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德育契机 于细节中培育幼儿品德
2015-03-20苏振侨
■苏振侨
把握德育契机于细节中培育幼儿品德
■苏振侨
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品德,则是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要实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应该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发掘培养幼儿品德的资源,利用生活细节逐渐地对其进行熏陶和教育。这不仅仅是家长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轨道。本文侧重探讨如何认识生活细节在幼儿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教育实践的问题。
一、生活细节与幼儿道德认识的培育
幼儿的道德认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他律到自律,由不稳定到趋于稳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最初的道德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不断给予的示范和言语的强化中形成的。幼儿对范例的模仿有三种:即时模仿,延迟模仿,选择性模仿。但模仿性的判断往往是不稳定的,往往正确与错误的相互混杂。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儿园的管理中,要求老师们注重自己在课外言行上的正确示范,否则会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扭曲他们对道德的认识。
认知发展是幼儿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要培育正确的道德认识,首先就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能力。幼儿的道德认识一般是以自己的主观态度判断好坏的,因而,他们常常是通过生活细节来辨别是非,如上课听讲就是好孩子,帮助别人系鞋带是乖孩子,不小心撕坏了图书的是坏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是坏孩子……他们的判断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或个别的特征。因年龄和理解力的限制,他们只能理解简单的道德准则,且此准则依据的多是成人对他们的教诲,是成人的判断。
其次,与人们社会交往的生活细节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比如:撕破图书,弄翻桌椅,帮助别人,举手发言……成人对这些行为的评价和当时的情景如录像一般记在幼儿的大脑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
第三,幼儿的道德观也受自己对主观情绪的影响,带有主观情绪性。年龄小的幼儿常先评价别人怎么样,然后才评价自己。如作画时,一名幼儿不小心碰到另一名幼儿的手臂,弄坏了后者的画。于是被碰坏画的幼儿不问原由,抡起拳头就给“侵犯者”一击。这一案例说明,幼儿情绪影响了道德判断。由于愤怒,幼儿没有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认识,从而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行为。
二、生活细节与幼儿道德情感的培育
情感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应该从情感教育入手。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可作为教育契机的生活细节。如:当一个孩子把同伴的脸抓破时,教师不要开口就责备,而要让幼儿设身处地地去假设:如果自己被人抓伤了会有什么感觉?疼吗?这样让幼儿通过行为的代入联想和假设,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别人的痛苦,可见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可以对幼儿说:“如果你现在安慰一下他,他的疼痛就会减轻一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产生表达情感的愿望,这样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节日活动也是找寻道德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契机,其中有很多生活细节可以作为教育素材。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幼儿园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三·八”节可进行爱妈妈、爱奶奶的感恩教育。老师可在节前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细节中了解和感受妈妈、奶奶的辛苦,使幼儿从中萌发感激和尊敬妈妈、奶奶等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情感。节日当天,可让幼儿把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妈妈,也可与同伴、老师一起作画或制作卡片送给妈妈,并送上一句“妈妈,您辛苦了”之类的感言,激发幼儿内心爱的情感。节后,可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通过节日活动过程中每个细节的关照,教师和家长让幼儿懂得了要尊敬长辈,要懂得感恩等道德情感,而且还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同伴活动也是道德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契机。在同伴交往中,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事。在幼儿产生矛盾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同样可以让幼儿换位思考,引导孩子从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同伴的感受。通过同伴交往活动中移情的训练,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
我们在幼儿园追寻的是生活化的幼儿教育,如入园好时光、趣味来盥洗、温馨进餐点、轻松入厕去、科学来喝水、活动懂自护、甜蜜午睡时、幸福离园曲等。只要我们对幼儿一日生活每个环节的常规要求、指导要点、问题诊断与应对措施都做细致周全的研究,一日生活的细节活动就都可以成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契机,让幼儿在这种细节的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生活自理等方面能力的同时,实现道德情感的正向成长。
三、生活细节与幼儿道德行为的培育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常常会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如友爱同伴,不欺负弱小,心中有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爱护公物,注意节约能源;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自觉排队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加强幼儿的行为教育,让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得以培养和巩固呢?
首先,运用生活细节进行常规道德品质的培养,当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做起。如教师在指导幼儿进餐前可介绍菜谱,让幼儿了解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懂得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食欲。进餐时,要求幼儿不掉饭粒,不泼汤在地上,教育幼儿不挑食。在进餐过程中可播放舒缓的音乐达到愉快进餐的目的。平时还可利用图示、儿歌、动画的方式直观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细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如谦让、助人、合作、同情等。如当幼儿碰撞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在与同伴合作时,要使幼儿知道并能做到谦让别人,学会分享与共同承担任务。
第三,利用生活细节增强幼儿良好的道德自觉。角色游戏是增强幼儿道德自觉行为的有效手段。对游戏的喜爱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愿意相信角色的真实性。因此,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用角色良好的道德自觉来规范要求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在游戏中的不断强化,幼儿就会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
四、生活细节与幼儿道德意志的培育
道德意志是道德品质四要素之一,是指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表现为践行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坚韧精神和顽强决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幼儿道德行为不稳定时,我们就要及时抓住生活细节,纠正其不良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强化其正面的道德意志。如:有的孩子懂得不能与同伴争抢玩具,要团结友爱,可是,当某一件别致新颖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时,其内心的占有欲和好奇心会让他忘记应有的道德规范而去抢玩具。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干预幼儿的行为,耐心与之摆事实讲道理,通过教育的作用使幼儿身上消极的因素及时否定并摒弃,使儿童身上积极的因素得以肯定并保存。在品德发展的不断否定和肯定的过程中,让幼儿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意志,最终达到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教育活动中把握好生活细节的运用,有助于幼儿正确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发育,有助于幼儿道德行为的纠正,有助于幼儿稳定的道德意志的培育。当然,幼儿品德的形成无法一次完成,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是纵向延伸的,也是横向联系的,可以散见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中。这些生活细节每时每刻都包含有德育的因素,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机会,及时正确地对孩子加以引导。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幼儿园)
责任编辑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