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思维模型研究现状

2015-03-20张德勇费德文

河北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藏象学说五脏

张德勇 费德文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康复科,河北 围场 068450)

中医思维模型研究现状

张德勇 费德文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康复科,河北 围场 068450)

思考;中医学;模型,理论

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先天自然发生和后天习得的总和,在实际思维过程中两者难解难分。仅通过现代人,以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为对象的研究,我们很难知道人类思维本身的创造力来自何方。因为,我们后天习得的具有规律性的逻辑、运算法则只不过是一些程序。人类思维的创造性从根本上说可能得益于一

种特殊的自然过程[1]。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中医学诊断和现代医学诊断在方法论上存在极大的差别。其差别之一是:西医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即西医成形于基本逻辑推理规则已被整理完成之后并与之相伴而发展。西医的思维更趋向于使用已被确认的、由教育而得到的逻辑推理方式。而中医成形于近代实验科学之前,那时逻辑推理规则包括一些重要的数学规律,均未成为人们自觉思维的工具[2]。因此,中医诊断就更可能

接近人类思想所天然具有的自然方式。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思维模型的探讨逐渐深入,这种从中医思维根源入手的研究不仅对维护中医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为中医理论与临床搭建一条联系的桥梁。

1 理论与模型的区分

在现代典范的科学方法论中,模型和理论是有明显区别的。通常认为,模型是从现实通往理论的中介或桥梁。作为严密逻辑体系的理论是基于一个思维模型而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型是由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加上由逻辑推理获得的假设而人为地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型是理论重组的一种过渡形式或工具。当理论完成之后模型即可抛弃。因此,科学认识所依据的主要是理论而不是模型。另有一种意见认为,模型是理论的诠释,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可以被替换的[3]。

可见,理论是那些已经被逻辑化了的东西,而模型是那些没有被逻辑化或还没有被纳入严密逻辑体系,仅作为中介工具而起作用的东西。模型往往被认为是形成理论的重要方法,而不是做出科学判断的依据。理论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的发现,但模型不是。模型是原型在思维上的转移,是在原型基础上的直观想象。有了思维的模型并不等于有了科学的发现。模型也不一定能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在回归自然的认知研究中,以上关于理论与模型的典范看法发生了变化。在真实的思维过程中,模型和理论的界限实际上很模糊。一个模型本身就可能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并非所有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理论都与实际的研究对象相符合。理论不能完成的任务往往可以靠模型系统来完成。科学家发现,越来越不能完全依靠逻辑体系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因为研究对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能被分解),再上乘的逻辑也必须附加在一个模型上才起作用。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模型和理论差不多具有同等的效力[4]。

2 中医的理论与模型

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就是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关联的模型。可以把中医称为理论体系,也可以将其叫做模型系统。不过当把中医称为理论体系时要注意将它和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区别开来。现代科学理论中各个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出来的,而中医理论体系依据的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辨。

中医的模型与现代科学中的所谓模型也有很大差别,它们更多的不是抽象思维事物而是被哲理化了的直观思维事物。中医诊断所需的推理过程就是凭借这样一个模型系统来完成[5]。

3 中医的模型系统

3.1 气-阴阳-五行模型 张其成[6-7]认为“气-阴阳-五行”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思维模式。中医采用这一模型建构了自己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气-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是超形态的功能模型。其具有关系性、相对性、互换性的特点。与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部分原理吻合。

3.2 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 包巨太等[8]在太极图、阴阳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学三维空间理论,提出“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假说。这个模型本身的数学特性,为数学方法的介入奠定了基础。使问题的讨论从哲学和中医学的范畴演变成为数学问题。借助模型可以把中医主观无形的思辨过程加以客观表达。

3.3 三阴三阳藏象模型 王耘等[9]以中医藏象学说为基础,以三阴三阳系统为骨架,建立藏象学说的思维模型。模型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关系、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统一在一起,作为藏象学说司外揣内等思想的载体。有助于将中医基本思想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研究技术,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中医藏象学说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引导性作用。

3.4 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模型 王琦[10]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自然生命现象及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开拓性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首次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并从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如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内涵的构建,中医原创思维的特征以及局限与路向等方面做了阐述。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是中医学术与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体自身整体论的思维图景,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力。

3.5 五脏相关模型 邓铁涛等[11]认为,中医以五脏配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华;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为五脏相关学说。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3种关系,从多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认为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学特点是:①在实践的基础上保留“五”的配属系统。人体五脏系统的划分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并非为配属五行而分成五类,故五脏学说保留中医五脏系统的结构。②以系统和结构的观点认识五脏的相关性。五脏相互联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观点的体现,其联系的特点可以借助系统科学和结构主义的认识来阐明。③气血阴阳为五脏相关的信息单元和控制因子。五脏相关联的基础不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属性,而是人体气血阴阳等物质与功能相互影响的结果。④证伪与证实相结合,以“症状-病机”的逻辑认识五脏关系。中医对五脏关系的认识是从宏观的症状中分析病机,从病机中得出脏与脏的相互影响模式。现代实验手段暂只能起参考作用。⑤以文献和临床调研为依据,开展五脏相关研究。五脏相关学说中的脏与脏之间相关影响的关系,并非按五行生克公式推导,而应在文献中总结,在实践中验证,并借用现代手段开展大规模调研来逐一明确,最终整合成新的理论体系。

3.6 五脏营卫思维模型 于大猛等[12]在方剂学尤其是仲景方的基础上,结合藏象与营卫理论,创建五脏营卫思维模式,使五脏关系脱离机械的五行生克制化,有机地联系起来。认为营卫理论是五脏功能的高度概括。二者相配合,能将局部与整体很好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理论对方剂进行修正。反过来再检验方剂,进而指导临床。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有:心肾相交是生命的根本;肝气的产生是心火蒸腾肾水的结果;肝气的升发构成肺气的宣发;肺气的肃降与肝气的升发构成脾的降浊与升清;肾阳与肾阴为营卫之根;对营卫功能从虚实角度进行阐述。

4 结 语

“医者,意也”,最早见于东汉名医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后汉书·郭玉传》)。在《新唐书·本传》亦载:“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可见,古人认为医家经验的理解,全凭心悟。以致于后世“许胤宗善医而不着书,谓意所解者口莫能宣也”(《济阴纲目·序》)。“意”、“象”、“言”在中国古代认识论中是3个非常重要的范畴。魏晋时期王弼对三者给予了精辟的论述:“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周易略例·明象章》)。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就是要由“意”反推到“言”,即用“言”表达“意”,其难度可想而知。从近代医家研究的成果看,也似乎在有意地回避这一问题。中医思维模型的研究方向可分为2种,一种是研究中医思维模型的产生,即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如何产生的,主要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意象思维是主要成果,偏于基础,称为中医基础思维模型。一种是研究中医思维模型在临床上是如何应用,即中医在临床上是如何与病证方结合到一起的,偏向于临床,称为中医临床思维模型。从现在的报道看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的基础部分的工作已经作了很多,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工作远远不够,邓铁涛教授是走在前面的,其在五脏相关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是其中还有诸多未尽之处,正如邓老所言:“里面还有大量的内容要充实。例如理论方面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后与中医其他学说如何协调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方面五脏与内外环境的联系在具体的生理和病理上如何体现有待逐个地总结……”中医思维模型在临床上是如何与病证方结合到一起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王志康.回归自然的认识策略:中医诊断的模型推理及其方法论认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31(3):26-30.

[2] Lorenzo Magnan.科学发现中的模型化推理[M].于祺明,王天恩,主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7.

[3] 张华夏,叶侨健.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426-442.

[4] 熊继柏.内经理论精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8.

[5] 王志康.中医诊断的模型化推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增刊):123-126.

[6] 张其成.“气-阴阳-五行”模型的科学阐释[C]//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2:14-18.

[7] 张其成.“气-阴阳-五行”模型的复杂性再探[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5):276-279.

[8] 包巨太,吴范武,郑彩慧,等.阴阳思维模型与数学模型[J].中医杂志,2008,49(8):680-683.

[9] 王耘,颜素容,乔延江.基于三阴三阳系统的藏象思维模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152-155.

[10] 王琦.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160-163,168.

[11] 邓铁涛,郑洪.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2):7-13.

[12] 于大猛,瞿融,梁志兵.创建基于方剂学的五脏营卫思维模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323-2326.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5.09.053

张德勇(1973—),男,主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研究。

R-05;R2;R395

A

1002-2619(2015)09-1425-03

2014-12-31)

猜你喜欢

藏象学说五脏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