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境界”理论视域下雷锋精神内涵解读

2015-03-20赵红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冯友兰功利雷锋

李 秀,赵红灿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221006)

雷锋精神,狭义上是对雷锋言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广义上,它已升华为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社会所敬仰和追求的精神文化[1]。现今,在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雷锋精神实践的展开。对雷锋精神的解读和认同也存在着工具论、过时论、异化论等负面观点,使人们对学习雷锋精神产生了抵触。践行弘扬雷锋精神、建立持久性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前提是对雷锋精神内涵的解读和认同。本文以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道德哲学理论,即“人生境界说”为视角来解读雷锋精神。

一、学习雷锋精神的现状及困境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热潮。半个世纪以来,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经久不衰,无论是官方还是群众都在努力寻找雷锋精神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契合点,努力突破学习雷锋精神的困境。

(一)雷锋精神普世化、抽象化的道德品质面临解读困境

一直以来,雷锋是以道德典范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人的话语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改革开放以前,主流媒体把雷锋塑造为“好人”的代名词,把雷锋精神泛化为了“做好事、帮助他人、为人民服务”的抽象化道德符号。这种抽象化的道德品质获得了超越时代和民族的有效性。而“忠于革命忠于党”“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美德,都是贴合20世纪60年代的意识形态需要而总结出来的。面对当前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价值观,雷锋精神内涵的解读显现出滞后性和模糊性。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临新型奉献伦理的挑战

当前不少人认为,雷锋精神就是不计酬劳地为人民服务,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功利,二者无法统一。雷锋精神正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奉献伦理中重现建构的挑战。应该注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备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一般特点,还看重社会生活中的义利统一和公平竞争,呼唤新型奉献伦理的发扬。[2]

(三)雷锋精神实践模式的缺陷

笔者针对苏北地区某市三所高校30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在回答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受冷落的原因时,84.92%的受访者选择了“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一项。当前学校学雷锋活动的长效机制或固定模式较少,仍在3月开展集中学习,“一阵风”、形式单一是雷锋精神实践模式的主要缺陷。

二、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理论的启示

(一)觉解与人生的四个境界

1941年,冯友兰先生在《境界》一文中提出了“人生境界”理论,并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冯先生把人对事物有所了解而且是自觉地有所了解的状态简称为“觉解”。“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没有两个人底境界,是完全相同底……就大同方面看,人所有可能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3]

在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3],即顺着本能或社会的风俗习惯,对其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其境界似乎是一个混沌,对于所做的事是什么性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并没有清楚的了解。在功利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3],是为他自己的利。但“为利”者对“自己”和“利”并没有清楚的觉解,也就是说,其行为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但其做此事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在道德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3]。此种境界的人对人性有了觉解,“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其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的”[4]。在天地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3]。“天”是指哲学上的“宇宙”,在此境界的人了解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宇宙的一部分。这种觉解也叫“同天”或“天人合一”。

(二)人生境界的启示

其一,境界可以有变化,即通过努力可进至更高境界。冯先生认为,“境界有久暂”,觉解不仅构成了个人的人生境界,还决定了其行为特征。一个人的境界取决于其对自身行为的觉解程度,而不是行为本身。就学雷锋活动而言,一个大学生爱帮助同学,其境界未必是道德境界。他/她帮助别人若是由于“顺才”或“顺习”,那么他/她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若是希望获得道德素质测评分数,或者以此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她的境界就是功利境界。只有当一个人对道德有真正的了解,并据此去帮助别人、去行善事,其境界才是道德境界。其二,功利境界的可取之处。冯友兰先生指出,“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而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于‘与’时,其目的亦是在‘取’”[3]。这种以“取”为目的的功利境界是否有可取之处?冯友兰先生认为,大多数的人都是功利境界中的人,大部分的社会文化也是这一种人创造的。这一观点历经半个世纪依旧得到了当今社会的事实印证。而这种功利境界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极大的正面效应。如一些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并不是“道德境界”的行为,而是“功利境界”的行为,或是因为不愿反对组织行为,或是期望从中获得老师、同学的认可。而这种个人的“功利境界”行为经过长期的固化后会对其自身和其他人产生一种“顺习”的带动作用。

三、雷锋精神的“境界说模式”构建

当下,不同学者对雷锋精神进行了多维解释。吴潜涛认为,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实情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5]

那么,在实践雷锋精神时,是否可以借助冯友兰先生的“境界说”,以觉解程度的加深为轴,构建出一种渐进式的雷锋精神内涵模式呢?笔者认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境界说模式”构建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第二层次为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精神;第三层次为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第四层次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一层次精神内涵是“顺才”“顺习”的。一方面是一种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及保持,另一方面是节俭朴素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第二层次精神内涵是“为利”的,即以获取工作领域认可、社会认可的动机为激励,建立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境界。第三层次精神内涵是“行义”的,将追求自身进步融入社会道德约束,主动地为他人及社会的进步而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第四层次精神内涵是“事天”的,即视崇高的全人类解放事业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顺才到“为利”、“行义”、“事天”,必有一个觉解的加深过程。

学习雷锋精神时,应当针对群体差异性,实施渐进学习模式。一直以来,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全盘式,即不区分层次要求,甚至是大力提倡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无私利他”,而忽略了满足“单纯利己”基础上的渐进式倡导。

笔者认为,学习雷锋精神应当先从低层次开始,即大力弘扬雷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品质,这一层次主要约束个人“顺习”,即先模仿他人或社会约束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日常践行难度不高。其次,根据个人觉解程度及社会境界程度的提高,倡导学习雷锋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忽视个体利益的“螺丝钉精神”不同,可以从“为利”的功利主义境界倡导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即可以以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满足“为利”的需求,从而为“行义”的第三层次雷锋精神培育奠定基础。当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在生活中做到了勤俭节约,在工作中做到了认真负责、敬业乐业,其道德自我约束层次相较以往已经提高,再以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等方式促使其将追求个人的进步融入到社会的进步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和践行中。经过觉解的提高,个人境界提升并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再通过“行义”的稳定践行,实现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精神内涵。这种以“境界说模式”雷锋精神内涵认同为基础的实践方式,可以提高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降低公众的排斥和逆反心理。

[1]何建华.论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2):13.

[2]王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重构[J].哲学研究,2003(3):10.

[3]境界.理想人生——冯友兰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晓平.冯友兰的境界说与未来道德哲学[J].江海学刊,1997(6):96.

[5]吴潜涛,杨峻岭.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及其新时代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2.

猜你喜欢

冯友兰功利雷锋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最好的尊重
我不想让你误会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写给雷锋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