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论在胃癌前病变认识研究概述

2015-03-20王鲜庭唐梅文李广宇黄运秋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治未病萎缩性胃炎

王鲜庭,唐梅文,李广宇,黄运秋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治未病”理论在胃癌前病变认识研究概述

王鲜庭,唐梅文,李广宇,黄运秋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治未病;胃癌前病变;认识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1]。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2]。胃癌前病变(PLGC)主要指中、重度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模式[4]已被医学界认可。近年来,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早期预防是关键。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顺逆》:“上工,刺其未病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黄帝内经》治未病的内涵可分为三个部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3个部分[5]。防治PLGC和治未病思想在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 未病先防——预防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胃癌前病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饮食、情志、环境等因素有关[6]。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及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等均能致胃腑损伤[7],气机壅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脾胃之气升降失司,脾胃功能失调,引发一系列的脾胃之病。《素问·上古天真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人告诉我们,预防疾病其一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把握好四时节气,适寒温,抵御外邪侵袭。“饮食有节(洁)”,饥饱适度,顾护好自己的脾胃,这是其二。其三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强调情志对疾病的影响,畅情志,三者兼之,病安从来。

2 已病早治——阻断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胃癌发病前可有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两种征兆[8],前者是指一些易发生胃癌的相关疾病,是一个临床概念。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相关疾病。而后者是一个病理概念,是指胃黏膜异型增生和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大。这些疾病转化为胃癌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疾病还未发生变化前,我们阻断其发展途径,预防胃癌的发生,就是要积极防治PLGC,正是《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所谓治未病就是积极治疗胃癌前病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1从“痰”论治裴蓓等[9]启发于“百病皆由痰生”之说,认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致水液停滞形成痰饮,运用魏品康教授“清化痰浊”的思想,以导痰汤化裁为方,以柴胡、制半夏、茯苓、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桂枝、制大黄为组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良好效果。郭亚云等[10]运用“化痰消瘀方”,方中以二陈汤为主方,加上丹参活血化瘀,鸡内金健脾、薏苡仁与蒲公英利湿,以达益气健脾、行瘀化痰之功效,在逆转胃癌前病变上疗效显著。矫健鹏等[11]认为痰浊是导致胃上皮细胞从正常逐渐发展为恶性肿瘤细胞的关键因素,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痰浊与胃黏膜的促炎微环境具有相似性,都能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向肿瘤发展,故运用“消痰和胃方”清化痰浊的作用,成为胃癌前病变的主要治法。

2.2从“毒”论治胃癌前病变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脾虚则气血不行,久病则至瘀,瘀久不化聚而成毒[12]。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典型的PLGC,其病程日久,致使正气亏虚,则虚瘀毒互结为病。王延丽等[13]从“杀虫解毒、解湿热瘀毒、排毒、以毒攻毒”四个方面,运用复方蜥蜴散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有效的调控PLGC,很好的逆转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刘启泉等[14]认为热毒壅滞和瘀血内阻是胃癌前病变的发病及病机演变的关键,通过“冬雪消活血解毒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从而使热毒得祛,瘀血得消,逐渐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最终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2.3从“痈”论治 “痈者,壅也,壅肿状也”。《素问·病能论》:“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金匮要略心典》云:“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宋静等[15]认为这是胃癌前病变从痈论治的第一个机理,属于内毒。其二是胃癌前病变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其菌群长期羁留于胃难以清除,与中医“湿毒”同性质,为外毒。湿热毒瘀壅滞于胃,血败肉腐,而发为胃痈,故在治疗胃癌前病变上,从“痈”辨证论治,也取得一定的疗效。在胃的疾病演变过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癌前的一种典型病变,中医药的干预也取得较好的疗效。邵寄民[16]认为胃炎的局部病变与中医“痈疡”相似,熟练运用“脱毒消痈方”以健脾益气、托毒消痈为治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取得很好的疗效。李秀云[17]得益于姜树民教授从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念,以清热理气、化湿消痈、益气健脾为治疗大法,以黄芪、白及、三七、蒲公英、连翘、苦参、熟薏苡仁、熟槟榔片、延胡索、川楝子为主方,临床运用中随症加减,注重升降开合,分消走泄,疗效显著。

3 既病防变——预防癌变

“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治既成之病、治将受邪之脏及治将变生之病三层含义[18]。清代医家叶天士曰:“先安未受邪之地”就体现了既病防变的思想,并对其应用和发挥。因此,当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发生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时,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关键[19]。李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了脾胃对于机体整体的重要性,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预防是关键。谢胜等[20]提出以“脾胃为基石的十大‘治未病'理念”,其中“健脾胃以安五脏”是治将受邪之脏及治将变生之病的既病防变的具体体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已经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异性增生的慢性胃炎来说,依据个体化原则,合理的运用中医中药进行防治,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王秀薇等[21]受王庆其“种子/土壤”学说启发而认识到:“拦截病邪之深入,不致任其发展而不可收拾”之手段,是中医治疗癌前病变,防止癌变的指导思想。故中医药通过遵循“治未病”与扶正祛邪思想相结合的原则,达到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目的[22],从而预防癌变。

4 结语

PLGC作为癌前征兆,呈慢性起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23]。而胃癌的发生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复杂过程,中医药依据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体系,运用“治未病”理论,在胃癌前病变期积极进行干预,发挥了中医药特色。通过“未病先防、已病防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治,运用中医药手段积极干预PLGC。

[1]温建逸.螺旋CT对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价值[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20-21.

[2]夏李明,陈国忠,曾光,等.七方胃痛颗粒对胃癌前病变TFF1和Ki-67抗原表达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 (11):2166-2167.

[3]唐梅文,王伟,李桂贤,等.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新中医,2010,42(5):105-107.

[4]高泽立,张成,盛飞英,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组织发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9):1981-1984.

[5]郭璇,刘芸,王小娟,等.“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的防治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133-134.

[6]刘尚香,田耀洲.中医药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10):849-851.

[7]王立恒,李春涛,李普升,等.中药胃炎复治疗胃癌前病变湿热瘀阻证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9-21.

[8]王少墨,王秀薇,柳涛,等.王庆其治疗胃癌前病变思路探析[J].中医杂志,2014,55(22):1902-1905.

[9]裴蓓,徐晶钰,张璇.“治未病”与“从痰论治”胃癌前病变[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8):4-5.

[10]郭亚云,魏睦新.化痰消瘀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Notch1-catenin及PTEN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2):249-255.

[11]矫健鹏,王丹,魏品康.消痰和胃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IL-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5):483-486.

[12]李海文,潘华峰,王超,等.从癌毒角度论述胃癌前病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381-383.

[13]王延丽,朱西杰,肖清燕.“解毒排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新思路[J].江苏中医药,2014,46(1):5-7.

[14]刘启泉,李博林,彭海娟,等.冬雪消活血解毒汤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幽门螺杆菌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4):57-59.

[15]宋静,顾剑平,楼小萌,等.胃癌前病变从痈论治探析[J].陕西中医,2013,34(6):768-769.

[16]邵寄民.“托毒消痈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12):21.

[17]李秀云,姜树民.姜树民从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4):20-21.

[18]李京伟,刘凤斌.浅析“治未病”思想对防治脾胃病的指导意义[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1):87-90.

[19]付伟,孙志广,张晶.治未病中医理论在胃癌癌前病变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0,30(10): 869-871.

[20]谢胜,周晓玲,税典奎,等.“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脾胃病防治模式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2): 122-125.

[21]王秀薇,王少墨,柳涛,等.王庆其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253-255.

[22]李佃贵,史纯纯,崔建从,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胃癌防治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09,2(6):422-424.

[23]武哲丽,胡海乐,古继红,等.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胃癌前病变社区中医药干预策略[J].新中医,2013,45(1): 43-45.

(编辑杨继峰)

R273.52

A

2095-4441(2015)04-0082-02

2015-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260535);广西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YCSZ2014173)

猜你喜欢

治未病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