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肾论治崩漏的临床体会※

2015-03-20刘丽

河北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血熟地黄肝肾



经 验 交 流

从肝肾论治崩漏的临床体会※

刘丽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肿瘤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关键词】崩漏;中医疗法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5191)

崩漏是已有正常月经的妇女在其非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持续不断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经血暴下不止或者淋沥不尽,前者称为崩中或经崩;后者称为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不同,但是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如果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多属血热证,主证则以突然暴下、阴道流血紫黯或鲜红且不尽为表现。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肝为血脏,冲脉属肝,肝性刚,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数伤于血”,导致肝血相对匮乏,木火旺盛,疏泄异常,肝疏血失调,动扰血海,经血妄行引致崩漏[1]。肾藏精,肾虚不固,工作家务劳累,流产刮宫,房劳过度易发崩漏。肾气的虚衰是崩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至崩之本。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崩漏常导致患者失血过多,并发崩漏贫血。临床上崩漏在中年妇女中较多见。目前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日趋繁重,妇女抑郁伤肝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崩漏、崩漏贫血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因此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从肝肾出发分析崩漏的中医疗法,介绍如下。

1崩漏与肝肾的关系

《血证论》中曰“崩漏是非经期之血之谓也”。崩漏的病机主要为冲任二脉损伤,脾肾之气不足,不能制约血海的经血;血海伏热,血热妄行;胞宫瘀滞,血不归经,经乱无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崩漏以青春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为主要患病群体,大都由于气虚、血热、肝肾阴虚、气郁和血瘀等损害冲任,冲任不摄所造成。冲任的本源在于肾,肾作为先天之本,内寄真阴真阳,与冲、任二脉紧密关联。妇女若处在绝经期,肾气会逐渐衰退,任脉虚,太冲脉衰少,长此以往,机体会呈现阴阳失调的病态,导致气血、脏腑等一系列功能出现紊乱[2-3]。肝藏血,主疏泄,女性如若被情志所伤,则极易诱发肝的病变,因此有肝为先天之说。另外,处于绝经阶段的妇女,肾元精血不足,出现肾虚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易引起崩漏;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致崩漏;肝经湿热,伤及冲任,经血失调致崩漏。

2崩漏从肝论治

2.1益气补肝法女性肝阴不足,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不但耗气,而且伤肝。除此以外,木不疏土,气血生化缺乏本源造成肝体不畅,气机失调,气不统血致崩漏。肝气虚弱日久可演变为肝阳虚衰,经血不调,阳虚气微,最终使机体疲惫、劳累状态症状加剧。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色泽较淡,易疲乏,情绪抑郁,精神不集中,腹胀纳呆,胸闷,面色较差,皮肤失去光泽,四肢畏寒,舌苔淡白色,脉虚细。治宜益气补肝肾。方用不补补之之方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60 g(30 g炒用), 枸杞子10 g,白芍药10 g;酸枣仁10 g,黄连2 g。本方以补益肝肾为特点。方中熟地黄、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酸枣仁、白芍药偏于养肝。该方有2个妙处,第一是补、涩兼施,重用熟地黄,并且一半炒用,使熟地黄“填精补血”与熟地黄炭的固涩止血配合。白芍药、酸枣仁也具有敛肝作用,酸枣仁、熟地黄并用敛血而补真阴。第二是补中佐清,突出表现在轻用黄连以退浮热,酸枣仁、白芍药也有清之性。对于脾虚或气虚“不摄血”者,加用黄芪15 g、鹿角胶1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黄芪有助于发挥内分泌素功能,达到补气、调经、止血的预期效果[4];鹿角胶含有雌酮、雌二醇,发挥雌激素的功用,助生精益气[4]。

2.2疏肝清热法适用于肝郁气滞,肝气化火,肝火行于三焦,致上下血溢。冲之得热,血热妄行,或抑郁烦恼,肝郁化热,下扰血海,经血妄行。证见:月经量多,经血黏稠伴随血块,漏下不止,带多色黄,易疲乏,心烦口苦,胸闷不舒,舌苔薄黄,脉弦数。气热化火者,应当“泻肝”,予苦寒直折,小便赤涩者兼利小便,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龙胆草12 g,黄芩4 g,栀子9 g,泽泻9 g、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各4 g,甘草3 g,生地黄18 g。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有苦寒泻火之功;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出。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之品,再耗其阴,故用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以标本兼顾;柴胡为引诸药入肝胆经而设;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

2.3滋阴养肝法适用于肝阴不足,阴精暗耗,相火妄动,影响冲任,经血妄行而致崩漏。证见:月经色泽鲜红,心烦意乱,头昏耳鸣,视力减退,低热颧红,舌红苔少。肝肾精血同源于肾水,五脏阴精均归属先天,精血可互化,肝乃肾之子,肝阴有赖于肾水滋养。治宜止血固冲,滋水涵木。药用熟地黄、牡丹皮、白芍药、沙参、麦门冬、石斛、天门冬、玉竹、墨旱莲、侧伯叶各10 g,女贞子15 g。方中熟地黄、牡丹皮、墨旱莲、女贞子凉血养血;沙参、麦门冬、石斛、天门冬、玉竹养胃阴益肝肾之阴。肝火盛可兼用泻心法,药用黄连3 g、甘草6 g,乃实则泻其子之法。

2.4疏肝化瘀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崩漏。证见:月经量增多,色泽较黯且伴随血块,或漏下不止,色似咖啡,乳房刺、胀痛,精神抑郁,长久不解。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凉血止崩。治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5]。方用枳壳、白芍药、柴胡、五灵脂、生蒲黄、栀子、牡丹皮、黄芩各10 g。四逆散疏肝解郁;失笑散化瘀止血。方中枳壳、白芍药、柴胡疏肝解郁;五灵脂、生蒲黄活血化瘀;栀子、牡丹皮清热泻火,除烦,凉血,活血,止血。全方气血兼顾,疏肝行气以利祛瘀,气机升降有常,出入有序,气血流畅,瘀去血止。

3崩漏从肾论治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6],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肝肾同源,因此崩漏本在于肾,位在于冲任。

3.1益肾滋阴摄血法适用于肾阴虚,肾气渐衰,冲任失调,阴虚火旺型崩漏。证见:阴道下血甚多,赤色绯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痠,心慌气短,疲乏困倦乏力,舌红,苔黄,脉数大。治宜滋阴清热,养血止血。可选用生黄芪30 g,黄芩、牡丹皮各9 g,地骨皮15 g,地榆、棕榈炭各30 g,阿胶(烊化兑入)15 g,甘草9 g。方中生黄芪、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牡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3.2温肾固冲法适用于肾阳虚。证见:下血不止,腰痠腿软,周身皆凉,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而迟。辨证为肾阳虚,冲任失调。治宜止血调经,温肾固冲。方用加味二仙汤,可选用仙茅10 g,淫羊藿10 g,当归10 g,知母10 g,桑寄生10 g,知母10 g, 黄柏6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覆盆子10 g,五味子6 g。本方为二仙汤与五子衍宗丸合方去掉车前子组成,二仙汤乃阴阳双调之剂,五子衍宗丸助阳益精,二方合用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

3.3补肾健脾法主要用于脾肾两虚崩漏。证见:崩漏下血,量多色红,口干纳差,四肢乏力,舌质红而干,或淡红,苔黄,脉虚数,或沉软。可选用白术、当归、茯苓各10 g,黄芪15 g,龙眼肉10 g,远志10 g,炒酸枣仁15 g,木香10 g,炙甘草6 g,人参10 g。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4体会

崩漏应抓住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掌握各种证型及它们之间的鉴别要点,分清主次,正确使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澄源、还(复)旧被近世称为“治崩三法”,有效地指导着妇科崩漏的治疗。其法来源于武之望的《济阳纲目》,书中引方氏曰:“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还其旧……”塞流者含有急则治标,急先止血的内容;澄源者有辨证求因,正本清源的含义;复旧是根据脏腑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以补其不足,达到身体康复的目的。三者治疗中的3个阶段,不能孤立地截然分开,常常塞流澄源并举,塞流复旧并举或澄源复旧并举,各有侧重。

崩漏病因在于冲任受损,无法固摄经血,肾虚是本源,由于肝肾功能严重失调,致瘀、热、虚病变,崩漏在临床上的证型划分相对繁琐而复杂,但辨证多从肝肾着手。并结合患者出血量、色泽、质改变及体征来确认热、虚、寒。选用中医疗法需立足于患者病情发展的轻重缓急及出血量,牢固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理念[7]。止血是治疗崩漏的重中之重。在诊断过程中,应明确患者崩漏的具体病因,运用清热、理气、补肾、疏肝和化瘀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把治肝肾的方法融汇到治疗崩漏中。在药物的选择方面,要切实顾及到“崩”与“漏”的不同之处,治“崩”不采用辛温活血药物,避免失血量过多而造成阴竭阳脱,需用甘寒滋阴清热药[8];治“漏”则要注重养血行气,切不可太过固涩,避免止血成瘀。对于虚寒患者,应采用艾叶、血余炭和姜炭;对于血热患者,则适合运用地榆炭、炒栀子、侧柏叶炭;针对血瘀患者,则运用蒲黄炭、山楂炭等。另外,绝经期妇女,因肾气相对较虚,肾虚纳固无权,冲任不固引发崩漏,在临床上无论何型均易复发,因此要在患者止血后,以药物调理,尤要重视补肾、养肝,达到调理阴阳气血的目的,以补肾为治疗之本,使肾气得充,冲任得固,最终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文婷,贺丰杰. 崩漏从肝论治[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74-75.

[2]张琦. 崩漏从肝论治四法[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2):61-62.

[3]居跃君.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7):1403-1404.

[4]陈冬笋.从肝肾论治青春期后痤疮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53-55.

[5]王东梅.崩漏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87-89.

[6]杨菊玲.中医治疗崩漏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33.

[7]卜德艳,姜丽娟,赵文方,等. 张良英教授止崩Ⅰ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止血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35-37.

[8]杨美春,肖夏清,方刚.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崩漏经验总结[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85-1486.

(本文编辑:董军杰)

(收稿日期:2014-08-25)

作者简介:刘丽(1968—),女,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肿瘤。

【中图分类号】R271.1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12-1862-03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12.031

猜你喜欢

经血熟地黄肝肾
武立胜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经血逆行说倒经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