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15-03-20北京科利源热电有限公司陈小丽
北京科利源热电有限公司 陈小丽
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北京科利源热电有限公司陈小丽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使得一部分制造业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说明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适合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的实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 战略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还比较粗放,如何使我国制造业做强做优,成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大问题,熟练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法,无疑是我国制造业向强优发展的有利助推器。
一、我国制造企业现状
(一)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加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伴随着技术革命,我国的制造工艺、制造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进而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今存在的制造业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原材料企业,即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企业,例如建材企业、钢材企业等;另一种是加工型企业,主要为社会提供消费用品、机器设备、装配零件等。从近年来的增长规律来看,我国的加工企业在扩张能力上拥有较强的短期扩张能力,其发展速度以及势头较好,而原材料加工企业由于上游开采企业、投资周期等因素相对加工企业来说受到一定制约。从这种角度来看,在制造业中,高速增长的企业一般都是由加工企业带动的,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原材料工业企业的增长。因此,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可以作为我国工业的强大助推器,带动一大批工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也切实地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二)技术创新能力弱,持续发展受限
技术创新才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制造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整体创新实力不足。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在加工能力、制造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国内制造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却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管理方面,我国的管理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也有着较大差距,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在设计方面、核心技术等方面,相比之下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如果想要使用一些技术,就必须向西方国家支付专利费,会造成很大的成本,且在发展过程中只能选择跟随战略,无法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在市场饱和的状况下,我国制造行业很难形成新的增长,在后续发展中缺少源动力。
(三)管理模式粗放
如今,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比较粗放,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不完善、不系统的问题,在缺少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被动反应的状况,无法适应新环境、新问题。同时,我国制造业缺乏对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大多效仿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不高,很难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管理的随意性较强。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完全处于市场机制之中,这就会为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要求企业加强管理,树立正确的战略目标,控制成本从而达到强化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成本观念相对落后,成本考核指标也没有得到革新,基本运用传统的产品成本额降低手段来控制成本,为了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采用质量不高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降低了产品成品率以及产品质量,最终导致企业品牌价值降低,价格下降。此外,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缺乏全局观念的现象,其成本控制往往是阶段性,无法贯穿产品生产全过程,不注重长远发展,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以及总体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战略成本管理无从谈起。
(二)实施主体不明确
财务人员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工作中,企业的高层管理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参与较少,一般由财务人员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必要的成本信息,财务人员不具备决策相关的权利,而管理者也只是通过财务人员的成本资料对企业运营做出决策,不参与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得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出现财务人员不参加决策、管理层不参与成本管理的现象,造成企业成本控制独立于企业管理全局,成本控制效率降低,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主体不明确。
(三)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战略成本管理法难以实施
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工序多是制造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其过程会产生较大成本,因此,做好成本管理必须切实记录好每道工序的成本数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手段依然较为落后,一部分企业甚至沿用着手工设计制图的方式,在对生产工序进行记录的环节中也无法实现精确记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率,造成了企业成本信息失真,使得战略成本管理法难以运作。此外,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也是制约着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重要原因。在制造企业中,一些企业在感受到落后的管理手段为企业成本控制带来的弊端之后,花费大量资金引入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与旧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不兼容的现象,信息系统难以真正实现其功能。例如,就管理模式中,存货盘点一般使用月末盘点、月报结算的形式,而信息系统之中为日清,这就造成了系统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物流资金流之间的误差。同时,由于一些员工不愿意花费精力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主观上对信息化有抵触情绪,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时工作方式出现冲突,影响了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关于优化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革新观念,普及战略成本管理效益观
成本观念的强弱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制造业要强化成本管理,落实战略成本管理策略,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认识,强化战略成本管理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实践证明,传统的成本观念无法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此,我国制造业必须对自身的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改进,不能将成本控制片面地放在产品生产控制上,应该将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企业内普及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从而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化对成本管理控制的认识,学习现代管理经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企业战略,使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实现。其次,企业应该在内部树立良好的氛围,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环境,宏观上,企业要树立市场、竞争、成本效益以及法制等观念,微观上要将成本管理观念从传统的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中去,从产品的设计到售后服务,都要纳入成本管控范围,树立全局观、成本效益观,降低企业信息成本、无形资产成本、服务成本等,进而全面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实现全员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离不开实施对象,企业应该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更是企业全员的工作。首先,财务人员应该做好基础工作,在工作中准确手机决策必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战略决策资料;企业的管理者也要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障成本管理的实效。另外,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在制造业企业中,无论机械化或者自动化的程度有多高,人为操作还是需要的,企业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降低生产原材料浪费,使企业员工由被动的成本管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成本管理。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成本数据及信息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成本数据,这就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企业应该按照现有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要素,对信息进行整理,使得信息系统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相匹配,从而准确计算企业消耗资源,通过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对制造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人员效率、设备运转效率、资源使用效率等,真正实现战略成本控制。此外,企业还应该不断拓宽自身的信息来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必要的供应链、经销商、客户等多方面的成本信息,并且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有效,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雪梅.完善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J].市场论坛,2012 (3)
[2]于云霞,梁全芳.中小服装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5)
[3]李铮.金融危机下船舶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0 (4)
[4]李晓佳.浅析我国战略成本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北方文学,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