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2015-03-20吉林省延吉市梨花小学陶景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0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回家

吉林省延吉市梨花小学 陶景民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为目标的综合学科。课程的呈现是儿童参与的主要活动。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随着教学课程的实施,在教学一线的我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了,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体会如下。

一、回归生活,转变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局限于书本教学,回避了现实生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作者。教学《我懂事了》一课时,设计了小记者采访的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哪些地方懂事了,学生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去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大增,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成长,他们会越来越自信的。

二、体会生活,再现生活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我们分享 我们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4组,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游戏: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看看下边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好吗?

课件出示: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张庆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她该怎么办呢?

问:你们想张庆会帮助她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张庆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演一演。

游戏结束后,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小张庆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二是张庆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她。三是小张庆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我让学生根据这三种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张庆离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

生2:选第一种情况,张庆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也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所以是第二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在上面的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迪。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公平对待,通过角色的转变,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明白道理,引导生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四、践行德育,提升生华

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日所能完成的,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沉淀,需要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消化掉,知道去生活中检验知识,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指导实践,在生活实践中遇到问题不断的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从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往往一件特别印象深刻的平常事就能触动学生的行为,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这种真真实实的情感体验来于实践,回归与生活,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实践中让自己的品行得以升华,得以实践,得以回归才是品德学科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的亮点所在。比如,我在教学《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时他们把自己经历的和听到看到的最健康的一面说给大家听,议论的有条有理,这些经历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影响是分不开的,讨论之后我提出大家来比一比今后谁会做得更好。同学们个个不甘示弱,这样一来,品行的规范自觉成为了生活中的习惯,品德得到了践行,认识得到了提升。

道德存在儿童生活中,学生良好生活的养成离不开生活,只有重视从生活中观察,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还需要什么,坚持以知促行,知行统一,道德品质才能在生活中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品德回家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回家的路(外一则)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1670天后,回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自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