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建文言文学习立体课堂

2015-03-20吴斌彬

成才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探究课堂

■吴斌彬

如何创建文言文学习立体课堂

■吴斌彬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准确而流畅地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局限于文言词句和文章内容“嚼烂了喂”式的教学,其必然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这样的教学安排已弱化了朗读教学,那种读其字、发其声、想其意的境界已离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渐行渐远。另一方面文言文教学缺乏相关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引领。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教师的教学切中了中考的目标,实则背离了文言文考查的初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把掌握词语读音含义,看作是“点的学习”的话,那么理解句子含义、掌握句式特点,就是“线的学习”,感知文章大意、掌握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面的学习”。现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大都停留在“点、线、面”的学习上,这样的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文言文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熔点线面为一炉,从而创建立体学习的课堂。

一、诵读领悟课文,着文言文学习底色

在绘画创作时,一般在不过多考虑细节的基础上薄涂一层颜色,在底色层上或精确或粗略地勾画出素描关系,然后铺设覆盖层。文言文教学跟绘画一样,首先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给文言文学习着上厚重的底色,营造浓厚的古文氛围,去感知古文独有的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

在教学中诵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准字音:注意异读和轻读

①异读包括通假异读、专有名词异读和破音异读三种情况:如“不亦说yuè乎”;“属zhǔ余作文以记之”;“胡虏益解xiè”(通假异读);禽滑gǔ厘”、赵食yì其jī(专有名词异读);再如“此中人语yù云”;“沛公欲王wàng关中”(破音异读)。

②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

2.停顿

①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后面应稍作停顿。“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是以/谓之文也”。

②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三军以利/用也”。

③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停顿,使语意更明显。“主语一谓语”之间有停顿:如“操蛇之神/闻之”;“吾心/独无主乎”;“动词一宾语”、“动词一状语”之间有停顿:如“能谤讥/于市朝”;“黔敖为食/于路”;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如“欣然/规往”;“其岸势/犬牙/差(cī)互”。

3.语气

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其如土石何”中“其”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则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与”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则需要读出疑问语气。

教师按照以上方法指导学生诵读,创设文言语境,才能让文言文中无声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文言文的阅读也就不再艰涩难懂了,学生自然受到感染进入文本情景,这样就会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学生语感素质得到了培养,语言能力得到了训练。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惟目标,但为学生掌握词句、探究文本的内涵酝酿了浓浓的氛围,着上了厚重的底色。另外指导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教师范读、学生之间评读、教师指导结合起来,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参与度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会变浓。如此进行诵读领悟,必将使后面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合作试译词句,建文言文学习基石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通过例句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时灵活运用。在授课时试译课文环节可先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逐词试译,对于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下来。老师巡堂,随时发现学生的疑问,适时给予个别辅导解答。其次成立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将遇到的问题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也会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例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我事先要求学生把自己遇到的字词方面问题都提出来,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不少问题能在他们的学习小组内部得到解决。对于一些横亘在学生面前的难词难句的障碍则全班探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合作解决,他们对词句的理解、感悟就更深刻,同时,成就感带来的兴趣也更持久。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比如讲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时将此句与“鞭马南驰数十里”、“北饮大湖”等句子联系起来比较辨析,形成规律——谓语动词之前名词作状语;将“年且九十”和“且焉置土石”联系起来辨析,让学生贮备某词的活字典;对文中的重点句式也要归类:如,①倒装句:a.甚矣,汝之不惠。b.且焉置土石。c.何苦而不平。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被动句:帝感其诚。③省略句:a.“杂然相许”承前省略主语“室人”。b.“帝感其诚”省略介词“于”。c.“一厝朔东”省略介词“于”。

合作试译词句有助于学生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和质疑请教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点拨授人以渔,让学生综合、比较、归类,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诸如“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常见句式,了解它们的一般构成,翻译规律;辨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古今异义词等,最终能够举一反三。

三、探究课文,凸显主旨

有的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教学场面,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需要而生搬硬套。这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笔者认为要想文言文课堂教学由低效向高效转变,把新课标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得精心的选择和创设教学的主问题。这样才能避免教学浮于形式,真正浓缩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让课堂真正富有生机与活力。由于受到教材范围及内容的限定,在一堂课中,教师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准确地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例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供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成就一个人才要经历哪些磨难?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学生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最终由1、2两个问题得出:开篇摆事实讲道理,从个别推出一般,个人生于忧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联系第3个问题归纳:个人“生于忧患”,国家“死于安乐”,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在课堂上师生、生生通过积极地合作讨论,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由此获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找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的意识。围绕主问题的交流有学生和文本等学习资料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从而达到了创建文言文学习立体课堂的效果。

四、文化延伸,达到立体效果

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其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课堂教学只重视对知识层面的探究,真正注重挖掘文言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研究少之甚少。笔者认为除了上面讲到的诵读领悟、探究主旨让学生明确文章所宣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外,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构建的教学环节。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选择性地接受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怎样调动个体的潜能、个性、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对事物意义形成自我构建呢?教师可依文本设计一个可供学生探讨的话题或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启示等等。如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可引导学生围绕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确既要合理的选择方法,又要具有愚公精神,才能成就事业等。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可以设计“谈启示”这一环节: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这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从自身实际或身边的人和事谈谈应该如何面对逆境,在学生们的一次一次的回答中,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得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总之,文言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诵读领悟课文,给文言文学习着厚重的底色开始到合作试译词句,建立文言文学习的基石;从探究课文,凸显主旨到文化延伸,达到立体效果,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依据文本,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度融合,从而创建文言文教学的立体课堂。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七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文言文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