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敷治疗静脉炎导致局部蜂窝组织炎的观察及处理
2015-03-20陈长蓉陈亚淳刘继终
陈长蓉,陈亚淳,刘继终,秦 敏
随着医学的发展,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即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等并发症非常普遍。我院1例晚期肝癌病人在行手臂静脉穿刺输入药物后(按美国输液协会标准分级)引起Ⅰ度静脉炎[1],给予外敷硫酸镁等药物引起蜂窝组织炎并引发败血症,经过积极妥善处理,蜂窝组织炎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未继发严重并发症。现将处理过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75岁,身高173cm,体重43kg,以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血压、肺气肿于2014年6月10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保肝、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于6月14日入介入室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术后病人拒绝深静脉置管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给予留置针静脉输入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保肝、抑酸、营养支持(鱼油脂肪乳、氨基酸)等药物。术后病人白细胞计数2.65×109/L、红细胞计数3.35×1012/L、血小板计数67×109/L、血红蛋白94g/L。病人于6月17日在右前臂穿刺BD公司生产的安全式留置针1枚,穿刺过程顺利,输液期间局部未见发红等不良反应。病人诉输入0.3%氯化钾时局部疼痛,未诉其他不适,输液滴速30gtt/min~40gtt/min,于22:00输液完毕后拔出留置针,拔针时针眼处沿血管方向出现条索状红线,长2 cm~3cm,局部未见渗漏。6月18日09:30病人诉右前臂留置针穿刺部位疼痛,沿血管方向可见条索状红线,皮温正常。10:00遵医嘱予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夜间睡眠期间间断。6月19日病人诉疼痛未减轻,且局部外敷5cm×5cm发红。参考周莲等[2]方法:25%硫酸镁10mL和50%葡萄糖20mL和维生素B12500μg混合液湿敷。病人于20日08:00诉疼痛加重,沿穿刺点皮肤发红,面积7cm×12cm,且皮温增高。立即请我院静脉治疗组会诊,按照张昕婷等[3]报道的喜疗妥外敷法。当日17:00病人诉疼痛仍未减轻,皮温高,未见缓解,医师怀疑局部皮肤感染,给予头孢唑林12h静脉输注1次,喜疗妥外敷。21日17:00病人右前臂穿刺点局部隆起且可见小白点,皮肤发红肿胀未见缓解,皮温高,测体温38.9℃,抽血行血培养。再次请示主任医师,查看病人后考虑皮下蜂窝组织炎伴血源性感染、败血症,需立即切开引流。主管医生立即手术,切开后见皮下、肌腱下有脓性分泌物,取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皮下置无菌引流条,继续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局部给予TDP照射,每天3次。22日08:00病人诉疼痛明显缓解,且局部皮温降低,体温正常。经过持续抗感染和每日1次换药处理,3d后切口开始愈合结痂,肢体活动自如,未见其他并发症,血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①病人输入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和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②留置针的机械刺激和损伤造成静脉内膜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静脉内膜炎;③药物作用:乐凡命和鱼油脂肪乳浓度高,如输入速度快,超过血管缓冲应激能力,会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刺激血管内膜导致静脉炎;④病人易感因素:病人体质消瘦,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白细胞偏低,另外恶性肿瘤病人易出现继发性高凝状态,化疗药物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促进肿瘤病人静脉炎形成。外周静脉炎形成后外敷硫酸镁等药物时要严密保护穿刺针眼和严格无菌操作,本案例拔针后12h开始湿敷高糖、维生素B12等药物,外用药3d后出现蜂窝组织炎、血源性感染。其原因可能为病人本身抵抗力低,拔针后12h开始湿敷硫酸镁等,这时穿刺针眼局部未完全结痂,局部外敷时细菌通过穿刺针眼处侵入而导致感染的发生,进而引起局部蜂窝组织炎、血源性感染。
2.2 预防措施
2.2.1 建议病人采用深静脉置管或PICC输入化疗或高渗性药物 通过本案例建议癌症晚期或机体抵抗力低的病人输入化疗药或高渗性药物最好选择深静脉置管(CVC)或行PICC。通过静疗组讨论,凡使用化疗或高渗性的药物等易发生静脉炎的病人需要责任护士和医生详细与病人沟通,经过详细讲解仍拒绝CVC或PICC的病人或家属,让他们签署《特殊药物静脉治疗知情同意书》,使他们能够理解特殊静脉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后果,并且能够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这对缓解医患矛盾、保护医护人员有一定的作用。
2.2.2 外敷药物防治静脉炎一定避开或严格保护针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本案例拔出留置针12h后外敷药物防治静脉炎,外敷时按照一般操作规程进行,忽视了病人抵抗力低等相关因素,导致外源性细菌通过针眼侵入机体而引发蜂窝组织炎、血源性感染。建议外敷药物防治静脉炎一定用无菌敷贴保护穿刺点,并且避开针眼沿静脉向心端外敷硫酸镁等药物,这样可杜绝外源性细菌通过穿刺点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
2.2.3 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静脉输液相关规范
2013年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输液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对我国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无疑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国的静脉输液治疗位居世界第一,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等不良事件较多,还需要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规范亟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另外,我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临床一线护士工作压力较大,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并且我国大多数护士学历起点不高,缺乏专门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培训,导致临床一线护士没时间和能力开展科研工作。科研的缺失影响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形成。因此,应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充实临床一线,并且让他们的福利待遇得到保障。同时改善人力资源配置,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减少临床输液量,细化、完善相关的输液操作规程,避免输液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1] 罗艳丽,李俊英,刁永书.静脉输液治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
[2] 周莲,姜明杰.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用于化疗药渗漏处皮肤[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19.
[3] 张昕婷,秦凤萍.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体会[J].山东医药,2003,43(29):12.