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 实现班级常规细节管理

2015-03-20刘惠芬

成才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细节规则

■刘惠芬

“三位一体”实现班级常规细节管理

■刘惠芬

班级是幼儿园的最小组成单位,班级的管理成效直接决定了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班级的管理是通过常规管理来显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三部分第八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可见,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规范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必须以“班级常规管理”为依托。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重要的核心内容。

一、班级管理的常规模式

当前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的常规管理模式。

1.自由型常规管理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2.管制型常规管理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易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会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3.教条型常规管理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完全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4.说教型常规管理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通过对这四种常规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更加地清晰地认识到,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程,其收获成果的日子不在于眼前的一朝一夕。教育教学中蕴涵细节,孩子的生活管理离不开细节。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为大于细”理念和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细节管理的有关策略,只要我们做到“以师为本、以幼儿为本、以家长为本”,我们的班级常规就会通过细节管理而使日常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有序,我们的孩子的成长也会更加健康快乐。

二、如何实现“三位一体”的班级常规细节管理

(一)以师为本,是实现细节管理的基础

1.达成默契,成就完美

在一个班级内,两位教师和保育员不管在什么活动中,都应做到有商有量,工作细致到位。平时碰到问题,大家要一起坐下来讨论解决。活动中,教师、保育员不仅要认真组织活动,同时要关注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教师之间的交流是促进班级工作良性循环的关键。教师对一个孩子、一件事情、一个活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而相互间的沟通和碰撞会给对方处理问题时打开另一扇窗,从而补充、完善班级各方面工作的处理方法,形成一种无形的工作合力,推动班级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2.严格要求,达成一致

严格要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班级组建之初,班主任应组织班级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幼儿的常规训练及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当做到严格要求,且要求要保持一致。

(二)以幼儿为本,是进行细节管理的核心

1.全面了解班级幼儿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管理好的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只有熟悉每个幼儿,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才能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教师在常规管理中要做个“有心人”,更要做个“细心人”,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主管理。

2.把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活动皆课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更使我们明确并坚定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这种理念把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所隐藏的、潜在的“教育契机”提升到显性层面上来,显现一日活动的教育价值;这种理念与我们的班级常规管理在理念上并不矛盾,而且,两者高度一致。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根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3.重视环节管理,形成规则意识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纪律和规则是儿童建立道德的基础。“纪律的精神组成了一切道德生活的起点,不仅必须要有行为的规律性,而且还要有规则,它们组成了道德教育的一种工具。”种种的规则体系构成了道德,而道德的实质就是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纲要》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可以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规则的教育。

幼儿年龄小,在自己家里很少有“自己的”和“大家的”概念,在幼儿园中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凭着自己的喜好和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他们会明着或暗着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如看完图书随手一放就离开;吃完饭不擦桌子就去玩;上课时不停地玩弄旁边小姑娘的小辫子或和别人讲悄悄话等等。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和环节中(包括生活环节以及教学、游戏活动)自始至终贯穿常规教育的原则。首先向幼儿明确要求,即讲明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进餐有进餐的规矩,游戏进餐都有相关的纪律。教师要在开始一项活动前正面强调要求,久而久之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约束,逐渐学会在必要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尽量不要提反面要求,如“不能这样做”“不是那样的”等等,以免形成“反强化”。

4.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常规意识

幼儿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不少是关于班级常规的儿歌、歌曲和故事,老师可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常规教育。如在小班可运用儿歌《洗手歌》《进餐曲》、故事《漏嘴巴的小弟弟》、歌曲《排排坐、分果果》《拉拉勾》等资源,让幼儿在听、学、唱、玩的过程中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自理能力提高独立性,并增强遵守常规的意识。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正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在组织建立班级常规时,教师可以抛给中班幼儿类似“可以这样,还可以怎么样”的选择性问题,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参与班级常规的制定。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或更好的解决问题、达成愿望的方法,甚至引导他们运用商量、轮流、交换、谦让等方法来主动商定规则,使这些规则成为幼儿内在的需要。

(三)以家长为本,是完善细节管理的有益补充

有经验的教师应该都理解“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了的话,其教育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出现负作用,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无法坚持。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教师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可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得到强化和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晴,要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心中要有“注重细节”的理念。教师只有做到“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不断反思我们的班级常规管理和教育实践,并且坚持以生为本,密切联系家长,“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教质量,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幼儿园)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细节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细节取胜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