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究

2015-03-20段宏伟赤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段宏伟(赤峰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究

段宏伟
(赤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根据《赤峰学院关于深化“双改”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学分制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双改”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分析我校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双改”工作;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始终处于比较重要的教学地位,无论在教学改革方面,还是在设备更新方面,学校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在我校教学“双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形势下,我们看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深入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课程教学现状和不足

1.1中小学教育差异,导致学生入学时参差不齐

尽管计算机基础课目前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开设,然而由于地域的差别,开设的情况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在一些省市级学校有计算机机房,大部分学生家里也有计算机,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然而在一些旗县、农村条件落后地区,学校没有计算机机房,大部分学生又住校,所以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更谈不上熟练掌握了.而我校生源大部分来自旗县、农村、牧区,不足五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城镇.面对学生基础的差异,如何既要保证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上学习进度,又要保证基础较好的同学更上一层楼,需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

1.2课时少,课外资源不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理科为大一第一学期,文科为大一第二学期.作为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而言,教学方式明显不同于中学阶段,学生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老师的教学,尤其是大一第一学期,上课时间为15周,共45课时,除去节日假期,不足45课时,课时少,内容不少,使得有些练习学生课上不能完成,课下又没有地方练习,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甚至出现夹生饭的现象.

1.3学生认知存在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些学生认为会上网,会玩游戏,会打字就会使用计算机,还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对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是否有关联,因此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而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源动力.

由于以上教学现状的存在,使得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我校目前计算机机房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依然讲授Windows XP和Office 2003,落后于目前流行的软件版本;(2)教学内容统一,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使用统一教学大纲,针对性不强,所学未必所用,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缺乏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缺少课后学习、交流的条件,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4)成绩考核形式以期末上机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不利于真实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

2 课程改革方案探讨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应将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内容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来,让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的共同点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同点是各专业后续课程不同,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求也不同.我校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不分文理、专业需求、学生层次,均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重点又不突出,不能将计算机技术与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无法真正实现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处理的教学目标,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实行有区别的教学,不能一概而论.于是,通过对各二级教学院系的调研,了解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将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划分为教育、理工、文史、体育艺术蒙文四类,每一类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根据专业需求有些内容略讲,有些内容侧重,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运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首先在任务中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知识点,然后精心设计案例,将案例既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又包含各项任务;既有基础案例,又有与专业特点结合的拓展案例和综合案例,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础案例,有选择地完成拓展案例,以作业的形式完成综合案例,使学生既掌握了普遍知识,又侧重了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的操作,他首先会自主思考,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请教老师,最终解决的问题既让学生记忆深刻,又让学生获得很强的成就感,使学生不断提高了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因此,学生每一次完成案例的过程就是就是一次自主学习,锻炼能力的一个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学生进行分组来合作完成综合性案例,然后对各组的案例结果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记录在平时成绩中,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行网上指导答疑,交作业等.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作业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们也可以自行到网站下载学习资料,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作品上传网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有好的想法也可以跟老师或同学交流.这对学生们来说不会出现大量的问题积压利于保留学习热情,对教师来说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利于今后授课的完善.

2.3考核模式的改革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由期末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进行测试的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操作性课程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但一段时间不操作也容易忘记,而且,课外如果学生没有计算机也不便于复习.因此有的学生前面的章节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内容已掌握并能独立操作,可是期末考试时有些前面学的内容却又忘记如何操作导致成绩并不理想,为了使学生的成绩不单纯是偶然的考试结果,将课程分成四个阶段,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为一个阶段,Word、Excel、PowerPoint各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及时利用考试系统进行阶段测试,四次阶段测试的成绩之和构成上机测试的总成绩,这样既可以比较客观的反应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又可以督促考的不好的学生在以后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态度,勤练、多问,努力提高后面阶段测试的成绩达到总成绩的提高.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将课外综合性作业的成绩记录到平时成绩中.

3 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在我校当前转型发展时期,学校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教师们也以饱满的精神将改革的措施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计算机机房软件系统的升级受到与非正版软件不兼容因素的影响,又缺乏资金购买正版软件,所以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使得教学内容滞后.(2)对于需分组合作完成的课外综合作业很难有效监控和管理,不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切实承担分配的作业任务,不能避免作业抄袭,再加上课外没有开放机房,对于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困难.(3)由于上机考试系统的运行环境与平时上课的系统环境不同,每阶段测试时都需要重新安装考试系统,考试结束再重新安装上课系统,大大增加了机房管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为了保证考试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每次测试都需要安排时间统一进行,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只能占用学生们的业余时间来进行.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水平与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应用使其专业知识得以更好的发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白皮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2〕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3〕代小红,王光利.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6).

〔3〕赵凤岚.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现代计算机,201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55-02

猜你喜欢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浅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