式学习的条件下,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最终的教学成果是二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在探讨有效教学视域下接受式学习的有效性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价值实现。

1. 学生知识和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通过教师的教学,首先学生应该积累知识,同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改变。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学到了智慧,学会与同学和家人和谐相处。学生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人格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价值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首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而且要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得到自身价值的认同,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成为评价有效教学视域下接受式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覃泽宇, 林铭. 复杂适应系统视阈中的有效教学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8).

[2]崔允漷.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 (上) [J].人民教育,2001,(6)46-47.

[3]张承芬. 教育心理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23.

[4]赵义泉,张向葵. 中外学习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11):11-14.

(责任编辑:张连军)

Research Receptive Study from Effective Teaching View

DING Bo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130012)

Abstract:This text introduces relation betwee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lection of the student's study ways. It clarifies the true meaning of receptive study. Then, it explores the ways the make class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ceptive study and raises valuation criteria of effective education in the receptive study.

Key words:receptive study; effective teaching; meaningful learning

作者简介:丁波(1990-),男, 河南南阳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2-1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2-0090-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2.024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