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5-03-20甘肃省金昌市财政局曹菊红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甘肃省金昌市财政局 曹菊红

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的思考

甘肃省金昌市财政局曹菊红

摘要: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不断加强,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制度体系逐渐得到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此紧密相关的是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并将其全面推行,加强内部控制。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分析,并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的具体操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零余额账户 内部控制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实践的开展,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收缴支付方式成为国库账户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涵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行政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定义是,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改革后,财政不再向预算单位账户实拨资金,具体发生支付业务时,商业银行先垫付资金,再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从人民银行清算回等额资金,预算单位结余资金沉淀在国库,从而使预算单位账户余额为“零”。

零余额账户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支付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财政集中支付的桥梁和纽带。

在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设立零余额账户,行政事业单位需对零余额账户支付款项预算项目内容进行细化。有了明确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在具体的业务款项支付过程中,控制款项的流向,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资金的流向可以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有效解决过去预算单位由于账户设置分散、重复等问题造成的资金长期滞留,预算和收支反馈不及时的状况。而且由零余额账户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方式实现集中支付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由于这些零余额账户是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支付收缴的每一过程都需要银行的协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设账户后,必须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准确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按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据以编制月度用款计划,按支付流程办理款项结算,并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监督机制,对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审查监督。特别是对于某些数额巨大的资金流向的监督,必须明确其使用目的和使用明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个性资金使用有统一的系统和部门进行管理,并提供公开服务,做到信息的畅通。

二、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内部控制的现状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制度虽然被全面推广,但是这一制度的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包括,建立一套风险管理体系、修订或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反馈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减少或杜绝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加强对财政资金拨付监督,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技术支持缺乏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制度的实行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财政部门、人行国库、商业银行、预算单位等多个部门,按不同职责、相互制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方式的有效安排,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顺利支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资金的拨付。而且管理系统的软件的运行环境要求较高,对于系统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行政事业单位实践操作难以适用软件需求。要进一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科学管理,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协调合作,从制度上完善现阶段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体系,加快相关技术、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增强资金拨付各环节控制风险的能力,从多个角度提高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水平,维护财政资金安全。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合作机制的缺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各自为政,出现账号管理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出现,使得财政资金的流转异常困难。

财政资金支付收缴管理必须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定明确的财政资金支付收缴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本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落实到日常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统一的核算、复核要求。明确管理流程,提高数据共享效率。杜绝从零余额账户大量提取现金、或从零余额账户将资金转存专户的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财政部门、关联代理银行、各预算单位等在内的一体化财政资金处理平台的信息反馈及时予以处理。通过对财政资金信息的多方采集和共享,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合作监管。

(三)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监督要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的预算监督是由本部门内部进行管理的,往往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造成财务管理过程中滋生的腐败,侵占,挪用等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的出现。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要结合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明确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制度。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经办人是单位的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确保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定期与财政、银行核对零余额账户。对于重要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增强对公共财产的监管意识,努力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务监管效率和预算执行力度,防止贪污、侵占、挪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行为的出现。

三、结束语

零余额账户对于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财政集中支付管理的有效形式,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支付收缴过程中的必要技术手段,是保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体系合理运行的中间环节。零余额账户的集中控制性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对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年12期

[2]戎守娟.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2期

[3]屈瑞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3期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