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灸法联合辨证施护治疗胃脘痛34例护理观察

2015-03-20秦晓凤

河北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调护灸法胃脘

秦晓凤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2)

灸法联合辨证施护治疗胃脘痛34例护理观察

秦晓凤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2)

灸法;辨证施护;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同时兼有泛酸、恶心、嗳气、腹胀等症状,主要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及脾胃素虚等原因,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有增加趋势[2]。2012-04—2013-12,笔者采灸法联合辨证施护治疗胃脘痛34例,并与单纯灸法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8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7~75岁,平均(51.2±12.9)岁;病程1~10年,平均(7.3±2.3)年;中医辨证脾胃虚寒证22例,寒邪客胃证9例,饮食伤胃证3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38.4±11.2)岁;病程1~10年,平均(5.3±2.8)年;中医辨证脾胃虚寒证20例,寒邪客胃证7例,饮食伤胃证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艾灸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双侧交替使用)、神阙。操作流程:核对医嘱,向患者解释艾灸治疗作用和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选择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清洁皮肤,施灸部位应按照先上后下的次序进行。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腧穴,在距离皮肤2~3 cm处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0 min,至皮肤红晕为宜。每日1~2次,14 d为1个疗程。艾灸过程中,应随时查看,防止艾灰脱落,随时询问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灼热感,以便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防止灼伤皮肤[4]。同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患者有无心悸、面色苍白、出汗、眩晕等全身反应,若有则应立即停止,嘱其卧床休息,测量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冬天应关闭门窗,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夏天应注意室内通风。施灸后局部皮肤呈微红灼热属正常,若出现小水泡无需特殊处理,待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应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并覆盖消毒纱布,防止感染。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辨证施护。

1.3.2.1 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甚痛,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药物调护:黄芪建中汤加减。饮食调护:多食用健脾和胃、温运脾阳的食物[5],如猪肚、鱼肉、羊肉、鸡肉、龙眼肉、大枣、生姜等,忌生冷、肥腻、甜黏之品。情志调护:本证患者遇寒则发,故应注意保暖,不应过度劳累,生活规律,劳逸适度,保证睡眠,让患者充分理解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的重要含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责任护士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多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噪声干扰及冷风刺激。病室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向阳。

1.3.2.2 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则:理气散寒,温胃止痛。药物调护:香苏饮合良附丸加减。饮食调护:饮食宜温热,以温阳散寒为原则,以清淡、易消化、软烂食物为主,宜少食多餐,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饮生姜红糖茶,做菜时调料中可适当加生姜、胡椒等辛温调味品。情志调护: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大多数性情急躁易怒,责任护士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气血调达。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噪声干扰及冷风刺激,室温宜偏高,向阳。

1.3.2.3 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则:消食导滞。药物调护:保和丸加减。饮食调护:此型患者多因饮食不当所致,故饮食护理非常重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食多餐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品,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等。情志调护: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起居规律,思虑平和,加强体育锻炼,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康复,减少复发。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1.4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胃脘部位的疼痛症状或其他临床表现均完全消失,经过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也显示为正常;好转:患者胃脘部位的疼痛症状或其他临床表现有所缓解,疼痛次数下降,经过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也显示为好转;未愈:患者胃脘部位的疼痛症状及其他临床表现没有任何改善,经过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也没有发现变化[3]。

2 结 果

治疗组34例,治愈14例,好转1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1.17%;对照组30例,治愈5例,好转13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6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及脾胃素虚等原因导致,治宜温养脾胃,温经散寒。灸法是中医治疗学中一种传统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法,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经络是脏腑疾病的反应系统,腧穴就是经络上的反应点,通过腧穴激发经络之气,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状态。灸法还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作用,可治疗阳气下陷之脏器下垂和阳气虚脱之寒证、厥证、脱证等,能使气机通调,营卫调和,瘀结自散。灸法还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病保健。艾绒点燃后不熄灭对穴位产生温热作用,达到温经通络、理气和胃的作用。中医学认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气血不足者,灸法可补之”[6],艾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作用,治疗胃脘痛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有效地减轻胃脘疼痛[7]。对胃脘痛患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施护[8]。辨证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态,根据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护,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辨证施护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护,通过理疗、药疗、饮食、情志等综合调治,使患者心神平和,营卫通达,阴阳平衡,才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灸法联合辨证施护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灸法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7.

[2] 韦韩荣.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22):280-28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4] 李琼仙,赵帆.艾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40-41.

[5] 蒲华.辨证施护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31-332.

[6] 刘茜.针法灸法[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67.

[7] 姚文风,李彩贤.灸法治疗胃脘痛的观察与护理[J].华夏医学,2010,23(5):613-615.

[8] 马雪晶.胃脘痛辨证施护浅析[J].光明中医,2010,25(9):1737.

[9] 李荣红.126例胃脘痛辨证施护[J].全科护理,2011,9(15):1350-1352.

(本文编辑:石 康)

10.3969/j.issn.1002-2619.2015.09.047

秦晓凤(1972—),女,副主任护师,学士。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

R245;R248:R256.33

A

1002-2619(2015)09-1408-02

2014-11-21)

猜你喜欢

调护灸法胃脘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