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二语自我视角下优化二语学习经历策略探究
2015-03-20张焕敏
张焕敏
张焕敏/潍坊科技学院讲师(山东寿光262700)。
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中,“动机”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及,它是预测学习结果的个体因素之一。在二语习得领域,动机理论与实证研究一直是外语教育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研究的某一阶段,总会有某个热门理论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Do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目前前沿的动机研究模式,为研究英语学习者的动机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将首先梳理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主流二语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形成的背景、理论框架及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并借鉴这一理论框架,重点探索基于理想二语自我视角下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经历的策略。
一、应用语言学领域二语动机研究模式
据Dornyei教授的划分标准,自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二语动机经历过以下三种研究模式。
社会心理研究模式(1959-1990):这一模式围绕社会心理视角展开,具主导地位的是Gardner的“融合型”动机理论。该理论强调二语学习者在心理或情感上对目标语社团的认同,在缺少目标语社团的外语情景下,这种认同则表现为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及目标语文化的认可。换言之,社会心理研究模式强调社会文化的宏观情境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
认知——情境研究模式(1990-2000):这一模式以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为基础,将宏观视角变成与具体学习环境相连的微观视角,二语动机研究开始在学校和课堂的教育环境下进行。
过程取向研究模式(2000-2005):该模式注重从时间的维度对动机的动态性进行探索,关注动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形成的背景及理论框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英语作为世界语已不存在清晰的目标语人群,传统二语动机领域的一些概念(如“融入目标语社团”“融入目标语文化”等)很难解释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者的动机,故而已丧失其原本意义。为解释全球化背景下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Dornyei在梳理Gardner经典动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Markus和Nurius的可能自我理论以及心理学领域Higgins的自我不一致理论,提出了最新的二语动机理论,即“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将“自我”和“认同”理论融入二语动机研究,是二语动机领域新的研究成果。这一系统包括以下三部分:理想二语自我,指学习者希望自己达到的二语水平,它指向的是学习者的希望和学习目标等积极因素;应该二语自我,指学习者认为自己应该达到的二语水平,这较多地受他人的影响(如: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等),它指的是为了避免负面结果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二语学习经历,指与以往的学习经历或具体的学习情境相关联的动机,它受教师行为、课程设置、班级环境以及前期学习经历的影响。
三、国内外“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相关实证研究
在Dornyei提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以后,国内外研究者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学段的语言学习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众多研究结果证明:理想二语自我是“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如,Ryan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0多名日本英语学习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理想二语自我能有效地解释二语学习者的动机行为;Al-Shehri在沙特对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研究,结果表明:理想二语自我与二语学习者的动机行为存在很高相关性;吕中舌、杨元辰也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清华大学22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动机自我系统与其学习投入程度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证实:随着理想二语自我与现实二语自我之间差距的缩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投入程度增加。
相关实证研究同时证明:二语学习经历也作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如,Csizer和Kormos在匈牙利对432名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二语学习者学习行为主要受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的影响;苏晓俐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个案访谈,结果表明:积极的二语学习经历能够强化理想二语自我;韦晓保对华东理工大学316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二语学习经历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是: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很高的相关性,且二语学习经历与理想二语自我呈显著正相关,在理想二语自我与学习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起着正向调节的作用。
鉴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假设:(1)如果学生能构建起明确的理想二语自我,他就会产生较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因而能主动地学好该门语言;(2)如果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是积极的,它就会发挥其有效的中介效应,促进学生理想二语自我的构建。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相对积极的英语学习经历,进而提升其理想二语自我呢?
四、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经历的策略
上文提到,影响二语学习经历的主要因素有教师行为、课程设置、班级环境、前期学习经历等。下面从教师、课堂氛围及借鉴他人成功学习经验三方面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优化学生二语学习经历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理想的教师形象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教师自身即是一本“行不言之教”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于学生而言,理想的教师形象不仅为学生的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和氛围,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定式。教师形象的构建主要体现在“爱、德、才”三方面。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的爱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教师只有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把饱满的热情传递给学生;第二是对学生的爱,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尊重与鼓励会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生会由此对老师建立起信任,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并始终对学习充满信心,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升起求知欲望;教师会因此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并进行有效交流,自内而外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学习经历是积极的、愉悦的,学生学习满意度会一次又一次得以提升。
“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教师是人格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大学英语教师应善于运用自身的智慧构建有着极大凝聚力的师生共同体,置身其中,教师既是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老师,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人生老师,教师心口如一的语言、积极的心态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会深深感染、影响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种“不言之教”使教师成为学生个体构建自身文化价值观的示范者,必将产生有效、久远的育人效果。
“才”是才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首先,良好的专业基本功是构建理想英语教师形象的前提。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吐字清晰、发音纯正、语调优美,自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语言模范,学生乐意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及语速,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再次,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学生构建理想二语自我的参考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双重任务,学习英语就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如果英语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注意挖掘教材深层的文化素养,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将相关英美文化渗透给学生,学生就会更多地了解英美风土人情,继而调动起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经历也因此更有意义。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学生只有喜欢英语课堂学习氛围,才会觉得英语课堂充满乐趣,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以期实现理想状态下的二语自我。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恰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选取丰富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以此优化其学习经历,并进一步构建、维持理想二语自我。
1.精心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由于是非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心态存在很大差异。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对个人发展关系不大,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一部分学生很想学好英语,但是由于原来基础差,又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再者,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授课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情况。这要求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而艺术的教学设计,而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把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教学目标,合理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力求各课堂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科体系,充分把握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时应注重用最新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课堂,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也利于学生成功学习经历的构建。
2.切实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话题,合适的、与时俱进的课外材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唤起其学习兴趣。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及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的关注,这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环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对优化其英语学习经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效进行大班额课堂管理。目前,很多院校的大学英语都是大班化教学模式,大班额教学都会在大教室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注范围有限,课堂活动的进行也受到阻碍,这使得很多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降低,也让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针对大学英语课堂大班额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应尝试”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任务教学法”创设“分组操练”等多活动形式,形成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真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将书本语言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融合,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培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践行将分层教学法贯穿于课堂各个环节的理念,如:在课堂活动和提问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及问题难易程度,注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且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认可;而对于不主动回答问题或是参与效果差的学生,教师应予以鼓励,以推动其提高进而使其逐渐达到主动参与的良好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收获很多英语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习满意度会不断得到提升,逐渐产生更高的目标定位,理想英语自我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树立典型的学生榜样
有明确理想二语自我的学生会努力将未来目标转化成近期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以期消除当前二语自我与未来二语自我间的差距。他们明确英语学习的内在价值,注意发掘外语学习中的乐趣,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任务满意感,对自己英语学业成绩有着较高的期望,愿意在英语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主动采取更多自主学习策略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熟练使用英语是他们追求的学习目标,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失败,也会注意总结、进行反思,并努力进行自我调整,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创造学习英语的机会,继续坚持学习,他们的优秀学习品质定会在同龄人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笔者任教2011级土木专业大学英语时,班级有一名男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大一时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大二时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按照学院的课程设置,大三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再开设大学英语课,但该生不想因此中断英语学习,于是在大二学期末,他到办公室跟笔者交谈如何进行英语自学。交谈中,笔者对该生的学习动机及动机行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该生在学习目标设置、时间管理、计划制定与践行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值得其他同学借鉴、学习。比如,该生除去在课堂上对学习英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在课外有具体可行的课外学习计划 (7∶00-7∶15 记单词;7∶20-7∶40 诵读口语文章;21∶30-21∶50 看 《老友记》;21∶55-22∶20 听英语新闻;22∶30-23∶00 阅读文章);而且,该生能很好地践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对计划践行情况,做到了一日一小评,一周一大评。
新学年伊始,笔者邀请该生到所教的新班级作交流,分享学习英语心得。该生非常高兴地受邀,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大学英语的情况,几近详细地介绍自己如何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榜样的示范作用是积极有效的,现场有好几个同学踊跃登台,谈自己听后的体会,并信心满满地期待自己以后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能做得更好。由此看出,同龄人的切身体会往往产生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相对成功的英语学习经验以及学习英语给他们带来的回报能更直接触动其他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对英语学习成功的期望。可以说,英语学习成功者可以启迪自己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己学习意愿,即借鉴成功者的学习经验同样有利于理想二语自我的构建。
理想二语自我是“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持久的动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理想的语言自我。鉴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内部的另一个动机因素——二语学习经历直接影响理想二语自我的构建,本文从教师的示范、引领,课堂气氛的营造以及典型学生榜样的确立三方面就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二语学习经历谈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1]Ryan,S.2009.Self and Identity in L2 Motivation in Japan:the Ideal L2 Self and Japanese learners of English[A].In Dornyei,Z.&Ushioda.E.(eds.),Motivation,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C].Bristol,New York&Ontario:Multilingual Matters.
[2]吕中舌,杨元辰.大学生英语动机自我系统及其与学习投入程度的相关性[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128-124.
[3]韦晓保.大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自主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5):52-56.
[4]许宏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述评[A].语言学研究(第七辑)[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9-169.
[5]苏晓俐.一个成功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个案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3):122-126.
[6]王昱瑾.大班额大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7]黄宇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术论坛,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