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心理效应 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3-20■金兰
■金 兰
善用心理效应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金兰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也带给我们沉痛的思考,诸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信仰缺失等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无不和人们的价值观有关系,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程度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后劲。在此背景下,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现实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特别是在班主任的具体工作中,要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智轻德,班主任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难免为了自己的名利片面重视学生成绩。(二)教育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学生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与“90后”接受信息的多维化、接受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接受方式的多元化等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学生处于多元文化冲击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他们是与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是追求个性和自我张扬的一代。“90后”中学生思想开放,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敢于接受挑战,藐视权威和领导,思想的独立性、批判性强,尤其不愿意接受被强行灌输的观点。但在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时,容易陷入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的误区。面临这样的困境,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合理运用心理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学生心灵之灯,让学生走出思想的误区。
一、心理效应的内涵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某个人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人的心理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内驱动力,形成积极的追求。而合理运用心理效应恰巧最能激发学生的各种需求。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
二、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本文主要从以下心理效应分别谈谈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一)运用霍桑效应,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者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方式都可能通过教育对象的内心变化而产生影响。实验研究证实了这种由于引起对象身份的认知及态度产生的实验偏差的存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霍桑效应。在学校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如作业、测验或升学考试等。他们承担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日积月累会逐步积聚成学生的不满与懈怠,影响到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地运用霍桑效应,努力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你喜欢一位老师,老师也喜欢你,老师的喜欢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喜欢老师所传授的道理;当他们被接纳、被喜欢时,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就会欣喜不已,从而渴望成为老师所期待的模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主流文化,学生一方面是在努力向它看齐,用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的言行,但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又不甘心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完全认同,因而他们又是矛盾的。面对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热爱老师,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影响学生。一般来说,每个班主任都是学生心中的偶像,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激励着学生向上向善。班主任除了在班级教育中正面灌输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身体力行。2009年,我带了一个高中文科班,当时的班长是一个优秀的女生,成绩优异,热心班级活动,能力强,担任学生会工作。学校每周都会进行文明班级评比,而评比工作主要由学生会负责。作为班主任,我高度重视学校的检查结果,每周都会针对学校的评比结果找到班级的问题并和学生共同商讨对策以完善班级。我的初衷是要完善班级,但学生对此可能有了误解,认为我非常重视班级荣誉。因为喜爱班主任的原因,学生也非常希望获得这个荣誉让班主任开心。但连续有几周我班情况不够理想,我在班上批评了学生,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压抑的情绪。在接下来的一周,我班又获得了文明班级,在我感慨学生听话,得意自己的教育见效时,我偶然听到了班长和另外一名学生会干部的对话,发现班长在文明班级评比中动用了自己在学生会的关系弄虚作假。万分震惊之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过分地重视文明班级的检查结果是希望班级在学校的督促之下能快速成长,但过分在意检查结果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使学生过分重视名利,而忽视了我们的管理过程,忘记了我们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和完善自我,而不是掩盖问题。带着内疚的心情,我找来班长。我首先肯定了班长向上的动机,一心为班级的初衷,同时与她就文明班级的评比进行了沟通,最后我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不能为短暂的名和利去牺牲做人的原则。后来有班上学生告诉我,挨了批评的班长对同学说:“我原来以为金老师那么在意文明班级是为了奖金,现在我知道她是真心为了我们班呀!”自此,班上的学生更加珍视班级荣誉,为了班级荣誉每个同学都努力完善着自己。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学生,班主任充当着“舆论领袖”的角色,而这个“舆论领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运用门坎效应,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愉快轻松地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如果仅仅靠老师的语言来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收效肯定是不好的,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给学生假、大、空的感觉。而且一味单纯地提出宽泛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可能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门坎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化到学生的生活中,落实到细节里。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和每周一的校会升旗教育结合在一起。我班有一名男生,他热情有正义感,是一名小“愤青”,在班会上谈到钓鱼岛等问题时总是情绪激动。但他有个缺点:经常迟到,特别是每周一的校会。我了解到,他迟到是因为他每周一必坐父亲的车,而每周一往往交通阻塞。关键的问题在于,每周一都迟到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校会的轻视,并未真正了解升旗的意义。我和他进行谈话,并采取了助产婆式的谈话法来层层推进:
我问:你爱国吗?
他连忙表白:我很爱国,我为了国家可以随时上战场,我可以为了祖国献出我的生命。
我问:国家每天都打仗吗?
他说:不是,现在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思想政治课的原文)。
于是我微笑,说:你也知道呀,那你的爱国怎么体现呢?他笑着低下了头。
谈话之后,他在我的指导之下制定了自己解决迟到问题的方案,把爱国主义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这个方案中,我一再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要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要行之有效,是自己能够做到的。
通过这件事,我在班级教育中强调了落实,也就是说把我们认为很高大上的东西具体化。要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就要按时参加升旗,具体到听到国歌声立正肃立,两手并拢贴裤缝;要体现自己友善,见到师长就主动问好,每天主动对同学微笑。我曾经在班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活动“今天我送给你微笑”,告诉学生要友善,更要学会表达友善。
(三)运用碰撞效应,帮助学生厘清并树立正确的“三观”
物体碰撞,由于力的作用,留下了痕迹,碰撞越强烈,留下的痕迹也就越深。而两个或几个人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讨论分析,乃至争论,会使其对这一事物或观点的理解与印象变得更深刻,更全面。这种现象,我们可称之为碰撞效应。
现实生活中,学生会面临很多困惑,例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不符等。矛盾、困惑就是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契机。此时恰当利用碰撞效应可以加剧矛盾冲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想上的困惑。学生对各种问题自由表达不同的看法,同时去辩论,各种观点在思想上碰撞,争论越激烈,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越浓厚,学生的收获越多,印象越深。例如感恩教育是现在的一个难点。现在的高中生生活环境优越,身处大变革时期,多多少少受了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冷漠自私。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父母好与不好要看父母是否对自己有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让学生围绕“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辩题进行辩论赛。辩论的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管正方还是反方同学在辩论过程中都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对金钱的认识都更深了一步,认识到钱并非能买到所有东西,他不能买到感情,不能买到人格等等。最终,我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用钱是买不来的,所以父母的爱不能以是否对我们有用来衡量。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充分运用各种心理效应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其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并成为照亮学生人生之路的心灵之灯。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