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产城一体化视角
2015-03-20贾婧雯韩炜宏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贾婧雯,韩炜宏(内蒙古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产城一体化视角
贾婧雯,韩炜宏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目前,在产城一体化机制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通过研究天津滨海新区通过,使用一般系统理论的构建产城一体化机制,通过案例理论分析表明理论上产城一体化机制能解决目前存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的天津滨海新区在此机制下的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产业整合,真正实现生产的城市新格局、城市容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性.
关键词:产城一体化;天津滨海新区;一般系统论
1 引言
目前,国家将各种经济开发区作为实现产业链以及生活商圈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和主要手段,然而经济开发区是在大规模集中产业园区上建立的,由此就存在与城市中心分离、空间规划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建设产城一体化模式都有深入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产城一体化的研究偏重于宏观理论分析,如斯肯那(G.W.Skinner)认为,中国城市化缓慢的原因之一,在于过于注重既定的工业化大目标,同时又无法做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1]国内学者对中国产城一体化道路问题的讨论著名的有一般系统论、均衡发展论、多元模式论、都市圈模式论.[2]白永秀、王颂吉曾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10]分析了中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产城一体的条件,认为人类社会依次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融合三个阶段.[3]李子成,陈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VAR模型研究得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同样,经济周期波动也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原因.[4]杨芳、王宇研究表明采用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模式可以有效的协调好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使产城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5]
国内学者对中国城镇化研究的实用性很强,但是,产城一体化并不是一套固定的发展体系,而是根据不同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整体需求来不断调整适应的.[6]本文主要研究通过一般系统论构建产城一体化机制,以天津滨海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为例,系统研究产城一体化的具体发展机制在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上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和实际意义.
2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现问题
我国目前在各大中城市建立的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但是却出现了产业园区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现状.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它作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新区之后国家加大力度投资建设的城市新区.自滨海新区建立以来,其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园区建设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7]但目前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居民生活不便利、环境资源紧缺凸显等问题.其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2.1人口分布发展衔接较差
人口分布规划不合理,生活和生产空间布局零散,各区域发展时间跨度较大,缺少正中心,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 2.2用地布局有待优化
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区规划失衡,限制了集成产业项目发展.同时,土地资源的紧缩,制约着滨海新区工业区建设、城市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3产业结构优化能力偏低
产业空间堆积分布不合理,产业门槛低,层次低,布局凌乱,导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能力偏低.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仍存在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不均衡的突出矛盾.
2.4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
政府政策制定力度不完善,铁路公路交通与产业区分布不合理,阻碍了商品向外贸易流通渠道.且居民区周围道理交通分布不通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便利程度.
2.5城市生态规划不合理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功能脆弱,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净化和修复能力不足,同时加上人为污染严重,直接制约着滨海新区产业的绿色发展.
3 构建产城一体化机制
产城一体化的思路是建立在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空间上的一种特征,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联系、功能逐步融合的必然选择.[8]成都天府新区龙泉片区在空间上成功实现了产业用地布局、交通骨干组织等资源要素的合理布局,它成功建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9]但是,天府新区龙泉片区的发展仍存在类似绿色低碳发展不够、配套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发达等的问题.
3.1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律
我们在成都天府新区的“产城一体”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结合一般系统论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阐述产城一体化动态发展过程,形成了全新的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律.
“一般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Bertalanffy提出,在一般系统论中“系统”被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概念有四个: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其关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个层面的关系.[11]
3.1.1要素互动关系
在系统论视角下,产城融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之间会产生四个层次的互动关系.
一是要素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在构建的产城一体化机制中,我们假设系统要素主要分为人口、产业、政策、资源四个.例如人口的合理布局对于产业发展的作用,政府政策在土地使用、交通规划、以及园区制度规范等各个方面对于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积极推动等.
二是要素和系统的相互作用.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整体的产业城市系统发展的基础模式,它由多个基础要素以及其他方面综合构成,,恰当的资源使用以及产业机构优化等都对产业城市一体化系统构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是子系统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一个产城一体化城区作为一个子系统,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城区形成一个整体系统.[12]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走向合理化和高度化.
四是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城融合系统会对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产生影响.城镇化和产业化会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状态,同时产城融合的发展会从结构上改变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13]
3.1.2三个层面影响作用
产城融合系统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要素子系统、融合子系统和功能效应子系统.产城融合系统的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通过互动构成一个子系统.我们称其为要素子系统,这一子系统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融合子系统的运行.融合子系统运作的结果就是功能效用子系统的结果——人口、制度、空间和产业的融合——最终达到产城融合系统.[14]当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所有子要素的有机融合,将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规模化具有具体功能效应的完整系统.产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整个产城融合系统的优化过程.
3.1.3系统基本特征
系统要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特征.[15]
有机整体性:最重要的特征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直到共同发展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动态平衡性:从最初的城市中发展小规模产业,到建设产业园区,最后发展成为城中有产、产中有城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经济关联性:把有利益差别的当事人组织为某种利益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变外部关系为内部关系,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外部效应的目的.
时序开放性:城市经济需要通过运输和交通与外界互动,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联系.
3.1.4产城发展具体步骤
通过对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几个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总结以及系统论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从产业区转变为产城一体化的城市新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产业优先发展,通过汇集大量多形态产业聚集人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结构空间,依据当地道路交通长期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大规模产业园区.
第二步,当产业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规划产业工作人员生活区建设.配套社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多种住宅类型.加大政府政策执行力度,注重完善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制度规范作用.
第三步,保持产业发展实力稳步提升,人气持续聚集,同时在产业园区内增加教育、医疗、生活娱乐商圈等设施.将人口要素列入发展机制,真正的达到产中有城、城中高产,居民安居乐业的目的.
系统论视角下的产城融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这一系统是实体要素在非实体要素作用下,逐渐实现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结构之间、结构与系统之间各层次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产城融合系统是从一个不均衡状态到一个均衡状态,再从均衡状态到不均衡状态,再到均衡状态……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过程即是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质变后再经历量变,并再次实现质变的上升发展过程,即系统的优化过程.
4 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趋势途径
针对目前滨海新区产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问题,我们认为经济开发区在产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人口、制度、资源、环境四个方面,以一般系统论视角分别将它们看作产城系统的几个组成要素.结合我们对于成都天府新区的成功案例中产城一体化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就产城一体化模式下经济开发区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政府土地规划等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改善途径.
4.1以居民生活为核心布局
构建以居民居住为城市核心区,建立满足生活交往、商业活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沿着区域主要交通干线,合理组成集中工业区,在产业先行的同时注重劳动力人口居住和生活问题.
4.2适度超前发展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应以产业园区内部提升为主,具有时间维度、建设标准上的超前性.以高速铁路为主干道,城市快速路干线为辅,达到城市内外运输交通紧密联系.缩短产业园区和城市中心的实际距离,减少运输的费用与时间消耗.
4.3分层级组规划基础公共设施
政府按公共设施性质和规模等级规划基础用地,分别形成应用居住团、行政团等不同层次中心.以一个中心为基本单位,形成分布广、规模层级多、内容丰富为特色的产城融合体.
4.4增加生态环境的开放空间建设
将生态环境作为其中一个产城一体机制的组成要素,列入城市空间布局发展规划中.[14]利用不同生态等级通道建立生态景观.以打造合理的产业布局,优化生态结构和资源利用为主要目的.
5 结论
我们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成都天府新区为范例研究了当前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城一体化背景下发展的现状,结合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从理论上阐述产城一体化机制在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中的有效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展产城一体化机制.当前产城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这种发展机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国家应大力提倡经济开发区的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优化产城融合体系结构与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1〕陈俊梁,张雅文.基于农村股份合作视角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M].新疆石河子: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3.
〔2〕白永秀,王颂吉.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14(2):22-27.
〔3〕李子成,陈锋,王稳妮.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1):91-96.
〔4〕钱振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
〔5〕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21):99-103.
〔6〕孙红军,李红,马云鹏.系统论视角下的“产城融合”理论拓展[J].经济与管理,2014(2):249-251.
〔7〕王永萍,寇小萱.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54-56.
〔8〕李莉.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2009.
〔9〕李佳.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
〔10〕王赛.区域经济增长极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07.
〔11〕阎昊田.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群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12〕Berl.J.E.,McKelvey.R.D.,Ordeshook.P.C.&Winer.M.D. (1976).An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core in a simple nperson cooperative,non-sidepayment gam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20(3),453-479.
〔13〕Black.D.& Newig.R.A.(1998).Committee decisions with complementary valuation.(Revised second editions,edited by I.McLean,A.McMillan,&B.Monroe).Kluwer.
〔14〕Dawes.R.M.(1975).Formal models of dilemmas in social decision-making. In M.Kaplan&S.Schwartz(Eds.),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 processes (pp.87 - 107).New York:Academic Press.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31)和(71163037)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10-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