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2015-03-20高瞩
高瞩
(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当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高瞩
(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文章基于“破窗效应”的基本要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教育机制、教育策略、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四个方面来构建教育方法,探索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破窗效应;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引言
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不断强化其深刻的教育内涵[1]。传统的廉洁教育主要指廉政教育,是基于国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而开展,而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直接面向大学生,其教育的机制、策略、环境和内容都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我国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断拓展领域,引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风尚,科学地认识和开展教育活动。虽然各国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方法不尽相同[2],但大致都是抓住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现实伦理困境、利益冲突等案例进行教育,已经拥有大量成功的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为高校抓好廉洁文化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因此,借鉴国内外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直面国内的教育现状,努力寻求一套适应我国的大学廉洁文化教育的方法,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破窗效应的基本要义
美国政策科学家James Q.Wilson与犯罪学家George L.Kelling提出了“破窗理论”,即环境中各种不良现象一旦肆意放任,将诱使人们仿效甚至蔓延,形成社会问题,就如同大楼中某个窗的玻璃被打破,若不及时修补,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最后极易导致整幢大楼的玻璃被打破[3]。该理论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引导性。
破窗理论应用于大学廉洁文化建设,要求高校应重视“破窗效应”,尽早发现,紧密关注和控制高危人群,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在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加大推进落实“四个全面”中依法治国的教育力度;以当代大学生廉洁自律失范现象为案例,大力加强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教育内涵。
二、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当前崇廉倡廉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对广大教职员工的拒腐倡廉教育特别重视,而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还存在着目标认识不到位、混淆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尚未认识到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关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主力军的远大目标[4-5],表现为教育方法形式化和主观化,教育内容陈旧化与单一化,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认识不清,甚至存在抵触情绪。主要问题如下:
(1)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认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社会而非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在企事业单位,在“风口浪尖”的岗位,只有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品性;开展廉洁教育无非是搞搞教育,提提口号,做做样子。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一直缺乏系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形式单一,难以触及大学生的灵魂,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纪律教育来抓。
(2)廉洁文化教育存在“四无”现象。“四无”现象指无专项经费,无宣传阵地,无组织体系,无专职师资。绝大多数高校几乎均未完整开设相关课程,也很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高校缺乏专职教师,廉洁文化教育的研究明显不够。笔者对江苏省5所高校2 000名在校生进行了随机调查[6],对于“你觉得你所在的大学对廉洁文化教育是否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与人力”,教师与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和“没有必要”者分别占32.5%、13.5%,表明当前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覆盖面不广。
(3)廉洁文化教育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大多数高校至今还采取传授型课堂教学方式来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思想见解的碰撞几乎没有。一般高校沿用大课讲座模式,没有认真分析当前“治国理政”的现实形势,没有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教育偏重形式,忽略内涵;主题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无非是传统的知识问答、专题讲座、体会征集、书画比赛等;新媒体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教育方式,难以吸引90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育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
(4)大学生践行廉洁文化教育的自觉性堪忧。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持续开展,近年来各高校开始重视廉洁文化教育活动的创新,大学生严于律己的意识不断得以提高,但调查数据[6]表明,仍有15.2%的学生认为廉洁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意义不大,有9.3%的学生甚至认为毫无必要。就“校园内学生行贿受贿”问题,14.7%的学生认为中国是人情社会,给同学送礼虽然不太好,但也确实能拉近相互间距离,赢得入党或选学生干部票数,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的思想混乱;有16.9%的大学生则认为高校本来就是小社会,这类现象很正常。有些大学生认为廉洁文化教育属于形式主义,对教育持怀疑态度,几乎不愿参加相关活动。此外,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廉洁认知与行为不一致,习惯严格要求别人、监督别人,宽于要求自我,习惯于找关系走捷径,请客送礼,拉票贿选。调查结果[6]7表明,18.2%的大学生表示周围仍有较多同学有作弊行为;面对社会偷税现象,11.7%的大学生认为与己无关。这表明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需要加强。
三、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方法及实现途径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受到宏观思潮的影响和微观思想的渗透,基于“破窗效应”,教育体系应从教育机制、教育策略、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四个方面来构建。教育机制方面,应在全校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网络,自上而下,形式与内容并重,尤其是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制和统筹协调的长效机制;教育策略方面,要在校园中弘扬正能量,对不良不端行为做到零容忍;教育环境方面,应注重校园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廉洁品质,形成一种敬廉崇洁的文化自觉;教育对象应以大一新生为教育主体,确保大学四年持续教育不断线,注重不同年级学生教育内容的区分度。
(一)教育内容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道德情操、法律校纪、学术诚信等四项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支撑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更是当代大学生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原则。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要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要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要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为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提供了基本内容。
深化道德情操教育,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与核心价值观、道德素养、家庭美德等教育的结合。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陶冶思想品质,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以道德情操为重要的精神力量,提升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素养和家庭美德,树立“敬廉崇洁”的人格品质、身正为范的高尚道德素养,自觉养成廉洁自律和主动担当的良好习惯。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将其作为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涵。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中,应强化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就是要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严肃校纪校规,培养大学生严格遵法守纪的良好品质,做到依法办事,严于律己,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免疫力。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在论文发表、科学研究、考试考核、专利申请等方面的诚信教育,使之成为廉洁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校纪校规来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弘扬严谨求是的学习态度和风气,廉政文化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教育特征
廉洁文化教育要将廉政与文化相融合进行教育,具有时代性、导向性、广泛性、实践性等特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开展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是时代之需、事业之需、发展之需,它引领着大学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主动融入校园廉洁文化教育活动之中,勇于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在文化传承中发扬,在批判中反思,在立志中成长。
高校要充分利用品德教育的第一、第二课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以“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确保廉洁文化教育取得实效;要以培育和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为宗旨,积极构筑思想基础,营造人文氛围,净化廉政环境,深刻反映当代大学生应当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以疏代堵,构筑屏障,减弱破窗危机,大力开展各类符合时代特色,且形式与内容并重的创新型活动,尤其要注重将活动植根于“四个全面”和“三严三实”的具体实践之中。
(三)实现途径
其一,完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体系和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校、院两级教育委员会来统领和指导廉洁文化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大力开展廉洁文化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廉政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联动协调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育入教材、入(培养)计划、入社团、入实践,做到入心、入脑、入课堂、入宿舍,积极探索和把握当前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规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实施保障和考核评价三项工作制度,以师德建设带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工作,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力量,从构建廉洁文化教育体系、创新廉洁文化教育主题和践行廉洁文化教育宗旨等方面入手,在校内外有效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其二,构建廉洁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人的教育活动要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全面展开,廉洁文化教育需要营造环境氛围,需要建立以廉洁为价值取向和追求的文化环境。高校可以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落实于核心价值、道德情操、法律校纪、学术诚信等教育之中,建立教育网络,本着“抓源头、管过程、重考核、强整改”的工作策略,努力构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教育可从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工作队伍、开展党团活动、依托社会实践、发挥网络作用、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辐射效应,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开拓廉洁文化教育的新途径,要将社会实践、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效结合,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廉洁意识;要紧紧依托课堂阵地、校园文化、实践基地、党校团校、师德榜样、管理机制、校纪教育等七大载体,实现全员育廉、全程育廉和全方位育廉。
其三,建立“五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和评价体系。高校应以“道德讲堂”为窗口,大学生人文素质社团为实体,师德模范为引领,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考核考评相结合,建立“五位一体”的教育工作平台,统筹学校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成立诸如“荷廉坊”等以廉洁为主题的社团,定期开展廉洁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活动,传播廉洁做人的道理;可以定期自主举办廉洁文化主题活动,如名人讲座、辩论赛、相声大赛、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廉洁行动来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可以利用高校新媒体建立虚拟廉洁文化教育课堂,传递有关廉洁信息,使廉洁文化深入大学生头脑;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网和各级微信平台,播放反腐文献纪录片和党风廉政教育警示片,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学生。
其四,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应基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时代精神,遵循持续渐进、整体协调等原则,构建出“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应突出“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施受相宜”,要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整体构建出教育大纲体系,教育内容要覆盖家庭美德、社会责任、廉洁自律、学术诚信、道德情操、职业操守等,教育形式应立足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引导与校园文化熏陶相结合。
四、结语
廉洁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破窗效应”的基本要义,可从教育机制、教育策略、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四个方面来全面构建教育体系,通过教育主导、教育环境、教育主题、教育成果来潜移默化强化教育效果,要以培养大学生清正廉洁意识为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反腐形势,推动反腐倡廉,解决大学生中的廉洁自律失范问题,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四个全面”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刻内涵,强化身正为范的品格教育,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闵心.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张鸿燕.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德育,2010(2):67-69.
[3]李侠.“破窗效应”和学术诚信[J].科技导报,2011,29(28):81.
[4]朱宇航.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理论界,2011(12):191-193.
[5]林庭芳,韦金红,乔林丽.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52-53.
[6]高瞩.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R].常州:常州工学院,2015.
责任编辑:赵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5)06-0093-04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教学建设项目立项课题(A-3001-13-052)
作者简介:高瞩(1965—),男,教授。
收稿日期: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