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践行“用教材教”的几点思考

2015-03-20■陈

成才 2015年6期
关键词:用教材教分式等腰三角

■陈 琼

对践行“用教材教”的几点思考

■陈琼

教材,不是唯一教学资料,但却是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料。中小学教材强调规范、标准和统一,要经过教育部门审定,经过试用、修订,然后推广使用。从新教材观的形成到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好教材,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教材的深度理解的过程,抓住教材意图,明确课程标准,才能做到“用教材教”。依据新课改形成的教材观,要摆脱“教教材”的做法,我们必须明确教材的编写目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做到既不“以本为本”,又不打着新课改的幌子脱离教材或乱改编教材。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围绕教材编写目的,进行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才能真正落实“新教材观”。教学中,教师们常会遇到很多的困惑,例如创设情境的困惑、语言过度的困惑、例题选取的困惑和练习整合的困惑等。正是因为这些困惑,打开了教师们的思路,意识到钻研教材的必要性,也呈现了精彩别样的课堂,收获了每一次创新的果实。笔者结合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对教材的研究与思考,谈谈如何把教材利用好。

1.利用教材规划教学流程

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流程的规划,具体包括每章节内容课时的划分、知识结构的衔接、每节课讲解内容的容量、重难点的所在及解题格式的规范等,这些恰恰是教学之主要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时有适当调配和整合的需要,但知识间的结构不能因知识的整合随意地去调换,处理不好则会造成知识点脱节,很容易加大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不符合正常的教学规律。案例一: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其中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容,而约分和通分分别是分式乘除和分式加减的基础,所以将分式乘除与通分的教学顺序调整应该是允许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分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加减渗透约分和通分的知识。案例二: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的这节课中,课本引言写着:“我们知道,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笔者对这句简短的引入,是这样解读的: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名称只需知道,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是通过感知对称美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理解教科书把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安排在轴对称之后的原因,理解了教材意图,按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是必要的。

2.利用教材寻找关键点

其实任何一节课的内容,教材都凸显了关键点,我们备课时可以从它简短的引入打开思路,去创设情境;从旁批的问题去设置环节,突破重难点;从例题的步骤去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或寻得一种数学思想;从对课后练习的改编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等等。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3.1.2节《等式的性质》,它的教学重点在“理解等式的性质”,难点在“灵活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理与精炼的例题,既要涉及到整系数,分数系数,还要将学生易错的符号问题考虑进去。通过整合例题和课后练习,笔者教学中选取了三个例题:x+7=26,x-5=4,(-1/3) x=9,当学生掌握了这几道题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完成(-1/3)x-5=4,学生会非常容易的找到解题方法,而此时的重点可以放在未知数系数如何灵活处理上。例题的层层递进关系推进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应用的理解,也凸显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再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8.1《二元一次方程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形成的过程,有许多教师直接将概念告知学生,有些是让学生根据引言所列的方程组去概括概念,然后教师加以补充,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留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去形成概念,根据教科书,“合在一起”是理解的关键点,为了突破难点,这里可以试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明确讨论的题目“二元一次方程组里是否要求每一个方程都有两个未知数”,学生经历了质疑、分析、讨论后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这些看法进行整合,最后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概括等能力。

3.教材课后习题的有效处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实践离不开理论来指导,理论更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来支持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只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层次上,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数学这种工具。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概念,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方法和技巧,形成数学学习的体念和感悟,进而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缺乏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肯定是不行的。然而,从数量上来看,教材设置的练习题是明显不够的;从习题的质量上来看,有少数练习题的设置显然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另外,复习题中的很多题目缺乏范例来支撑,而且偏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相关资料(习题)来辅助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就初中数学新教材特点,在练习与习题使用上所进行的探索研究,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思维能力,掌握抽象概括、建构模型、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老师利用辅助资料时不能离开课本,应弄清每一道习题的预期目标,根据学生的学情降低或提高习题的难度,补充题量,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4.适当补充学习内容

教材上有许多不衔接之处,教师一定要研究同一学段的其他教材,在教学中发现有不衔接之处及时补充。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发现课本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标有※号的内容,而在九年级上册求二次函数解析时,需要用到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以这部分内容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不但充分体会到解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也加强了学生的化归意识,而且为九年级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奠定了基础,到了九年级,学生不但会用顶点法求解析式,而且会用一般式求解析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如果直接教授,很多学生知识点上会衔接不上,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好的铺垫。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用教材教分式等腰三角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何认识分式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1.3 分式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例谈“用教材教”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