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丽副主任医师以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抽动经验

2015-03-20熊一清饶君美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印堂风池脾虚

张 蝶,熊一清,饶君美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3.余姚市陆埠中心卫生院,浙江 余姚 315400)

指导 许 丽

许丽副主任医师以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抽动经验

张蝶1,2,熊一清1,饶君美3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310053;2.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宁波315000;3.余姚市陆埠中心卫生院,浙江 余姚315400)

指导许丽

小儿推拿;针刺;小儿抽动;经验总结

许丽,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近8年来专门致力于小儿推拿,在运用小儿推拿及针刺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抽动又称抽动综合征,也称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本病常见于2~15岁儿童,其临床特征为一组或多组肌肉无意识地反复抽动以及各种发声障碍,可同时伴见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常表现为眨眼、皱眉、抽鼻、咧嘴、扭颈、耸肩、摇头、四肢抽动及发声秽语等行为。本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本病属于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大部分抽动综合征患儿有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许丽教授在小儿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辅导治疗抽动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许丽教授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抽动综合征可归属于“抽搐”“慢惊风”等范畴。许丽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脆弱,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运动功能尚未健全,故易生痰湿,加之肝风易动,风痰相引,肝风心火相煽生变而发为抽动[1]。中医临床证型当先分实证和虚证两大类,肝风内动为这一疾病的基本病机[2]。

2 辨证论治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当以平肝息风为基本法则。气郁化火者,宜清肝泻火、息风镇惊;脾虚痰聚者,宜健脾化痰、平肝息风;阴虚风动者宜平肝潜阳、柔肝息风。许丽教授以小儿推拿治疗本病重在于调理体质。应用小儿推拿结合针刺的方法,既发挥了小儿推拿调理体质培本的优势,又发挥了针刺强刺激的长处,能更快更好地治疗此病。许丽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气郁化火、脾虚痰聚及阴虚风动型。2.1气郁化火型许丽教授认为此型为临床的急性发作期,多属新病,临床若能及时诊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小儿肝常有余,肝性调达,情志受到压郁,小儿肝气不畅,不畅之气便呈现有余之状,气有余便是火,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气郁化火之象明显。临床表现: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大便结,小便赤,舌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息风镇惊。小儿推拿处方:清肝经300次,补脾经30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300次,揉二人上马50次,摩囟门200次,揉印堂100次,分手阴阳100次,退六腑200次,点揉气海200次,捏脊7次。针灸处方:双侧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合谷、风池,气海、印堂、百会、四神聪等。用清肝经清泻肝火,二人上马滋肾水起到以水涵木的作用,补脾经和按揉足三里以补脾,脾强可以克制过旺之肝火,以上各穴共起降肝火作用。退六腑清凉泻热,摩囟门、揉印堂与针刺百会、四神聪起到醒脑安神镇惊的作用。针刺曲池、太冲、合谷、风池有泻肝火祛风镇惊的作用。针刺三阴交、分手阴阳以和气血,以安妄动之气血。小儿推拿法以清法为主,手上穴位只推一手即可,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治疗1次。(以下证型的推拿针刺手法及治疗时间、频率与此同)

2.2脾虚痰聚型许丽教授认为此型多属肝旺乘脾,为上一证型发展而来,或为先天脾虚的体质患儿。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旺乘脾,脾主静,脾虚不能主静,易于慢风抽动。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容易聚集生痰。临床表现:小儿形体偏瘦,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夜睡不安,大便溏,胸闷作咳,喉中声响,嘴角抽动,皱眉眨眼,舌淡苔白或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风。小儿推拿处方:补脾经30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清肝经300次,揉膻中300次,按揉印堂300次,开天门、推坎宫各300次,摩囟门300次,捏脊7次。针灸处方:双侧太冲、丰隆、足三里、风池,百会、四神聪等。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揉板门、运内八卦、揉膻中、针刺丰隆共奏健脾祛痰的功效。清肝经、按揉印堂、开天门、推坎宫、摩囟门,针刺太冲、风池共同取到平肝息风、醒脑开神的作用。

2.3阴虚风动型许丽教授认为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津液,或肝风久动内耗肾阴,使水不涵木皆可发展到此型。临床表现:患儿性急,挤眉眨眼,耸肩摇头,肢体多发转移性抽动,患儿形体偏瘦,肌肤不润泽,脸色偏沉滞之色,夜间常有盗汗,睡眠不稳,五心烦热,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正常或偏干,舌质红绛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柔肝息风。小儿推拿处方:补肾经300次,补脾经300次,按揉二马穴200次,揉涌泉100次,按揉三阴交200次,清肝经300次,摩囟门200次,揉印堂100次,开天门、分推坎宫各200次,捏脊7次。针刺穴位:双侧三阴交、太溪、阴陵泉、足三里、风池穴,百会、四神聪等。补肾经、按揉二马穴、揉涌泉,针刺三阴交、太溪、阴陵泉共奏滋阴潜阳的作用。

3 心理辅导

3.1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抽动综合征病情性质的简单介绍;②让家长认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③提高父母关注孩子的技能,如对孩子良好行为予以关注,给予鼓励。采取消退法减少不良行为的放大,逐渐的让其消失等。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小儿推拿治疗过程中,与家长交谈,了解患儿家庭情况,向家长讲解抽动综合征性质、特点。让家长了解小儿推拿及针刺治疗与心理治疗、行为训练的重要性,家庭成员的态度、家庭氛围对患儿病情反复性发作的重要影响,消除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过分焦虑、担心、紧张的心态。注意对患儿的教育方式方法,并要求家长与幼儿园或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争取老师的理解帮助,对患儿的病情反复要有耐心,并有长久治疗的心理准备。

3.2对患儿的心理辅导可采用行为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行为认知法适用于较大儿童。与患儿谈话以漫谈为主,随着患儿的注意力及兴趣变化变更谈话的内容。通过对患儿进行心理辅导,患儿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依从性。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5岁,2014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小儿肢体无意识抽动2年。因长期治疗不愈,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患儿初见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夜睡不安,纳食不香,便溏,胸闷作咳,喉中声响,嘴角抽动,皱眉眨眼,并伴有外感之症状。其母代述并伴有身体多处的转移性抽动。诊断:小儿抽动综合征,证属脾虚痰聚型。治疗先应用小儿推拿之法祛除外感之邪,此不详述;后按健脾化痰,平肝息风法治疗。小儿推拿处方:补脾经500次,补大肠经30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清肝经300次,揉膻中300次,按揉印堂300次,开天门、推坎宫各300次,黄蜂入洞50次,摩囟门300次,捏脊7次。针灸处方:双侧太冲、丰隆、足三里、风池,百会、四神聪等。因小儿久有中焦不运之象,胃纳不香情况严重,加揉中脘300次,补脾经亦加量。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治疗1次。治疗两月余方见成效。后每周1次,调理3月余方痊愈,至发稿时未复发。

按:许师言:治病求本,追溯其疾病之始,当因患儿脾不足(其母述其自从出生起就不思饮食,从不主动索食)。许丽教授认为此病为脾土过虚,导致肝木乘脾。加之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所以罹患此病。此病机虽易,但治疗须有耐心。

[1]刘智胜.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39.

(编辑汤敏华)

R729;R272.6

B

2095-4441(2015)04-0056-02

2015-10-13

猜你喜欢

印堂风池脾虚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墨风池诗词选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