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5-03-20刘晓捷
刘晓捷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园林工程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
刘晓捷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文针对园林工程专业“园林树木学”的教学特点,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园林工程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
“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 以在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木等)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观赏特点及园林用途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1]。“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既是一门理论知识型学科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学科课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环境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在这一趋势下,园林行业在城镇环境建设、住宅开发、高速工路绿化、街道绿化、城市建筑周边绿化、屋顶花园、室内庭院、湖岸湿地、城市广场绿化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促使园林行业对有综合素质的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增。园林树木的类型和姿态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园林景观的配置和形成,对“园林树木学”及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有较大的作用。我国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可用于园林造景的树木种类繁多,仅全国常用种就有1000多种,不同地区对于树种的选择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例如,北方地区行道树常见杨柳科的毛白杨和垂柳,悬铃木科的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蝶形花科的国槐、合欢,楝科的苦楝,椿树,无患子科的栾树,松科和杉科等落叶树种。南方特别是四川地区则常将银杏科的银杏,杉科的水杉等孑遗植物或木兰科的荷花玉兰、含笑和鹅掌楸,木犀科的女贞、小蜡树和桂花,桑科的榕树、黄葛树和小叶榕,樟科的银樟、天竺桂和香樟等常绿树种作为行道树使用。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讲授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上课容易流于程式化,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因此,“园林树木”学既要求较强的理论教学,也要求结合一定的实践教学,是一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课程。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授课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改革,以期为提高“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论教学与实践错位脱节
“园林树木”学理论教学大多是按照教材的排列顺序进行,大多数教师采取理论学习穿插实践的教学次序。这样很可能会错过树木的相应物候阶段,使部分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对园林树木认知的深度、广度及熟练程度不足[2]。例如:“园林树木”学在第三学期开设,此时恰逢秋冬季树木修剪期,而涉及树木修剪整形的教学内容却出现在园林树木栽培学中。此门课程在第四学期春夏季开设,夏季能进行的修剪无非是摘心、疏花疏果、轻剪、拉枝扭枝等,刚好错过了树木秋冬季主要的修剪期,使学生无法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练习,也不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中的重点内容——短截的轻、中、重、极重手法的区别和效果。
1.2 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率高,教学课时日益减少
园林专业各课程分段排列,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沟通,大量的教学内容重复出现[3]。例如“园林树木学”总论中有关于行道树的种类与选择等内容,而后续的园林树木栽培学中有园林树木的树种选择一章、园林绿地规划中有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节。园林树木栽培学总论中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部分的内容与园林树木学总论部分树木的生长发育习性等内容大量重合。园林树木学各论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与园林植物学和花卉学交叉重复。这些知识点的重复性很高,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由园林树木学的课程教学来完成,势必花费大量的课时。而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相关专业园林树木学的课时在减少。我校的园林树木学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都只有32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地完成教材上所有内容的教学工作是不现实的。因此,略讲或不讲部分内容便于教师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课时,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1.3 理论教学方法传统单调,实践教学课时场地不足
园林树木学知识点多,细节多,板书式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2],出现“一边学,一边忘”的现象。同时,“园林树木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较多的时间、场地和资金支持。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高校“园林树木学”都极其缺乏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外教学活动经费,实践教学往往局限在短短的16或18周内,场地限制在校园以内,教学活动常常受到树种的天然地域分布性和生长年限的限制。例如,在学习园林树木的苗木生产这一章节时,如果没有相关的苗圃基地或者合作的园艺公司,学生几乎无法亲自动手完成树木的起苗、包装和假植一系列流程,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 “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 整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重点
目前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何国生主编的《园林树木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版),内容有绪论、总论和各论三部分。教材本身层次清晰、内容丰富、难度合宜,很适合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但是,教材中有大量内容和其他课程存在重复,各论部分树种繁多,重点不突出。因此,需要对园林树木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与优化。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园林树木的分类、作用和配置;略讲或不讲解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的栽培、管理方面的内容,将其留在园林树木栽培学这一后续课程中讲解;各论中删除南方地区园林树木中基本没有或者很少出现的种类,而重点讲授本地区的园林树木,以利于学生掌握当地常见树木的物候规律、季相特征和主要园林用途。例如,笔者在课堂上多以四川地区常见的珍稀树种银杏、水杉和乐山师范学院校内常见的小叶桢楠和峨眉含笑等作为例子为学生讲解春色叶、秋色叶的概念和尖塔型、圆锥型树种的园林用途和造景特点。通过学生们日常所见的实例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对这四个西南地区常见树种的园林地位和用途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
2.2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多媒体应用
2.2.1 积极采用提问法和讨论法,利用实物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采用提问法和讨论法[4],每章节课前布置一个相关课题,安排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解行道树相关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观察或回忆校园内和自己家乡常见的行道树种类,思考行道树的树种选择依据。课后要求学生再次观察校园内行道树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集体讨论并总结行道树的选择是否成功。
2.2.2 利用多媒体特性,增强内容的直观性
合理而不泛滥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把繁琐地文字简化为直观而生动的图片和影像,从而简单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凭空想”的教学难题,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园林树木学”各论部分的授课过程中,对于各科植物的辨析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特别是校园内现有树种的实景图片)和实物结合,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增强记忆。笔者在各论部分的教学中,常提前安排学生分组调查校园内2~3个相近科属的树木。要求学生观察、拍照、采集部分枝叶,并制作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相互汇报和展示结果,最后由笔者进行汇总和补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节约课时,并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各科树种的特征。通过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可以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习热情更高,对当地常见的各科代表树种也更加熟悉,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2.3 理论穿插实践,室内结合室外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实践对具体树木进行讲解,将植物融入其生存环境中,讲解其生态习性、栽培特点及园林应用等[3,5]。同时,可以利用实习期安排学生参与公司企业的相关项目,加深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暑假短学期,安排学生参与乐山大佛景区内一个中型农家乐的景观规划和实施的工程,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乐山几个楼盘的小区绿化工程。通过这几次实习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园林树木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园林树木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园林树木学”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2.4 加强校地合作,增加校外实践场地
校园内的资金和场地有限,通过学校和地方加强合作,可以利用校外大量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场地。目前,我校已经和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苏稽苗圃基地、峨眉山乐山大佛管委会、乐山绿源公司等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可以作为学生参观实习的校外基地,基本满足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例如,从2011年起,笔者每年都带领学生去苏稽镇苗圃基地,要求他们参与小叶桢楠、南方红豆杉的培育试验。学生分组进行一年生的桢楠实生苗的移栽和换盆,并参观了苗圃内大树起挖、运输和移栽的过程。通过这一系列校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学中,笔者还邀请了校外的相关人员作为课程的校外专家和老师,参与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实践中,学生通过直面园林专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加深了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3 结语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难讲、难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笔者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制作了大量精美的PPT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项目。同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学生好评,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还要通过完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1]赵大球,孟家松.多媒体教学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379-380,383.
[2]付晓云,周广柱,李智辉,等.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585-587.
[3]徐小玉.园艺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园艺文摘,2014(12):206.
[4]李莲莲.论高职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J].职业教育,2015(2):250.
[5]田治国,杨艳.“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43-45.
Teaching Reform Discussion for Landscape Dendrology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U Xiao-jie
(Life Science Department, Leshan Teacher’s College,Leshan Sichuan 614000, China)
The curriculum “landscape dendrology” is a fundamental and compulsory course for landscape specialty.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features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this paper analyzed problems which existed in the course,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ies.
landscape engineering specialty;landscape dendrology;teaching reform
2015-09-05
乐山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0200077000366)。
刘晓捷(1981-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与生物技术教学与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5)12-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