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03-20吉林省延吉市北兴小学校姜艳娟
吉林省延吉市北兴小学校 姜艳娟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做人的一把金钥匙。随着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加之多年的班主任及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深深地领悟到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很多已经不能再归结为德育中的问题,也不能用传统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了。下面谈谈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教师素养,做学生的楷模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做楷模,言行举止都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一个关怀,会使学生得到温暖;给学生一个鼓励,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给学生一个冷漠,就会刺伤学生的心。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倾听学生们的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爱的雨露滋润,茁壮成长。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从根本上说教师的素养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现如今在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资源匮乏,没有专业的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并没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技能,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甚至讲健康课上成游戏课、休闲课。教师本身素质不高、重视不够,这是导致健康教育课程低效的重要原因。当前提高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首先,重视健康教育课程。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集体讨论,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程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只有形成全校重视的氛围,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关注,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建立专业教师队伍。这涉及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对此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应持有上岗证等。教师如果不够专业,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相反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招聘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学研修与理论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在教学中历练,在教学中提升。同时要创设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在交流中扬长避短,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照本宣科,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感觉不到与自身的关联性,往往会认为学了也没有用,而且还枯燥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自然不会成功。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入手进行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性与可信度。学生会感受到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中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帮助下积极构建。真正践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与体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1.寓言故事
故事通俗易懂,是小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形式。我们可以将健康教育与各种寓言故事结合起来,用故事中积极的正面人物形象来传递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生活、乐观向上、富有同情心、坚忍不拔、诚实守信等心理品质。
2.观看影像资料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够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学生乐于活动,乐于接受。
3.角色扮演
小学生活泼好动,让学生来扮演各种角色,让他们动起来比让学生静坐来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的角色扮演创造机会,让学生变换角色,处于特定的环境中来模仿,解决现实问题。
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学会正确调节心理与情绪,积极而乐观地学习。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模式互相促进,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避免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到了家中与社会上又是一套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孩子,要及时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互相了解情况,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担负责任。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一些社区活动等,使学生有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体化,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很好配合,还有社会的关爱等等。只要我们各个方面形成合力,研究和探讨出更多更好的教育办法来,就一定会使学生们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