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

2015-03-20陈汉平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土地农民

陈汉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

陈汉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世界上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都把农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来抓,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从而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总结和提炼世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日本;法国;农业现代化;借鉴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不仅承担着供给农产品、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的重任,还为工业提供原料,为非农产业提供劳动力和广阔市场,具有保护环境、涵养生态、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美国、日本和法国是世界上较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典型性,本文以它们为例介绍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一、美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美国的农业资源特点是地广人稀,劳动力紧缺,所以在农业发展初期由于劳动力价格昂贵,走了一条以土地规模、农业机械来代替劳动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1940年美国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土地价格高涨,提高耕地利用率就成为追求的目标,美国就把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生物化学技术提高土地单产上来。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有:

(一)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

美国1862年通过颁布《莫里尔法》(赠地学院法)、1887年颁布《哈奇法》(农业试验站法)和1914年颁布《史密斯-利弗法》(农业推广法)三部法律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教育体系。根据《莫里尔法》美国各州先后建立了众多的赠地学院,赠地学院收费低廉,向学生传授实用的农业和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为美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为美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的农业科研及推广体系由联邦农业部下属的国家粮食和农业局(NIFA)、州农业推广站和县农业推广机构三个层次组成。其中NIFA负责管理、指导和协调全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承担具体的科研和推广项目。州农业推广站一般设在各州立大学农学院,是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核心。美国形成了以州立大学农学院为载体、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紧密结合的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政府非常重视对本国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1933年美国通过了以农业生产调整和价格支持为核心的《农业调整法》,标志着美国系统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建立。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兴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为美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30-60年代政府累计农业投资88亿美元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兴水利灌溉工程、平整土地,使680万农户受益。1950年,美国农业部预算中用于农业科研和推广等服务项目的投资为4680万美元;1985年上升为10.5亿美元,年均递增幅度达8.3%[1]。美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包括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比如休耕补贴、生产成本补贴、直接收入支持、灾害补贴、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目标价格和差额补贴、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作物保险补贴以及控制外国农产品对本国市场的冲击等。1986~1995年,美国政府用于对农场主的直接补贴达1081亿美元之巨[2]。

(三)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土地的规模经营

美国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和劳均耕地面积在世界上居于前列。1862年美国颁布了《宅地法》,使农民获得了大量土地,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为了巩固家庭农场在农业经营中的基础地位,美国的土地流转政策禁止非家庭性公司拥有农地和经营农业的直接生产领域。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和市场活动。但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并使之法律制度化来宏观调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政府通过制定扶持大中型农场发展的信贷政策、价格支持与各种补贴政策等有效促进了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从1935年到2005年的70年间,美国农场总数由681.4万个减少到不足200万个,每个农场平均经营规模由191英亩增加到435英亩,扩大了127.7%[3]。

(四)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

美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在全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大豆带、畜牧带等。到1969年,美国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就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4]。在美国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中,农场主自愿组织的农民合作社对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农民合作社大多数是提供专业性服务的合作社,跨社区成立,少数合作社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参加2个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对内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加工、融资保险、技术指导等服务,对外则代表农场主与政府、议会、工商企业以及国内外各种组织对话,争取和维护农场主利益。

二、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和美国不同,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国家,所以在农业生产要素中土地的价格非常昂贵。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日本走了一条先依靠生物化学技术提高土地单产、后在工业化加速吸纳农业劳动力背景下推动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路子。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市场主导、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手段间接调控模式不同,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是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进行的,政府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

(一)日本非常重视对本国农业产业的保护

日本土地资源匮乏,劳动力价格高,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日本对国外农产品进口有着严格的控制。对国内农业和农民日本则采取远高于美国、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的保护政策。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已占农业GDP的20%左右,以后对农业的投资呈增长的趋势。至21世纪初,对农业的投资已超过农业GDP的40%[5]。日本对农民所提供的补贴占其农业产值的59%,高出美国与欧盟。日本农业生产者收入总额中有60%来自政府补贴[6]。

(二)日本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日本针对人多地少的国情把提高土地产出率放在优先追求的目标。为此日本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土地平整改良,大力发展化肥工业,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提高。之后日本通过生物科技创新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研制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旱涝的种子并进行推广使用。日本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通过改良使之小型灵巧化更适合日本耕地山地多、地块小而分散的特点;从中国引进插秧机再进行改进出口到中国和其他国家。日本在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就设立学习农业知识的学科,在高中阶段设立了农业职业高中学校,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新务农者中农业职业高中毕业生已超过80%[7]。

(三)持之以恒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日本的人地关系比我国更紧张,农业现代化前一家一户过小分散的耕地限制了农业机械和科技的广泛使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日本从1961年制定《农业基本法》开始就一直努力促进土地的流转,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生产法人集中,实现规模经营。亚洲国家农民传统的恋土情节和土地价格飞涨使得日本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日本适时调整政策由开始的鼓励农民土地所有权转让到后来鼓励土地租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农户户均经营规模由1960年的0.99公顷增加到2011年的2.92公顷。

(四)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是世界农民合作社的典范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民合作社不同的是,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还是一个准政府机构、准政治团体,承担着协助政府贯彻政策目标、代表农民向政府施压的职能。日本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农业协同组合网络,包括市町村基层农协、以基层农协为会员的都道府县级联合会和以县级联合会为会员的全国联合会三个层次。日本农协组织覆盖面广,农协的功能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农户生产、生活所有方面,基本做到了农民需要什么,农协就提供什么服务。

三、法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法国的土地资源既不像美、加、澳那样丰富,也不像日本那样短缺,所以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把生产技术现代化和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国在大革命时期进行了土地改革,由此法国分散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此后小农经济一度使法国一个多世纪里农业徘徊不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战后法国政府下定决心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1972年法国就由战前的农产品净进口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法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

在农村劳动力方面,法国政府采取减法,上世纪70年代初设立“非退休金的补助金”,规定年龄超过55岁的老年农民由国家养起来,一次性发放离农补贴,仅此一项就集中了900多万公顷的土地。政府鼓励农村年轻人离土离乡从事二三产业,留下来务农的年轻人则由政府进行农业技能的培训。在土地规模方面,政府则采取加法。为了防止土地在继承时分散,政府规定农场只能由一个子女继承。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父子农场、兄弟农场实行联合经营。组建非营利性的“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优先收购私人土地,通过整治集中连片后低价出售给有经营能力的大中型农场主。

(二)为了发展农业,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1952年到1972年,法国农业投资增长幅度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国家大量增加农业投入,第一和第二两个发展计划期间,农业投入高达2770多亿法郎[8]。从1962年到1986年,政府农业预算拨款增加了14倍,农业支出占国家民用预算总支出的13%[9]。法国对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给予20-30%的补贴,鼓励农民成立共同使用农机的合作社,由此从1955年到1970年短短15年时间法国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三)法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教育体系

在农业科研方面,全国拥有农业科研机构近800家,宗旨是“面向改善当地生产的研究,适应世界食品安全的挑战”。法国从1960年就开始建立了以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业余农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农业教育体系[10]。法国规定只有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并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才能从事农业经营,才有资格享受政府的补贴和优惠贷款。那些拥有土地但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要从事农业经营则必须雇佣具有绿色证书的农民。

(四)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一体化

法国传统农业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农业,农业效益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法国根据各个地区的历史传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全国分成22个大农业区,其下又分出470个小区。到二十世纪70年代形成了比较专业的种植区域格局,半数以上的农场搞起了专业经营。为了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政府鼓励农户自行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包括生产性合作社、流通性合作社和信贷合作社。农户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法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法国的农业一体化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一体化促进了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的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的联系,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一)采取积极稳妥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耕地流转率远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问题,致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承包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究其原因,相当多的农民工担心耕地流转后收不回来,所以有的宁愿撂荒或者免费或象征性收点租金给亲友邻居耕种,耕地并没有像政府或专家学者期望的那样向种田能手集中。要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是基础,增强农民土地权利强度,免除土地流转后收不回的顾虑;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鉴法国和日本经验以乡镇为单位成立非营利性的“耕地整治与流转公司”,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分公司,具体运作应全乡镇一盘棋,打破行政村界限,便于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治与流转公司”以政府的公信力和财力做担保,从农户手中租赁或有偿收回承包地,贷款将中低产田以及分散土地整治成高标准农田,然后再低价出租给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对出租方而言,可以一次性拿到价格合理的土地租金为从事非农产业奠定基础,降低了收不回土地或租金的风险;对于承租方而言,有了稳定、长期的租期,减少了和众多散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出租方随意违反合同提前收回土地、随意提高租金的风险,而且租金可以分期付款,缓解了租金支付压力。通过这种措施最大的好处是有效地降低了土地流转双方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从而更好地促进土地流转稳定、健康和加速运行,同时也使当前农村双层经营体系中弱化的统的功能得到强化。而且由于单个农民不愿或无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投资,此举也增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高产、稳产能力。土地整治与流转公司”的每一个土地整理与规划项目应由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政府专业部门人员、农民代表组成的农业委员会论证并报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公示无异议才能予以建设,确保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农业现代化内涵丰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那时的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基于工业技术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此后20多年在农村推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运动,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强调现代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9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当前所指的农业现代化是指拥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农业技能的现代化农民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工业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信息技术、生态环保技术、现代经济管理技术等来发展农业、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的过程。随着工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现代农业的衡量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指标。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科技水平和应用能力较低的情况下,追求农业产量的增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就成为优先考虑的目标。随着农产品数量日益增长、石油农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食物安全事件频发以及生物化学技术、信息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气象技术等科技飞速发展,追求农业产量增长就不再是唯一的目标,产品的质量、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农业发展的目标就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上来,相应地农业发展方式也要由过去依靠要素投入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到依靠科技创新、走低耗、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三)农业是一个弱质但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政府必须大力扶持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应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减少价格补贴等的市场干预,由输血式保护向造血式培育转变。在这方面日本、韩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农业过分注重补贴和价格支持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还使生产和贸易扭曲,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失去了竞争能力就是教训。具体来说,政府投入应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教育、推广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农民职业教育和青年农民的培训等绿箱政策为主。农业投入还应加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设力度,完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通过补偿、奖励、税收优惠等各种措施鼓励农户进行安全、清洁、节水、节地、节肥、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形成有利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耕地、水域、森林、草地等自然资源的激励机制。

(四)努力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包括微观层面的作业专业化和中观层面的农民职业化、种植专门化以及宏观层面的农业布局区域化。微观层面专业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由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组织)来操作完成,充分发挥分工提高效益的优势。中观层面专业化要求农户从兼营到专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农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而要农民职业化,必须使农户务农收入能够补偿他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要与农户兼业或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相当。种植专门化就是要改变以往"生产小而全,家家粮油棉"状态,根据自然条件特点和自身资源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专门从事有竞争力的名优特产品的生产经营。在宏观层面专业化意味着要改变过去农业产业结构杂乱无章的局面,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在不同区域进行自然分工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带。

生产服务社会化是要改变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农户封闭的生产方式,将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劳动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体系中,以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将一些繁重的、自己劳动效率低下的作业环节外包给专业性的服务公司来完成,用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经营组织化要求通过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各种团体将分散经营的小农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组织化主要是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不经济的事情。农业经营产业化是指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家庭小生产纳入到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中,通过建立农工贸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农业产业化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能够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了农民收入。

[1]蒲文彬.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9,23:158-163.

[2]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的重大变革[J]世界经济,1996(7).

[3]张新光.对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历史地位论断的再探讨[J].理论学刊,2008,03:29-33.

[4]宣杏云.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借鉴[J].江苏农村经济, 2006,05:16-17.

[5]吴良.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01).

[6]王文强.日本现代农业印象及启示[J].中国乡村发现,2013(01).

[7]曹俊杰,高峰.国外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08(04).

[8]湖北省计委赴法国考察组.法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计划与市场,2002(07).

[9][10]宋玉丽,王建民.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2010(01).

[11]罗必良.农业经营制度的理论轨迹及其方向创新:川省个案[J].改革,2014(02).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EN Han-pi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0507,China)

Although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in the way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griculture in all the countries follows the similar natural and economic laws in its natural and economic reproduction. Summarizing and sort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those countries with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ads to the discovery of some common rules:the governments of those countries provided timely guide,support or strong protection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agriculture during its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to realiz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small-scale farmer economy needs persistent encouragement of land operation on a fairly large scal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are the fundamental drive to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rural cooperative society can effectively cope with both the natural and market risks that agriculture faces;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non-agricultural industr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o develop agriculture should follow the cour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se rul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hina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United States;Japan;France;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313;F320.1

A

2095-7955(2015)02-0054-05

2015-03-05

陈汉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主任,讲师,硕士,华中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现代化土地农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