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法教育的再定位

2015-03-20刘忠义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专业

刘忠义



高校书法教育的再定位

刘忠义

高校书法教育最早应追溯到20世纪初,但作为专业教育始于至六十年代。其现状主要是:过于专业化,通识教育不足;从全国来看,存在地域性差异;生源及毕业生就业实际严重制约高校书法教育的发展。高校书法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高校文化传承功能的一种体现;对传统书法传承的担当;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有效途径之一。高校书法教育再定位思考:各类高校应增加书法通识教育的内容;专业教育要结合学生就业实际,注重艺术方向的拓展与书法文化方向的多元。

高校;书法教育;再定位

一、高校书法教育的历史回顾

关于高校书法教育的历史起点,目前在学界尚无定论。黄惇教授[1]认为近代史上的中国书法(篆刻)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上海美专、国立艺专和北平美专。而刘云飞等[2]则认为是始于20世纪初,以李瑞清、李健为代表,以将书法课引入高等教育为标志。1905年李瑞清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1906年李瑞清办起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图画手工科自1906到1911年,培养两届美术师资计69人。从这个专科毕业的学生有张大千、胡小石、吕凤子、姜丹书、经亨颐等。姜丹书和经亨颐在西子湖畔创办浙江两级师范(浙江美术学院前身),培养出了潘天寿、丰子恺、吴梦非、王隐秋等著名书画家。他的另一些学生又在北方创办北京高等师范,培养出了李苦禅、俞剑华、王子云、雷圭元等名家。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时,国画系聘请潘天寿、张大千为教授,书法篆刻的则有李健等人教授。[3]就此文献资料分析,虽然我们并不能确定此“图画手工科”是否开设有书法课程,但从李瑞清的书法造诣以及从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时李健等人在国画系中教授书法篆刻的事实来看,“图画手工科”应该有书法一科。

20实际60年代以前,高校书法教育是从属于国画专业下面的一科,是一种专科教育下的通识教育。直到1963年,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创办了本科层次的书法专业教育。发展至今,高校书法教育已成为艺术大类中一级学科美术学下的二级学科的专业教育,从全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的数量以及招生人数规模来看,高校书法专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这为书法传承起到积极作用,也是高校作为文化传承阵地的内在要求。

二、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我们可以大致抽绎出几个关键词加以概括:第一是“专”,主要是高校书法教育多是书法专业教育,以师范院校、艺术院校,甚至一些综合性大学,只要有条件,都开设书法专业,而忽略了书法的通识教育功能,导致书法通识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缺席。第二是“偏”,自1963年中国美院创办了本科层次的书法专业教育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全国开设书法专业教育的高校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国开设书法专业教育的高校只有8所,2011年则增加到120余所(包括硕士、博士层次教育),其中本科层次教育就有60余所。从这些高校的分布来看,有一个现象不容我们忽视,即从全国来看,开始书法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而有些省市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非常少甚至是空白。地域性差异比较大。这从招生情况上可以看出:以2011年书法专业本科生招生为例。2011年全国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计划为1818人,其中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分的15所院校(山东6所、江苏5所、陕西4所)招收了773人,占全国招生计划的42.5%,相反,安徽、河北、辽宁三省只有3所(此三省各一所)院校共招生60人,仅占全国招生计划的3.3%。[4]此反映高校书法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第三,制约高校书法专业教育发展除了各高校自身内在的因素以外,生源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另一主要因素,即便是高校开设书法专业教育较多的省份,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大障碍。

高校书法专业教育,是以艺术类专业来招生的。学生来源与其他艺术类生源大致相同。近几年艺术类高考呈现上升趋势,其原因是艺术类文化科录取分数线较普通文科分数线要低100-200分,报考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文化课成绩比较差,中途参加各种美术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自身的艺术天分并不一定突出,也不见得对所报考的艺术类专业有所偏好,仅仅是为了升学的需要。[2]作为学历教育,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生源尽管在数量上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生源的质量确实有待提高。并且,招收书法专业的高校无法回避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客观上讲,作为学历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应该是高校考虑的内容,而是社会和政府的工作。但作为一种教育,必然要照顾到毕业学生自身发展问题,在招生时就要为学生的就业作规划,此必然要考虑到毕业生就业途径。以山东省为例,2008年山东省书法专业本科生毕业人数为250人,其中真正从事书法专业或与书法相关的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不到40人,占总数不足20%,而80%的毕业生处于待业或转行状态。[4]此对每个学生而言,这种从时间到经济的成本投入,结果却未能有实质性的回报(至少是短期),实在是折本“交易”。因此,如何拓宽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确实是高校书法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高校书法教育的再定位思考

(一)高校书法通识教育的途径

一是校园书法文化氛围营造。利用图书馆,校园景观,宣传栏,甚至食堂,宿舍,教学楼过道,张贴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或当代名家名作的复制品;结合相关文化艺术节,定期举办短期书法培训班,利用高校资源,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书法培训;举办书法邀请展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展;邀请当代书法工作者举办书法论坛等学术报告会。

二是开设书法选修课。开设书法选修课,不应该与其他理论课教学一样,只是知识的讲授,而应该以书法实践包括临帖与创作为主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书法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并结合实践需要,讲授一些包括书法美学、书法发展史以及技法等知识。学校要建有容纳10人左右的近50平米的画室,聘请校内外具有一定书法理论水平和较高临创实践能力的老师,指导对书法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使他们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书法课程的学习,通过大量临创实践和书法文化的领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法审美意义,从中得到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是利用高校学生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举办书法作品交流展。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书法景观实地考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感知传统书法文化,并逐渐增加学生对书法的认知与对书法审美经验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是在相关课程中渗透书法教育。如中国文化,古代汉语,甚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这种依附于个别课程的书法教育,也要以书法临创实践为主。这种实践的参与,既克服了课堂上纯粹只卖嘴皮不动手的缺憾,也能使学生在体验式教育过程中,感受书法文化,使自身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

(二)高校书法专业教育

作为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该依据社会上对书法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书法专业毕业生拓展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从近几年来社会对书法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主要有中小学书法教师,文化部门,文博单位以及专业书画院等。相对而言,中小学书法教师对书法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但实际上,目前中小学由于认识或人员编制等问题,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高压下,中小学应试教育现状未有改观,尽管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但真正实施的学校较少,并且多是从社会上聘用一些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社会书法家,或者让语文老师、美术老师来兼课。如果相关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书法课开设监督,无论是学生书法实际学习情况,还是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将有很大的改观。

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目前主要是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其中,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的书法专业属于文化教育,利用学校自身文科专业优势和特点,强调书法学科的传统文化属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理论修养,同时加强书法技法的学习和实践;美术院校及部分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则属于艺术教育,强调书法专业的艺术性和原创性。注重学生的艺术技法实践和审美感悟能力,强化书法作品线条和章法构成的训练。[5]

1.高校书法专业教育艺术方向。我们从部分艺术院校艺术方向的书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看,目前艺术方向的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仍未突破先前的模式。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与其他门类艺术一样,具有艺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傅雷在给其子傅聪的家书中要求他先做艺术家,然后才是钢琴家,书法也应如此。高校书法专业艺术方向教育,因该强调书法的艺术属性,要有一种包容性与前瞻性视界,把书法放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思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书法发展至今,其提升民族精神和文化输出的意义已经不言自明。书法既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应该是世界各民族的精神财富。作为教育者,高校书法专业教育应该有勇于创新的胆识,使传统书法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西方艺术发展史以及艺术基础理论,并在实践教学上,遵循视觉艺术的规律,大胆实验,勇于创新。

从毕业生就业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艺术方向书法专业人才培养还应该关注实用美术方向,即除了培养书法专业人才以外,还要让书法专业毕业生在各类设计、工艺美术等一些实用美术上有所建树,这样可以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在书法专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开设艺术设计类等相关专业课程等,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文化产业的需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2.高校书法专业教育文化方向。书法专业文化方向教育包括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的书法专业教育,以培养学术型和教育型为主,学术型书法专业教育重点是书法美学,书法创作技法理论研究,包括与哲学有关的理论,考古学以及书法史学的研究,并且西方艺术理论成果也不应在学术型书法专业教育中缺席。就目前高校专业书法学历教育学位论文情况来看,考据研究,书法史研究,以及历代书法家个案研究较多。固然,这类研究有其重要性,但脱离书法作为艺术的本体研究,这种研究是有缺憾的,对书法传承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微乎其微。笔者认为,作为学术型书法专业教育,应该有一种创新精神,大胆探索书法的多种表达方式,并指导书法实践予以应用。书法教育方向重点是培养具备书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全面继承传统书法文化的优秀成果,在书法、篆刻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和创作的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是大中专院校、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书法理论研究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也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储备,并且,在课程设置上,还要兼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教育。

四、余论

世纪之初的今天,在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倡导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历史时期,我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实力之一,在加强和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对话时不可迷失自我,坚守民族特色文化,既要取他长补己短,同时又要懂得文化输出,以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而最值得输出的,首先就是体现中国悠久历史和民族精神的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6]其中首推的即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线的书法了。正如王岳川[7]所言,文化输出首先应该输出具有抽象艺术性的书法,代表东方文化走出来,向西方显示中国文化身份和精神魅力。高校书法教育,既是这种历史责任的重要担负者,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加强高校书法教育,不仅是书法专业教育的加强,更要重视书法通识教育的意义,不应该是部分师范及艺术院校,而应该在普通高校广泛普及的一种教育。

[1] 黄惇.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历史担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4):1-3.

[2] 刘元飞,高倩.简析高校书法专业所面临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6(11):30-31.

[3] 叶仄辉.论李瑞清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J].艺术教育,2008(6):112-113.

[4] 宋斌,崔全顺.高校书法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2,723(11):99-101.

[5] 倪文东.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A].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论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6] 于军民.从文化传承视角看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3):85-88.

[7] 王岳川.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新世纪意义[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刘海涛

刘忠义,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教育(安徽 铜陵 244000)。

2014-09-15

G642

A

1673-1794(2015)01-0086-03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专业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