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试论皖西民歌歌词的美学特征

2015-03-20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皖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赵 敏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试论皖西民歌歌词的美学特征

赵 敏

皖西民歌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皖西民歌歌词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它反映了皖西区域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皖西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习俗、思想感情等,它朴素亲切而新奇的语言风格,以及内容所富含的客观生活事相,形成具有皖西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析其创作方法,对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皖西民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皖西民歌 ; 歌词创作;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而民歌更是灿若星河,在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民歌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样式对其它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民歌的歌词对于文学艺术的产生、发展影响深远。要分析皖西民歌歌词的创作方法,首先必须要介绍一下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一、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1]26可以看出最早的民歌源自于还没有文字时的人类的歌谣。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1]28用二言的形式表现了原始人类制造弹弓打猎的情形,还有甲骨文记载的一些远古流传下来的,表现婚姻、战争、劳动等的内容,都说明远古歌谣是人类生活的再现,与人类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这说明先民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并在劳动人民之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缓解劳动压力,抒发感情的方式,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东汉何休在《春秋·公羊传解诂》中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方式、生活习惯等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各地民歌的歌词与曲调都会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部分是最早的民歌选集,现在看到的仅是其中的歌词部分,包括北方十五个地区流传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广阔的生活图景,它有如下几类:政治讽刺类,如《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揭露了繁重的徭役使百姓骨肉分离,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表达了人们的愤慨之情。《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表达了人们对剥削的不满;人生感慨类,如《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深沉忧伤的写出了家国沦丧的哀思;歌颂类,如《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赞美了为民尽瘁的召公,表达人民对召公的怀念;爱情类,大胆率真浪漫类,如《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也有反映婚姻不平等的,如《氓》;歌颂历史类、农事生活、礼俗、观念类,如《七月》、《齐风·南山》等,反映了人民的辛苦劳作,生活状态,婚姻礼俗,重男轻女等生活及思想观念。这些民歌通过对现实生活真实、具体、形象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风格朴素,语言简洁,多用比兴手法,其内容和形式对后世民歌歌词及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使现实主义的创作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诗经》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它习惯将现实生活、真景真物摄入诗中,以此起兴作比再言及中心……尤其是增强了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典范,是中国现实主义特色诗歌发展的重要源头。[2]83

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歌十分繁荣,巫歌盛行,孕育着神奇的想象、幻想,以及丰富的神话故事。战国后期,屈原等诗人对楚国的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根据楚国民歌的曲调进行新词创作,被称为《楚辞》。新词充满了楚地的风土人情,并使用楚地的方言,形成浓厚的地域色彩。诗风夸张,想象奇幻,强调主观感情的抒发,通过对自然、神灵进行丰富、奇幻的想象,造成色彩斑斓,瑰丽奇特的艺术氛围,使作者的主观感情得以淋漓尽致的挥洒。如《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将不忍离去的复杂情绪,用壮丽奇幻的想象,展现非人间所有的境界,火一样的激情,深沉的故国情怀,在这样的描写里更显真挚、感人。《楚辞》开创了与《诗经》重视描写客观现实不同的创作方法,而是重视主观感情的抒发,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来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对后人的歌词、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及《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以后被不断的传承与发展。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敦煌曲子词”,宋代的“胡夷里巷之曲”,元代的“小令”,以及五四以后空前繁荣,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民歌歌词大量涌现,无不受到《诗经》与《楚辞》的影响,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了民歌歌词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皖西民歌歌词在发展中与时俱进,表现出具有皖西地域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

二、皖西民歌歌词的现实主义特色

皖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是南北文化交汇过渡的地区。皖西地区的寿春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区内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为辅,其间星罗棋布地坐落着村庄,皖西人民在山里田间劳作,形成淳朴真挚、朴实无华的审美趣味。民歌歌词明显受《国风》现实主义诗风的影响,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简洁朴素,多用比兴手法,抒情率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皖西民歌歌词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广泛地反映了社会风俗、政治生活、爱情婚姻、风俗民情等内容。当地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诌书拟戏真山歌”,正说明了当地流传甚广的山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自己的创作。那么,歌词所体现的“真”当然包含人民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而“真”也正是歌词现实主义创作的反映。“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反映生活的艰难不易,如《小小茶棵矮蹾蹾》:“小小茶棵矮蹾蹾,手扶茶棵叹一声,白天摘茶摘到晚,夜晚炒茶到五更,没有盘川(缠)咋回程。”歌词感叹了生活的艰辛,白天黑夜的劳作,依然没有足够的盘缠回家;《山歌好唱口难开》:“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大米好吃田难种,粑粑好吃磨难挨,鲜鱼好吃网难抬。”反映人民对生活的哲思,感慨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是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皖西人民朴素的生活观念。

反映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的深恶痛绝,如《十二月打长工调》:“……头面二面主东吃,三交面子待长工。……主东打的轻洋伞,太阳晒的小长工。……十月初我满工,拿着算盘算一算,倒找二百你下工。”通过描述一年长工与主东的生活对比,辛苦一年的长工还要倒找钱给主东,被解雇,控诉了封建制度下长工悲伤痛苦的生活,展现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压迫和剥削的生活图画,揭露、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

歌颂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活,如《山歌》:“白米饭来扑鼻香,饭到嘴边想又来想,米饭打何处来,多亏来了共产党。”语言简单朴实无华,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党的感激之情,没有华丽的语句,却是人民真情最朴素的表达。再如《山区三月真正好》:“三月农村真正忙,妇女采茶男插秧,白天摘茶摘到晚,夜晚炒茶到天亮,口唱山歌迎太阳。眼望农村正插秧,插得十指忙又忙,……风吹禾苗滚波浪。”虽然也写出了生活的忙碌,却干劲十足,快乐幸福,充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真实的再现了新时代勤劳的皖西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美,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人民插秧、采茶的幸福火热的生活。

描写皖西风土人情,如《看相》:“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后天三十晚来,家家把门关来过年。”描述了皖西地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摘茶》:“二十岁小郎去摘茶,交待贤妻你在家,大路沿上少要坐,少梳油头少戴花,少跟那光棍交闲差(金寨方言,搭讪的意思)。”丈夫出门劳作,交代妻子少出门,不要招摇,反映民间朴实、保守的传统。还有一些反映当地乡民“算命打卦”、“下神”、“吃花斋”等迷信色彩的歌词,反映出地方风俗特有的现实主义色彩。

皖西民歌歌词中,有大量描写婚姻爱情的内容,真实反映了皖西地区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及观点。“郎唱山歌要好声,姐绣绒花要好针,八副罗裙要好带,井里打水要好绳,好女人还要配好男人。[3]139表现了皖西人民淳朴的恋爱婚姻观点,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几千年的婚姻观中,男人在外劳作种田,女人在家织布做饭,这样的家庭是让人羡慕的组合,爱情完美的结果就是好男人和好女人的相配。《眼望乖姐靠门庭》:“眼望乖姐靠门庭,头上青丝赛乌云,眉毛弯弯初三月,眼睛好似过天星……”歌词表现了深情男子见到美丽爱人时的赞叹、幸福的心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中国人民渴望的美好爱情,从一而终的痴情是皖西人的爱情追求,忠贞不渝的深情、生死相恋的真情是皖西人朴素、永恒的情感渴望。如《小郎住在桥两头》:“小郎住在桥上桥下桥两头,小乖姐住在隔山隔岗岗隔沟,桥上桥下桥两头的小郎子,又想隔山隔岗岗隔沟的乖姐,除非海枯石烂水倒流,隔山隔岗岗隔沟的乖姐子把身丢。”表现了男女之间海枯石烂、忠贞不渝的爱情誓言,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两人的相爱。也有表达相思的情歌,《一对画眉初开交》:“一对画眉初开交,砍头鹞鹰打散了,一个飞在东洋海,一个飞在西洋桥,郎害相思姐得痨。”一对被迫分开的恋人相思成病,相思深情可见一斑。有些情歌歌词大胆率直,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是皖西人性情的写照,如《慢赶牛》:“拔根草顺地拖,我问乖姐你可想我,小乖姐倒说那来的话,汗巾子破了絮缕子多,不想你来想那个。”两人的对话简洁率真,毫无做作,给人以质朴、健康的美感,其中皖西方言“絮缕”的使用让歌词充满了特别的泥土芳香。

因为时代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美满的结果。部分歌词反映了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控诉。如《金银花怎这么香》:“金银花怎这么香,不该缠在蒿子上,有好花来无好树,有好妻来无好郎,乖姐心强命不强。”因为封建包办的婚姻,优秀的女子,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 只能哀叹命运的不公。还有《十八岁乖姐周岁郎》:“十八岁乖姐周岁郎,天天睡觉抱上床,睡到半夜要妈吃(要奶吃的意思),没头没脑两个巴掌,我是你的妻子不是你的娘。”大女嫁给小丈夫的不和谐的婚姻风俗,带给了女子怎样的痛苦!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旧社会畸形的婚姻进行了鞭挞与批判。

皖西民歌不仅歌词继承了《诗经》反映现实的传统,在形式上也继承了《诗经》的手法。五句七言是皖西民歌尤其是情歌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着古老的传承历史。[4]13由《诗经》四言开始,在演变中,五言、七言出现并逐步定型,民歌多四句子、六句子体式延传,延传过程中出现了五句子体式,主要在楚文化区域内长期流传。由台静农先生收集整理的《淮南民歌集》,其中许多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赋、比、兴”手法。“其内容大多反映了皖西地区特有的生活和风情,其表达方式也是皖西民歌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因此,台静农所收集的“淮南民歌”,如果将其范围再精确一些,实质上就是皖西民歌。[4]12由此也说明皖西民歌继承了《诗经》的“比、兴”等修辞手法,在五句七言的体式中,前四句或铺陈、或作比,第五句画龙点睛,揭示主旨,辅以地方语言,彰显出皖西地域文化的特色。

民歌起源于劳动,民歌来自社会生活。[5]1皖西民歌歌词来自于皖西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传承了《诗经》中古代民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在内容上不断进行更新,广泛反映了皖西地区的风俗人情、时代变迁、社会风气、爱情婚姻等。正因为其歌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皖西民歌才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语言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等重要研究价值。

三、皖西民歌歌词的浪漫主义特色

皖西地区由于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与浸润,皖西民歌歌词必然被打上楚文化浪漫主义风格的印记。如《唱歌的可是凡间人》:“郎在高山唱一声,顺风刮到紫禁城,万岁爷听见了下了位,娘娘听见了动了心,唱歌可是凡间人。”歌词用极度的夸张和想象赞美了歌声的优美动听,极富浪漫色彩,明显具有楚地浪漫飞旋的文化特点。再如《唠唠嗨》:“站在高山唱一声,东风刮到紫金城,城里城外晓得我,四面八方传我名,传到了九江十三省。”皖西民歌歌词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虽然不是很多,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皖西特色的语言和楚地浪漫主义的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皖西地区独特风格的文化价值,是我们研究皖西民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皖西民歌歌词继承了《诗经》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不断的发展中,融入了皖西地区特色的语言、风俗、文化等,其歌词形成了皖西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通过对皖西民歌歌词创作方法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皖西民歌的价值,以及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皖西民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28.

[2] 李昊洋.《诗经》现实主义特征之表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2-83.

[3] 台静农.山歌原始之传说[C].淮南民歌集,台湾:东方文化书局,1970:139.

[4] 余学玉.台静农与皖西民歌[J].皖西学院学报,2013(6):12-15.

[5] 谢昭新.两淮民歌的历史演化——兼论台静农《淮南民歌集》的审美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1-6.

责任编辑:刘海涛

Coexistence between Realism and Romanticism——On the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west Anhui folk song lyrics

Zhao Min

West Anhui folk song has a unique regional style, and was deeply loved by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West Anhui folk song lyrics inherited the realism of the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romanticism of "the Songs of Chu", reflecting the essence of social life, love and marriage, living customs, thoughts and feelings, blended with the unique language, culture, and customs in west Anhui region, and form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 Anhui province. This article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creation method for a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est Anhui folk songs.

west Anhui folk songs; lyrics creation; Realism; Romanticism

赵 敏,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安徽 六安 237012)。

皖西学院皖西民歌研究所科技创新项目(wxkj1501);六安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422)

2015-01-15

J607

A

1673-1794(2015)01-0062-04

猜你喜欢

皖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回马枪
回马枪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回马枪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